理论教育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详细解析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详细解析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以其生理的发展为基础的。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为他们的心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阶段性是指小学生心理每一时期具有相对共同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征。例如,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其心理发展打上了不同的色彩。(二)协调性与开放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初中生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一般而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详细解析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以其生理的发展为基础的。儿童进入小学以后,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手臂和腿明显伸长,随着年龄增长,体形逐渐褪去“儿童”特征。他们的大脑重量达到了1400克,基本接近成人,心脏体积和脉搏跳动次数已接近成人水平,肺发育很快,运动量需求增加,骨骼生长迅速,手、脚、上下肢不断伸长,女生的身体发育速度超过男生。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为他们的心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指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动画、模型以及教师栩栩如生的描述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学习活动的不断丰富与深入,以及在日益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向小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都促使小学生逐渐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促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这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连续性,使得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从量变到质变。

阶段性是指小学生心理每一时期具有相对共同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征。例如,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其心理发展打上了不同的色彩。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学校,却延续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特征,他们依然很喜欢游戏,他们的学习,与同伴的交往等都是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的;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往往以成人为标准,从幼儿期对父母的依赖转向为对教师的依赖。中年级小学生已经脱离了幼儿时期的特点,全身心投入到学校集体生活中,他们一边继续服从着教师、父母的权威,一边开始重视同伴间的友谊。高年级小学生的判断力开始理智地发展,对教师、父母的意见或命令不再那么唯命是从,而是试图发表自己的看法,试图摆脱父母的管束,从对成人的认同逐渐转为对朋友的认同,进入了伙伴规则时代,开始形成小团体,团体内的人际关系既有凝聚性又有一定的排他性。同时,由于青春期的开始,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开始强化,出现了疏远异性的现象,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发展正开始一个崭新的质的飞跃。

(二)协调性与开放性(www.daowen.com)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初中生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初中阶段是学生情绪的“疾风暴雨”时期,是发展的“动荡期”。初中生的情绪不够稳定,起伏跌宕较大,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做事比较冲动,逆反心理较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与矛盾,与教师、父母的冲突较多。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则是比较协调的。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太复杂,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心理具有开放性。他们崇拜教师与父母,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与管理,与教师、父母的关系比较融洽,能够在他们面前畅所欲言。小学生不善于伪装修饰自己,其喜、怒、哀、乐等情绪或情感明显地表露出来,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比较一致,内心的冲突与矛盾相对较少,表现也不明显。小学生普遍能够自觉听从教师的领导与教诲,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时期是发展小学生和谐个性、培养其良好品行,促进社会性发展,了解他们真实心理活动的好时机。

(三)可塑性与不平衡性

可塑性指的是小学生的心理按照教育者所需要的方向变化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喜欢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教师、父母或同龄人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无论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社会性发展、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都易于培养。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生活经验、教育环境不尽相同,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点的发展进度和达到水平的时期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有些小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比较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比较自觉,对学习认真负责,不怕学习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而有些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独立学习能力不强,需要父母、教师的再三督促,甚至家长的“陪读”,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