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说来小学生休闲心理具有以下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兴趣并不稳定,这就要求家长对其进行引导。(二)群体倾向性小学生在休闲娱乐的时候,喜欢跟同龄伙伴在一起。(四)角色扮演倾向游戏活动在小学生的休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一、小学生休闲心理的特点

随着双休日制度的实行以及节假日时间的延长,小学生们休闲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对于家长来说,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另一方面对于怎样合理安排孩子的休闲活动颇为犯难。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孩子的休闲心理,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地安排孩子的休闲活动。那么,小学生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休闲心理呢?一般说来小学生休闲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兴趣导向性

小学生参加任何活动,首要的前提是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即使在别人看来是如何有意思,有实用价值,他们也不会去参加。因此,对于孩子兴趣的了解非常重要。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的兴趣。有一个家长检查孩子功课的时候,发现课本上用彩笔画了许多卡通人物,虽然笔法还很稚嫩,但也颇有几分童趣。这个家长本来想批评孩子,让他不要在课本上乱写乱画,可是转念一想,孩子是不是有画画的兴趣呢?于是找来孩子谈话,孩子承认自己喜欢画画,尤其每当脑子里想起那些可爱的卡通人物时,自己就忍不住想把它们画出来。这个家长告诉孩子喜欢画画是件好事,但是不能在听课的时候画,也不要画在课本上,要画可以抽出时间,在专门的图画本上画。如果他愿意,可以让他报名参加少年宫的儿童绘画班。后来,这个小朋友在绘画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这就是做家长的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当初这个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指责,可能这个小朋友的绘画爱好也就埋没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兴趣并不稳定,这就要求家长对其进行引导。比如,有的孩子看见别人弹钢琴,觉得好玩,闹着也要学钢琴,家长觉得这是好事,不假思索满口答应,买来了钢琴,请了教师。结果没有多久,孩子忍受不了练琴的枯燥,哭着喊着不肯学了。父母将罪过全部归结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三心二意。其实,这不能全怪孩子,因为他们对自己兴趣的认识还达不到理性的高度,所以父母在作出有关孩子兴趣发展的决定时还应该多加思量。

(二)群体倾向性

小学生在休闲娱乐的时候,喜欢跟同龄伙伴在一起。这是儿童对友谊需要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社会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建立一种特殊而稳定的亲密关系。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相互学习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为以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这一点,有的家长没能充分认识到,总是以安全、卫生之类的理由不让孩子踏出家门,也不让孩子将同伴带进家里来。为什么孩子们总喜欢上公园、动物园、游乐园等场所去玩?这固然是因为那里有许多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那里有许多同龄人,尽管彼此之间并不认识,但是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他们有一种群体的归属感,不会感到孤独。作为教师,要善于将班级同学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这样既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自由倾向性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生开始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愿意处处受人约束,受人监督,喜欢无拘无束的玩乐。有的小学教师认为,现在组织班级活动不容易,只要不是硬性规定,就总有人不来参加。其实,这里面可能就有学生觉得受约束太多的原因。当然,对于班级组织春游、逛公园这一类的活动来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安全问题。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点就不给小学生任何自由活动的机会,这样会引起小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反感和厌恶。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尽情地玩乐。比如,去爬山,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力量、胆略,向大自然挑战。

(四)角色扮演倾向

游戏活动在小学生的休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游戏活动之所以对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游戏中可以扮演自己喜欢或者向往的角色。通过这种角色扮演,使得儿童在日常生活学校学习中不能保证、不能实现的成功感和创造欲望,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儿童经常想显示自己的力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是被保护的对象。在游戏中,他们遵循自己制订的规则,不被大人操纵,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我的欲望表达出来。这种角色的扮演起着从非现实到现实的桥梁作用,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辅导

小学生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还处于一种缺乏理性的阶段,带有很大的任意性和盲目性。这就需要父母、教师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总的说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自立、自主的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自立、自主的精神较差,依赖性较强。原因在于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从小生活在一种众星捧月的家庭环境中,处处受人宠爱、呵护。有人形象地将这种情形描述为“六一现象”,也就是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人围着孩子一个人转。他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应该接受的生活技能锻炼。对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表明,在家里从来不干任何家务劳动的孩子大有人在,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同学在家里帮助父母干家务劳动。有的孩子在饭后,将碗一推,就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收拾剩下的饭菜、洗涮碗筷,那是父母的事;有的从来没有叠过一次被子;有的甚至每天起床后衣服都要父母给穿上。其实,之所以会出现种种令我们触目惊心的情形,过错并非全在孩子身上,很大一部分责任应该由家长、长辈来承担。他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呵护,使得孩子没有机会从事家务劳动,自立、自主精神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既要从小做起,也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书包,每天晚上睡觉前将第二天上学要用的课本、文具收拾好;小学二年级开始学着收拾自己的卧室,叠被子、打扫房间等;小学三年级则要开始学习洗自己的衣服。总之,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要放手让他们去做,鼓励他们去做。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出差错就大包大揽,这无形中就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

(二)学会正确打扮自己(www.daowen.com)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衣着上一般都是由父母来安排,他们还意识不到自我形象这个问题。但是进入小学高年级后,他们就会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引导,让他们学会正确打扮自己。首先,穿的衣服要干净、整洁。其次,注意衣服的颜色。要选择适合自己身材和肤色的衣服颜色。对于小学生来说,衣服颜色不应该过于花哨,朴素的颜色如浅蓝、浅白、浅绿等较为适合小学生。再次,注意选择衣服的款式。应该选择样式简单、大方、明快的服装,不要过于追求特殊的风格,刻意标新立异。

(三)注意饮食中的营养问题

在小学生中存在着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一方面由于营养过剩的原因,肥胖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表现出来了。中华儿童保健学会进行的城市儿童肥胖症调查结果显示,1986~1996年,肥胖率从0.1%上升到2%。另一方面,营养不良问题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国家教育部曾对我国10个省市的两万名中小学生进行检测,发现贫血发生率均达44.2%,其中中学生为22.4%,小学生则高达45.7%,在上海1/3的学生营养不良,40%~60%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在营养问题上存在着吃得好、吃得饱就是有营养的错误观点。有的孩子的确吃得饱,但却严重偏食,爱吃荤菜,不爱吃蔬菜,还有的学生嫌学校的营养餐不好吃,以零食来代替,整天零食不断。巧克力、膨化食品等大量的摄入使得热量过剩,但蛋白质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钙、铜、锌等则严重缺乏。有的家长有意识地挑选含锌、碘、赖氨酸等的营养液或者药物给孩子吃。据调查,北京市10岁以上儿童服用营养液的比例达到85%,小学毕业生更是高达95%。以营养液和有关的药物代替食品,干扰了儿童体内生物成分的平衡,反而引起营养失衡。营养平衡一方面要注意全面性、自然性。全面性是指凡是适合人体饮食要求的,都应该适量摄入;自然性则是指尽可能地取食于天然食品,减少加工。对于城市家庭而言,要注意的是保持三餐的定时定量,适当增加谷物和蔬菜;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应适当增加蛋、奶和豆制品。另一方面要注意早、晚餐的质量。许多家庭不能正规地给孩子准备早餐,以面包、饼干,或者鸡蛋、牛奶来代替,造成孩子白天学习营养不足,注意力不能集中。中国流传有“晚餐要吃少”的说法,对于成年人是如此,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则不能这么要求。儿童处于生长旺盛的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孩子的营养代谢比成年人快,所以晚饭要吃好、吃饱,热量要达到全天的40%,但是不要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自己支配的零花钱也慢慢多起来,这也就使得许多孩子养成讲排场、好攀比、摆阔气的坏习惯,同时也增加了家庭负担。当然,零花钱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出问题,但如果让一个没有正确消费观的小学生拥有过多的零花钱则肯定会出问题。因此,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非常重要。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他虽然拥有巨额财富,但对孩子们的零花钱却有着严格的规定。他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制订不同的零花钱标准:7~8岁,每周30美分;9~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同时还规定每个孩子必须把自己的花销记录在账本上,写明花钱的原因和用处。孩子每次在领取零用钱时,都要将账本交给他过目。如果账目清楚而且花费得当,则增加零用钱数额作为奖励,反之则要从零用钱定额中酌情扣掉一部分。洛克菲勒这样做并不是他小气,舍不得给孩子们钱花,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珍惜财富的思想以及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我们不一定要完全学习洛克菲勒的做法,但是让孩子一道参与家庭开支的管理也不是不可以。有的孩子看见别人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就哭着闹着让父母给他们买。这固然是由于小孩子不善于克制自己,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根本不了解每个月父母能够赚多少钱,家庭的花销又是多少。因此,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试着让他们来当家理财。做家长的将自己的每月收入告诉孩子,让孩子对家庭各项花销一一记录,到月底进行结算。通过管理家庭开支,孩子就会明白,如果不合理安排家庭的收支,就没法好好生活;在提出购物要求的时候,也就会为父母、为家庭着想,而不是只顾自己个人愿望的满足。

(五)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用脑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不但要努力学习,而且还要讲究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用脑,就是其中的方法。首先,小学生每次做功课或者看书,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这其中有着科学的依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健康儿童连续用脑30分钟,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在120毫克以上,这时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连续用脑90分钟,血糖浓度下降到80毫克,大脑功能基本正常;连续用脑120分钟,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此时大脑反应迟钝,思维开始紊乱;持续时间如果超过210分钟,血糖浓度下降至50毫克以下,这时会头昏眼花,头痛,工作效率极低。其次,学习时要充分调动全身感觉器官参与。比如记生字,可以一边念一边写,这样嘴里读着、手里写着、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就比光看不念或者光念不写效果要好得多。再次,学习内容可以交替进行。有的人整个晚上都学习语文,到最后只觉得眼里看着的字都从脑子里往外跳。这样效果肯定不好。正确的做法是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每隔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轮换,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要保持充分的睡眠,并注意锻炼身体。大脑只有得到充分的睡眠才能正常工作,因此不能为了赶任务而让大脑超负荷运转。有的小学生在临考前挑灯夜战,这是不可取的。另外,锻炼身体也很重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大脑的反应更加灵活敏捷。

思考题

1.充分理解小学生交往、休闲、消费等心理的特点。

2.掌握小学生交往、休闲、消费等心理辅导的方法。

3.试分析当前小学生高消费的心理原因。

4.如何根据小学生休闲心理的特点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

[1] 本节案例一、二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用书),22、24页,开明出版社, 2000。

[2] 参考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教案集》,181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