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训练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训练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可对小学生进行集中注意的训练,来强化其自我调控能力。实际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行为规则内化的具体表现。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训练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支配、调节着行动,并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学业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并能克服困难,坚持组织自己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影响学业成就的提高。

二、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一)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到了中年级以后,小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

(二)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的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接近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年级越低的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越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不断增强。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强,遇到困难容易克服;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困难有意回避,或轻易求助于教师或同学。

(三)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

1.自觉性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性较差,他们的行动常常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来督促。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自觉性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多种活动任务,并逐渐学会自觉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活动。但总的来看,小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自觉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2.果断性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事情,要从中年级开始才能逐渐在处理事物中表现出意志的果断性品质。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地处理一些充满矛盾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3.坚持性的发展

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在读、写、算等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在靠教师和家长等外力的影响发展成为靠他们内部力量驱使形成的。以后,随着动机稳定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到小学三年级时,这种坚持性才渐渐成为他们的意志品质。

4.自制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发展较差。到了三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就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

三、小学生意志辅导措施及案例

(一)对小学生要加强行为的目的性教育

小学生的意志活动是与活动目的紧密联系的,只有让他们明确行动的目的,才能自觉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按照一定的活动目的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比较差的,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自觉性,培养他们按照行动目的来自觉调节行为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并要指导小学生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好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意志行为要进行强化,使其逐渐形成意志的自觉性。

(二)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他们的行为往往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监督。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小学生学会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的控制力。:有研究表明,帮助小学生以言语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发展他们自制力的有效措施。在克服困难过程中,让小学生不断以言语指导自己的行动,常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心理学家还认为,集中注意也是自我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面对诱惑时,不要过多注意诱惑物,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所从事的活动之上。为此,可对小学生进行集中注意的训练,来强化其自我调控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便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实际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行为规则内化的具体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收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如要求他们该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求他们改正的缺点就要监督他们逐渐改正。这样,在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培养小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与克服困难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为小学生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但困难的程度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困难情境对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都是不利的。若情境过难,小学生无法克服这些困难,会丧失信心;情境过易,又起不到激励小学生克服困难的作用。所以,创设的困难情境应该是需要小学生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但又能够克服的。例如,要求他们坚持独立完成作业,坚持参加各种活动,坚持为集体做好事,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做一些家务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能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贵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以及自尊等,这些情感有助于自制、坚毅、勇敢等意志品质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此外,还应注意榜样的作用。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要适时向学生提供可资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榜样可来自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以及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等。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周围,主要是学生中树立典型,并及时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榜样在学生身边,因而可信、可亲、可学。教师也要为学生作出榜样,因为教师的模范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所谓“言传身教”。

(六)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过程中,一切外部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是能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启发他们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并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

(七)小学生意志辅导举例

案例一[2]

辅导题目 小计划

主题分析 自觉性是意志的重要品质,在意志培养方面,增强行为的自觉性是关键。我们知道自觉性和计划性往往紧密相关,在行动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盲目地行动,一旦遇到挫折或困难就会退却,所以制定计划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提高我们行动的自觉性。

目的要求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意志力。

课前准备 选例,录音。

辅导方法 讲解法、训练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放录音)

小刚和小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聪明又淘气。期末考试快到了,老师要求大家认真复习各门功课。

小刚觉得自己很聪明,考试一定没问题,每天回到家,一会儿翻翻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就出去玩了。小明回到家,根据自己的各科情况,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每天都按照计划学习,考试得了个双百,而同样聪明的小刚两科成绩却都只有七十几分。小刚向小明请教取得好成绩的秘密,小明说:“我并没什么秘密,只是我什么事都先列个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去做。”说着,他拿出许多小计划来,有一日学习计划、读书计划,还有看电视的计划呢。小刚恍然大悟,心想:“我今后也要定计划,并自觉地按计划去做。”

2.课堂讨论。

(1)小明为什么考试得了双百?小刚为什么考试只有七十几分?

(2)小刚决定以后怎样做?

(3)仔细想一下,定了计划,不去自觉地执行,会怎样?

3.课堂操作。

(1)分小组活动。每人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在小组读一读,看谁的计划好。

(2)每组选出两份较好的计划在全班读,看看谁的更好。

(3)讨论制定了计划后,最重要的是什么?

总结和建议 工作、学习都要有计划,并且一定要按照计划去做,才会有好的成绩。

课外作业

1.课后要回顾这堂课学习、讨论的问题,深刻理解制定活动计划或学习计划的重要意义。

2.每人制定一份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坚持去做,一段时间后,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案例二

辅导题目 对自己说“不”

主题分析 意志力表现在行动上的作用有发动和制止两方面。在制止方面,表现为抑制那些不利于实现目标的刺激干扰,这种干扰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战胜外部的干扰比战胜内部的诱惑更容易一些。在培养学生意志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当遇到诱惑时,要坚定地给予拒绝,说“不”,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其自制力,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www.daowen.com)

目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课前准备 选例,制作投影片。

辅导方法 讲解法、训练法、讨论法。

操作过程

1.导人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对自己说什么?”(用投影仪分别投放,可加上图片)

(1)上学路上,调皮的小狗挡住了我的去路,摇头摆尾,好像我在跟它玩耍,这时我会对自己说:⋯⋯

(2)上课时,教师正在前面讲课,窗外,几只小鸟在树上飞来飞去,并且喳喳地叫,这时我会对自己说:⋯⋯

(3)美术课上,我的手不知不觉拿起了我心爱的玩具,正要开始玩,这时我会对自己说:⋯⋯

(4)游戏时,别人踩痛了我的脚,我刚想发怒并正要还击,这时我会悄悄地对自己说:⋯⋯

(5)商店里,我看到自己喜爱的变形金刚,刚准备让妈妈给买下时,我会小声对自己说:⋯⋯

(6)保健医生告诉我患了龋齿。叔叔来我家时,带来糖果,面对叔叔的糖果,我会对自己说:⋯⋯

(7)作业没做完,妹妹告诉我精彩的动画片开始了,我刚要起身去看,这时我会对自己说:⋯⋯

(8)自习课,老师不在,面对许多同学说话,我会对自己说:⋯⋯

2.课堂讨论。

(1)遇到以上这些情况“我”会对自己说什么?为什么?

(2)制止自己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时,你会感觉怎样?为什么?

(3)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制止自己不该做的事?

3.课堂操作。每人举一个例子,当自己有不合理的要求时,马上制止自己,对自己说“不”。例如,没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时,自己对自己说“不”;想睡懒觉时,自己对自己说“不”等。试一试。

总结和建议

1.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这一活动,该怎样培养我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意志力?

2.没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时,自己对自己说“不”;想睡懒觉时,自己对自己说“不”等。每做到一点,就在日记本上记下来,并在对应的事件后面画一个小红旗,表示取得胜利。

案例三

辅导题目 王羲之刻苦练字

主题分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广为人知,然而这种精神却并非广为人有。只要坚持,没有做不成的事。这需要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培养。如欣赏自己日积月累的成果,定会使你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到自豪。这种积极的情绪会促使你继续坚持、再坚持。此外,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王羲之,想想水滴石穿,理性地对待自己,定会一往无前。

目的要求 培养小学生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课前准备 选例,录音。

辅导方法 分析讨论法、训练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老师给你们讲王羲之刻苦练字的故事。”(放录音,随后板书“王羲之刻苦练字”)

晋代有个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是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同学们知道吗?王羲之从刚懂事就开始练书法,到七岁时,已写得一手好字,人们称他为“神童”,他自己也有点沾沾自喜。等他长到十几岁时他才发现自己的书法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好,比起他父亲的字差远了。于是他起早贪黑地模仿父亲的字练习,可怎么练,总是进步不大。他就找来父亲的一些关于练书法的书,读读练练,进步很快,但他仍认为自已的书法不如父亲。他问父亲:“我是严格按书上的说法练字的,怎么写得还是不如您呀?”

父亲笑了笑说:“汲取前人的经验,掌握运笔方法,这很重要。但光有经验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功力,这样才能写好字。”“那么怎样才能有深厚的功力呢?”父亲说:“你忘了张芝练字的故事吗?张芝为了练字,把院子里水池里的水都给染黑了。”

从此,他下决心刻苦练字。他家后院也有一个水池子,他每天练完字就到那里洗笔和砚台。练了一年多也没见水池变色。这时,他有些着急了,问父亲:“这水池怎么还没有变黑呢?”

父亲说:“张芝把水染成黑色,可不是一时之功,你说是不是?”

王羲之听父亲一说便明白了许多,要想写好字,必须坚持不懈,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时时用张芝的故事激励自己,写呀写呀,写了好几年,那水池竟真的变成了和墨汁一样的颜色了。由于他这样勤奋刻苦练字,终于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书法家

2.课堂讨论。

(1)王羲之是怎样把一池子水都变黑的?

(2)王羲之是怎样才成为大书法家的?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你应该向王羲之学习什么?

(4)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的?

3.课堂操作。

(1)大家来找格言警句,每人至少说一个,如“失败和成功只差一步,坚持就是胜利”。

(2)为了约束自己,在自己的书桌旁贴上“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等字条,以提醒自己要坚持不懈。

总结和建议

1.通过讲述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使我们理解了“水滴石穿”的精神。

2.找一些有关此种精神的名人名言、谚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课外作业

1.给自己制定一项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去做,不中断计划。(体育锻炼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坚持下去,能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2.定期欣赏自己日积月累的成果,如集邮集了一大本,写日记写了好几本等,这样会使自己更有兴趣把某项活动坚持下去。

思考题

1.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将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怎样结合?

3.为什么要使小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如何保持愉快的情绪?

4.在教材中介绍了哪些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你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5.小学生的意志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意志辅导?

[1] 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用书),11页,开明出版社,2000。

[2] 本节案例一、二、三参考刘晓明:《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团体训练卷),224、218、751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