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注意力效果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注意力效果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在组织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30~45分钟。我国学者对小学生注意广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注意力效果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们细致观察、良好记忆、创造想象、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注意是学习好的前提。有人把注意比作通向知识的“门户”,只有打开它,知识的阳光才能透进心灵,智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同时,由于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教师的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听得入神,就会表现出庄重的样子;如果听得高兴,就会露出欣喜的笑脸,甚至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二)小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特点

1.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30分钟左右。在组织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30~45分钟。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发展。我国学者对小学生注意广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1]以50%为估计正确率作为估计点子数目的注意广度,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不足四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个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随着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知识技能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发展了注意分配的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意分配在几个对象上。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还比较差,他们还不善于把注意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

三、小学生注意力辅导措施及案例

(一)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在学习活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教师必须向学生阐明学习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因为,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对于活动的目的、任务及意义的认识越清楚、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就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教学经验证明,教师在教学中越能使学生明确知识的价值以及学习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则越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开头扼要地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等,让学生学有目标,促使他们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二)培养间接兴趣

兴趣和注意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培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条件。对于有兴趣的事物,就会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人记忆敏锐,思维活跃,对所学内容能清晰地反映;相反,没有兴趣,就会对事情漠然置之,很难集中注意力。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有时活动本身缺乏吸引力,但活动的目的与结果使人感兴趣,为了完成活动任务,活动本身则成为有意注意的对象。为了引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教师在一门课开始时应阐明本课的学习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本学科知识对他们所具有的价值,以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对该门课学习的积极性,来唤起他们注意的维持。

(三)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内外干扰

注意涣散与内外干扰有关。外部干扰,主要指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声音、视觉刺激物,以及人们感兴趣的事物等。内部干扰,主要是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克服内部干扰,主要是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操,此外作息要有规律,避免用脑过度,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的身心疲劳;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促进神经系统的完善。克服外部干扰,主要是避免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如书桌要整齐,把吃的、玩的东西拿走,关掉电视机录音机等,更主要的是加强意志的锻炼,要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四)训练学生的注意品质

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学生的注意品质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这与先天的神经类型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注意的品质是可以大大改善的。

1.注意稳定性的训练

(1)意志锻炼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一般比较差,那么就可以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开始时,规定的时间可以较短,并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做,以后逐渐过渡到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他们没有多大兴趣的活动(包括学习)。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口头或物质奖励。

(2)干扰训练法。小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因此,要训练他们在外界有干扰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干扰刺激可以是电台广播、电视节目、外界的嘈杂声等。要求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阅读课文,进行定量作业练习。干扰学习刺激的音量、持续时间、训练次数的安排以及学习内容应遵循从小到大、从短到长、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的原则。

2.注意转移的训练

改善小学生注意转移的品质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来实现。具体做法如下。

如,按以下规则给小学生出两道题。

第一题,写两个数,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例如4和2,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把和的个位数写在右边的上方,而把左边上面的那个数移到下面,连续这样做⋯⋯

4 6 0 6 6 2 8 0

2 4 6 0 6 6 2 8

第二题,起始的两个数与上题相同,然后把两个数的和的个位数写在右边的下面,把左边下面的数移到上面,连续这样做⋯⋯

4 2 6 8 4 2 6 8

2 6 8 4 2 6 8 4

稍加训练后,每隔半分钟向学生发出命令“第一”“第二”“第一”“第二”等,要求他们听到命令后,画一竖线,立即改做另一题,尽可能准确而迅速地完成作业。检查后就会发现,错误主要发生在两题转换之间。通过多次训练,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得到提高,做题的错误率会减少,转换的速度也会加快。

3.注意广度的训练

训练小学生注意广度的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知觉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给学生列一张数字表(表中数字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表中的数字都是无规则的,然后划去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某个数,如划去“1”和“7”之间的偶数(或奇数)。

1 5 3 4 9 6 3 8 2 5 4 7 9

3 0 3 7 1 5 4 2 6 9 8 7 4

4 2 7 3 0 1 5 6 4 9 2 3 8

划数字训练的评分方法是计算划对、划错和漏划三种数据。全部划对的数字的总和称为粗分,划错的加上二分之一漏划的称为失误。粗分减去失误称为净分。用公式表示为:

净分=划对数-(划错数+1/2漏划数)

失误率=(划错数+1/2漏划数)÷划对数×100%

要求学生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比较多次训练间的净分和失误率,看出自己的注意广度的成效。一般来说,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净分会逐步提高,失误率会逐步下降,表明注意力已经得到提高。

4.注意分配的训练

提高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分配能力,关键在于训练他们掌握与学习有关的技能,并使各种技能协调化。例如,在训练他们熟练写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他们边听边记的能力,为记课堂笔记打下基础。

(五)小学生注意力辅导举例(www.daowen.com)

案例一[2]

辅导题目 老师头顶的蜜蜂

主题分析 注意力是人对一定事物指向和集中的能力,它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注意力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准备状态,所以它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注意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小学生的注意品质存在着差异性,通过训练可以得到提高。

目的要求 通过注意力训练培养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广度。

课前准备 选例,制作投影片,录音机。

辅导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训练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给学生讲故事(放录音),随后板书“老师头顶的蜜蜂”。

小刚和小红是同桌。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小红认真地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看着黑板上的每一道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而小刚呢,虽然也想好好听课,但是一听到窗外有鸟叫声,就情不自禁地想看看这鸟长得什么样;一听外面有人大喊大叫,他就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还不时地用手摸一下衣服兜里的乒乓球,想着一下课就马上去抢占乒乓球案子。突然,他看见窗外飞进来一只小蜜蜂,在老师头顶舞来舞去的,那蜜蜂嗡嗡地跳着“8”字舞,可有意思了,他不由地笑出了声。老师看见了,要他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下他可傻了,老师讲什么他一点也没听进去,低着头,红着脸,紧张得不知所措。老师批评了他,然后要同桌的小红回答同一个问题。小红干净利落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老师满意地笑了,然后对小刚说:“你可得好好向小红学习啊!”小刚惭愧地坐下了。

2.课堂讨论。

(1)小刚为什么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小红为什么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2)小刚应该向小红学习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课堂操作。

(1)注意广度测验。找一些大小相同的玻璃球放在桌子上,然后用盖子把玻璃球盖上,不让对方看见。这时,告诉学生要注意桌上玻璃球的数量,然后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示一些玻璃球,让学生说出这些玻璃球的数目,并记录学生的回答,看他能说对几次。

(2)注意集中训练。老师依次念一些事物名称(小猫、白菜、黄瓜、苹果长颈鹿、西红柿、黄鱼、松树蜻蜓),让学生听到动物名称拍一下手,听到植物名称拍两下手。

(3)注意稳定性训练。

①听觉训练:请你找一个闹钟,听它的滴答声,并伴随着闹钟的声音,在心中默念“滴答、滴答、滴答⋯⋯”。第1天念10个,第2天念15个,第3天念20个,第4天念20个以上,每天做8次,这样做5~6天就行了。

②视觉想象训练:首先在大脑中想象一个点,在这一瞬间除了这个点外,头脑中什么也不想,然后再延长这一点使点变成直线,然后再在大脑中描绘成旋涡状等的简单图形。这样每隔一天,让图形复杂些,并用心多描绘几次,连续做十天。

(4)注意广度训练。用五秒钟看一些东西,如书桌上的东西、橱窗内的东西,然后闭上眼睛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越具体越好。

总结和建议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上课只有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才能学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2.注意的稳定性和广度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课外作业 让小学生自己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如“拣豆比赛”“穿针比赛”等来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案例二

辅导题目 毛主席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主题分析 注意力水平的高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对目标物的集中程度,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干扰物的抵制。

目的要求 训练学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注意力。

课前准备 选例,制作投影片。

辅导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训练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给学生讲故事,随后板书“毛主席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小时候非常爱读书,学习也非常刻苦,很小的时候就能背《三字经》等当时私塾里学的课本。上学后,老师每次留的作业他都能及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所以,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有一次,他为了养成读书时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便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看书。开始时,他总是受到别人说话、走动等声音的干扰,眼睛也不自觉地转向周围的人。但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要走神,认真看书。时间长了,别人在旁边做什么都丝毫不影响他,渐渐地养成了读书时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从此,他的学习成绩更好了。

2.课堂讨论。

(1)毛主席小时候为了养成读书时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是怎样做的?

(2)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受干扰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今后你会怎么去做?

3.课堂操作。

(1)教师拿出一叠纸,请一名同学来数,在数的过程中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5+8=?7+9=?这样反复三次后,问学生共数了多少张纸?

(2)教师找一些难易适中的材料让小学生朗读,这些材料是小学生未曾看过的。朗读时,采用间隔行不同步朗读,同桌两人一前一后开始朗读,时间间隔不要太长,朗读声音要大。读完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可反复练习。

(3)这三个游戏是对学生进行集中注意力训练的。

①图5-1中有多少个圆?

②图5-2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③找出下列数字中,相邻两个数相加和为10的数,在每对下面画上线。

2 9 4 6 1 9 2 6 4 9 1 9 2 5 5 3 7 3 4 8 2 8 1 1 2 7 3 3 4 4 5 6 9 8 7 3 3 2 8 2 3 1 8 2 5 4 6 8 3 7

图5-1 有多少个圆

图5-2 有多少个三角形

总结和建议

1.通过课堂操作,我们感受到干扰对学习产生的危害,同时我们要以毛主席为榜样,有意识地在有干扰的环境下进行集中注意力的锻炼。

2.要学习和掌握几种简单的抗干扰的方法,如可以通过意志来控制自己,也可以通过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时间限定来自我控制,从而提高我们的注意力。

课外作业 为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有意识地到嘈杂的环境中读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