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足球比赛阵型及战术分析

足球比赛阵型及战术分析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足球比赛阵型是指在足球比赛场上队员的位置排列、攻守力量搭配和职责分工的形式。足球比赛阵型的序列一般是从后卫排向前锋,守门员的人数、职责固定,一般不予计算。“四前锋”阵型动摇了“WM”式阵型一统天下的地位,各国足球队纷纷效仿此种阵型。4-4-2阵型是现代足球比赛中最常见的阵型,尤其在双方球队实力接近的情况下运用最多。

足球比赛阵型及战术分析

足球比赛阵型是指在足球比赛场上队员的位置排列、攻守力量搭配和职责分工的形式。足球比赛阵型的序列一般是从后卫排向前锋,守门员的人数、职责固定,一般不予计算。例如,4-4-2阵型从后至前分三条线,后卫线4名队员,前卫线4名队员,前锋线2名队员。足球比赛阵型种类繁多,但要依据本方队员的条件、特长和对手的特点来选用。阵型要在场上每个队员明确基本位置和主要职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全队全攻全守的特点,切不可刻板地追求阵型的形式,而限制了队员的特点。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攻守矛盾的斗争日趋激烈;运动员技、战、体、心、智诸素质不断提高;规则的变化和人们对足球比赛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足球比赛阵型随之演变和发展。

1863年现代足球运动诞生,并制定了统一的比赛规则,使足球比赛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队员在场上需要基本的位置排列和职责分工,随之创立了比赛阵型。由现代足球运动诞生前的10个、9个前锋,“一窝蜂”式只顾进攻射门的踢法,逐步发展到1-2-7式、2-2-6式和2-3-5式(即塔式阵型),攻守人员配备逐渐趋向平衡。塔式阵型在足坛沿用近半个世纪,对足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25年国际足联修改了越位规则,将进攻队员与对方球门线之间的防守队员不足三人时为越位改为不足二人时为越位后,促进了战术打法与比赛阵型的变革。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1930年英国人查普曼创造了“WM”式阵型。这个阵型分工明确,攻守力量平衡,后卫线负责防守,包括左前卫、右前卫、左后卫、中后卫、右后卫共5人;锋线负责进攻,包括左边锋、中锋、右边锋、左内锋、右内锋共5人。这个阵型适合当时队员的比赛能力,使英国称霸世界足坛20多年,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各国所采用。

由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优秀运动员的涌现,以及人们对足球比赛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比赛阵型与战术打法也经历了变革。

(1)20世纪50年代初期,匈牙利队根据本队的特点,针对“WM”式阵型3名后卫防守的不足,运用中锋后撤、两名内锋突前的“四前锋”阵型打法,两内锋突前穿插与两边锋配合在对方3后卫的空当间快速传切、交叉、渗透,在进攻局部地区形成二打一、三打二的人数优势,彻底摧毁3后卫制的防守体系。从1950—1954年的4年间,匈牙利队创造了29场重大国际比赛连续不败的优异成绩。1952年获奥运会足球冠军;1953年在英国伦敦温布尔登足球场以6∶3的悬殊比分大胜英国队,从而打破了英国队在本土保持90年不败的纪录;1954年英国队带着雪耻的决心回访布达佩斯,匈牙利队再以7∶1的比分大胜英国队。“四前锋”阵型动摇了“WM”式阵型一统天下的地位,各国足球队纷纷效仿此种阵型。

(2)20世纪50年代末期,巴西队在第六届世界杯足球赛上,吸取了匈牙利队“四前锋”阵型打法的成功经验,首创了4-2-4阵型。既保持了“四前锋”阵型攻击力强的优点,又弥补了3个后卫防守的不足,取得了6场比赛进16球、失4球的佳绩。因此,4-2-4阵型很快在世界普及。由于匈牙利队和巴西队卓越的战术,凌厉的攻势,加剧了攻守矛盾,促进了防守战术不断改革。

(3)20世纪60年代,“清道夫”式、锁链式、混凝土式防守打法应运而生,消极防守打法笼罩足坛,进球率降到最低点。

(4)20世纪70年代,荷兰队和德国队在战术指导思想上进行了革新,摒弃前锋单纯进攻、后卫单纯防守的陈旧观念和打法,摆脱刻板阵型的约束,依据队员的能力和特点及比赛的具体情况,即兴发挥、有机组合,形成了整体全攻全守的先进打法。1-3-3-3和4-3-3阵型的全攻全守打法对运动员技、战、体、心、智诸素质要求更高,倡导创造性,加快了比赛的攻守转换速度,提高了进球率和观赏性。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欧洲足球锦标赛和世界杯足球赛上,一些优秀球队采用了3-5-2、5-3-2和4-4-2阵型,踢法更具效率,对抗更加激烈,早期足球的个人英雄主义正在逐渐减弱。21世纪以来,足球阵型的变化已经趋于最成熟阶段,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术思想不会再井喷式出现,但其特点却越加鲜明,最显著的特点是:减少锋线人数,增加中场人数;压缩三线之间空当,力争主动控制中场;强化攻守转换速度和时空争夺力度;进攻要求两前锋积极穿插扯动,前卫及时灵活轮番插上,边中结合,攻击点多面广;防守强调逼迫攻击或整体防守。从而进一步加强攻守的机动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的力量,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在战术打法上已经走上了一个顶峰。

总之,比赛阵型是在足球运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攻守矛盾的加剧是阵型演变与发展的动力,竞赛规则的重大变化是引起阵型变化的重要因素,运动员技、战、体、心、智等素质水平是阵型演变与发展的基础。阵型不是机械呆板的,更不能盲目照搬,从阵型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和世界杯足球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经验来看,只有采用符合本国、本队传统和队员特点的阵型才能获得成功。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足球阵型的变革基本完成,足球的战术意识也基本形成。足球阵型经历了从个体进攻到小团队进攻再到现在以整体进攻为主的一个演变,而随着现代足球打法的日益成熟,足球阵型打法已经不再单单局限于某一种单一的整体进攻方式,而是渐渐演变出了很多不同的阵型打法。

在4-4-2阵型中,两个前锋虽然存在左右站位的不同,但由于在比赛中两人经常、频繁、大范围地进行交换位,所以不确定谁左谁右,皆以前锋概论之。4-4-2阵型有很多变形,主要是围绕中场的站位,但也有后场站位的不同。标准4-4-2阵型的中场和后场都是平行站位,俗称“一字形”,当然是中国的叫法,国外的“一字形”并非如此。除标准中场站位之外,中场还有好几种变形。

4-4-2阵型的特点在于攻守平衡,无论从人员排列还是到职责分工,各条线和位置之间都能相互进行补位,并能进行保护。在进攻时,能相互支援和协作。4-4-2阵型是现代足球比赛中最常见的阵型,尤其在双方球队实力接近的情况下运用最多。

4-4-2阵型在打法运用上,由于中场4人站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打法。一般而言,中场4人站位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4人平行站位,另一种是菱形站位。而根据比赛目的和要求,也有1+3站位、3+1站位和2+2站位等。

全攻全守阵型被视为足球技战术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它最早出现在荷兰足球联赛的阿贾克斯队的战术打法中。这种战术打破了传统足球理论对防守和进攻的绝对区分,使进攻和防守融为有机的整体,在这种战术的引导下,足球运动变得更加富有攻击性、整体性,增强了对抗的激烈程度,极大地提高了足球运动的观赏性。全攻全守的球场站位一般情况下是由4-4-2阵型演变而来,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双前锋变为了单前锋加两个强有力的边前锋,同时,把中场的组织交给了剩下的3个中卫,而后面平行站位的4个后卫把位置提前,从而达到进攻的目的。

可以说,全攻全守战术就是荷兰足球队的灵魂,在他们的4-3-3站位中,边锋的作用远不止是传球,更是整个球队全攻全守战术进攻的核心,后来,这种打法延伸到了由“荷兰帮”之称的西班牙甲级联赛的球队——巴塞罗那队中。

荷兰的足球教练员—米歇尔斯的去世,再一次引发了媒体及球迷们对全攻全守足球战术的热烈讨论。不过关于全攻全守足球战术的定义是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全攻全守足球战术并不是指“十上十下”。“十上十下”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而不是全攻全守足球战术的实质内容。事实上,假如队员们真的“十上十下”,那么他们肯定是没有充分运用全攻全守足球战术所重视的自由度,浪费了队员的体力。(www.daowen.com)

所谓的全攻全守足球战术是一种强调整体,而又允许队员自由发挥的战术。全攻全守足球战术指的是队员不以固定的分工和角色来踢球,而是以他们在球场上的位置来决定当时所要承担的工作。当后卫有空间和机会出击时,那个后卫便以进攻队员的身份来处理脚下的球,而不是根据原来的分工自我约束,放弃进攻或完成整个攻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队员的自由走动和自由发挥并不需要在完成某一组动作后立即回到原来所限定的位置上,而是可以让个别队员在“新”的位置上继续寻找发挥个人作用的机会。与此同时,其他的队员便需要填补因其助攻而暴露的空位,或者是分担其防守工作。助攻如此,进攻也如此,同样回防也是这样。因此,全攻全守足球战术就要求每一位队员都需要具备担任其他位置工作的能力,以队员的多元能力和技术以及他们临场的判断能力,代替固定的球队阵型分工。

圣诞树(4-3-2-1)阵型一般就是指:4个后卫,3个后腰,2个前腰,1个前锋(偶尔也会将一个后腰稍稍拉前,即4-2-1-2-1阵型:4个后卫,2个后腰,1个中前卫,2个前腰,1个前锋),因在场上的样子像圣诞树,故而得名。圣诞树阵型强调的是中场的控制,后腰断球,就地组织进攻,攻防转换快。

中场人员多,便于控制中场和传球,也就是说在进攻和防守的时候中场人员都要多。相当于在5个人的中场,并且是在不牺牲后卫线人数的基础上实施的,所以对于喜欢打防守反击的球队或者是喜欢控球推进的球队来说是极大的方便,最起码在防守的时候中场人员肯定多。

该阵型对于场上人员位置感要求极高(尤其中场),对边后卫的要求也很高,两个边路队员的助攻能力相对要强,后腰对全场的洞察力也要强,需要给两个边路补位,而且体力要求高。例如,AC米兰的加图索、巴塞罗那的马克莱莱、曼彻斯特联的博格巴,就是这种体力好且能覆盖全场大部分区域的队员。中场中路队员需要的前插意识相对强烈,中锋需要有较强的头顶球回防能力和护球能力。

Tiki-Taka并不是西班牙语英语,或其他某种常用语言中的词汇,而是最早被用来形容足球战术,它被认为是来自于2006年世界杯期间西班牙电视六台播音员安德雷斯-蒙特斯。在西班牙语中,Tiki-Taka的发音近似于“DiGi-DaGa(汉语拼音)”,蒙特斯在形容西班牙队对突尼斯队的比赛中的战术时说:“Estamos tocando Tiki-Taka Tiki-Taka.”这个词汇实际上是象声词,用来形容队员们在场上快速地短传球。

Tiki-Taka战术主要包含传控组织和高位逼抢两大内容,高位逼抢是荷兰教练员米歇尔斯的全攻全守理念里的一条战术原则,即把全队阵型高度压到对方半场进行丢球之后的就地集体高位反抢,靠队员的跑动意识和体力来切割对手传球的路线,完成对控球权的反抢,以抢代守,实现对控球权、进攻机遇的垄断。后来的巴萨在克鲁伊夫和范加尔、里杰卡尔德三代荷兰名帅的执教下,贯彻了荷兰足球全攻全守理念的全部。而Tiki-Taka战术的传控组织部分则不是起源于荷兰足球,而是起源于西班牙本土的斗牛士传控风格,西班牙这个国家的足球风格历来强调队员的脚下传控技术的细腻程度,很多球队喜欢靠细腻的脚下传控技术基本功来引逗对方的队员被动进行扑抢,就像斗牛士带着一块红布挑逗一头愤怒的公牛一样,不断地秀着自己的技艺来使得对手像公牛一样疲于奔命,最终在对手体力下滑之际,突然“一剑封喉”,置对手于死地,这就是西班牙足球的传统风格—细腻、华丽、扎实的传控技术。这在早期的皇马、巴萨以及21世纪初的超级拉科、比利亚雷亚尔这两支杀到过欧冠四强的西甲球队当中,都可以发现这种西班牙传统的足球风格雏形。

Tiki-Taka战术被认为是起源于克鲁伊夫执教巴萨队期间(1988—1996年),然后被荷兰教练员路易斯-范加尔和里杰卡尔德延续并发展,并被其他西甲球队使用。在瓜迪奥拉执教巴萨队期间(2008—2012年),Tiki-Taka战术的版本发展到极致,并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在哈维尔-克莱门特执教西班牙国家队期间(1992—1998年),曾使用该战术,但使用最为成功的还是阿拉贡内斯执教西班牙国家队期间夺得2008年欧洲杯,以及博斯克执教西班牙国家队期间夺得2010年世界杯和2012年欧洲杯。同时,亚洲的日本国家队也采用此战术阵型。

防守反击常作为一个体育比赛中的阵型,尤其在足球比赛中,防守反击是一种成熟且有效的战术打法。这种打法历来被许多专家们认为是弱队打强队的制胜法宝,但在现实的足球世界中,如穆里尼奥执教的切尔西以及意大利国家队,尽管拥有高人一等的实力,但也常常使用防守反击阵型作为自己的杀手锏。

防守反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一是收缩防线,利用2—3名快速队员伺机反击;二是弗格森爵士前些年提起过的前场逼抢,打对手反击之反击;三是近几年多特蒙德的整体反击。反击需要球队有速度较快的队员并且队员要有充足的体能保障,后者是最难的,尤其现在每年的足球比赛那么多,要队员保持充足的体能不断反复冲刺,对教练员和队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并且一旦习惯了反击,遇到攻坚战时教练员将缺少办法,这是反击的副作用。当然,任何一种打法,一旦球队对其形成依赖都会带来副作用,关键是要适合队员的特点,契合教练员的思路。

防守反击阵型一般多为4-5-1、4-4-2、5-3-2阵型等,这种阵型讲究的是先稳固防守,然后再伺机反击对手。中后场人数多空当小,给对手留下发挥的余地也就小。而自己的队员可以在较短的距离内,对来球进行有效的防守。这样做既可以节省队员的体力,又可以有效地吸引对方的进攻队员深入本方防守区。而对手在前场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组织进攻。一旦为了进攻而增加前场进攻队员的人数,后场必然会空虚。此时,防守的一方一旦得球,并及时地传给游弋在对方半场的本方队员,那么防守阵型会马上变为进攻阵型,即由4-5-1、5-3-2变为3-5-2或者3-4-3。在瞬间达到在对方半场的人数优势后,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3-5-2阵型在传统上的表达方式是后场—中场—前场,即用不同场区的人数来表示不同的阵型。因为守门员的位置特殊且固定,所以平常在阵型的表达上会将守门员省略掉,直接从后卫队员算起,故常称“3-5-2阵型”。

这种阵型是在中场投放了5名队员,中场队员人数相对占优势。采用这种阵型的球队,一般是实力强于对手,运用压迫式打法向对手施加压力。中场5名队员在进攻和防守时都可以抽调人员前压或者后退,阵型变化比较灵活,但对边卫的能力要求较大。

前场防守,由于该阵型的中场人数比较多,所以2名边前卫和1名中前卫会经常联合2名前锋在前场展开积极主动的抢、断和合力围抢对手,一旦断球成功则立即展开连续攻击等。

中场防守,同样,中场队员在中路或边路展开配合防守,以阻止对方通过中场向前推进,拒敌于后场之外,使对手很难越“雷池”一步,以增加后场的安全性及加大对手的压迫感。

后场防守,一旦对手攻到后场,2名边前卫负责边路防守,变成5-3-2阵型,2名中后卫负责盯死对手前锋,另1名拖后中后卫负责镇守门前重地,并随时补防两个侧路。而3名中前卫应根据赛前分工,明确个人职责,如盯人、防插上和防远射等。在整体防守时,切忌3个场区人员各自为战,3-5-2阵型一般由前卫队员将前后场串联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