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钟电路与时序
1.时钟信号的产生
在MCS-51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其输出端为引脚XTAL2。而在芯片的外部,XTAL1和XTAL2之间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从而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这就是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如图1.23所示。
图1.23 8051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产生的振荡脉冲经过触发器进行二分频之后,才成为单片机的时钟脉冲信号。一般地,电容C1和C2取30 pF左右,晶体的振荡频率范围是1.2~12 MHz。晶体振荡频率高,则系统的时钟频率也高,单片机运行速度也就快。8051在通常应用情况下,使用振荡频率为6 MHz或12 MHz。
2.时序
时序是用定时单位来说明的。8051的时序定时单位共有4个,从小到大依次是:节拍、状态、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1)节拍。
把振荡脉冲的周期定义为节拍,用P表示。
(2)状态。
振荡脉冲经过二分频后,定义为状态,用S表示。一个状态包含两个节拍,其前半周期对应的节拍叫P1,后半周期对应的节拍叫P2。
(3)机器周期。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MCS-51系列单片机采用定时控制方式,有固定的机器周期。规定一个机器周期的宽度为6个状态,即12个振荡脉冲周期,因此机器周期就是振荡脉冲的十二分频。
当振荡脉冲频率为12 MHz时,一个机器周期为1 μs;当振荡脉冲频率为6 MHz时,一个机器周期为2 μs。
(4)指令周期。
它是指CPU完成一条操作所需的全部时间。每条指令执行时间都是由一个或几个机器周期组成。MCS-51系统中,有单周期指令、双周期指令和四周期指令。(www.daowen.com)
当单片机的时钟系统工作正常的时候,在ALE引脚可以观察到稳定的脉冲信号,其频率为晶振频率(fosc)/6。
二、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单片机复位是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功能部件都处在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例如复位后PC=0000H,使单片机从第一个单元取指令。单片机复位的条件是:必须使RST引脚(9)加上持续两个机器周期(即24个振荡周期)的高电平。例如,若时钟频率为12 MHz,每机器周期为1 μs,则只需2μs以上时间的高电平,在RST引脚出现高电平后的第二个机器周期执行复位。单片机常见的复位电路如图1.24所示。
图1.24 单片机常见的复位电路
图1.24(a)为上电复位电路,它是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在上电瞬间,RST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RST的电位逐渐下降。只要保证RST为高电平的时间大于两个机器周期,便能正常复位。
图1.24(b)为按键复位电路。该电路除具有上电复位功能外,若要复位,只需按下S按钮,此时电源VCC经电阻R1、R2分压,在RST端产生一个复位高电平。复位后,内部各专用寄存器状态见表1.7。
表1.7 各寄存器复位后的状态
其中,×表示无关位。请注意:
(1)复位后PC值为0000H,表明复位后程序从0000H开始执行。
(2)SP值为07H,表明堆栈底部在07H。一般需重新设置SP值。
(3)P0~P3口值为FFH。P0~P3口用作输入口时,必须先写入“1”。单片机在复位后,已使P0~P3口每一端线为“1”,为这些端线用作输入口做好了准备。
三、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就是指在尽可能少的外部电路条件下,能使单片机独立工作的系统。由于8051内部已经有4KB的Flash ROM及128B的RAM,因此只需接上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就可以构成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如图1.25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