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调控土壤养分状况

优化调控土壤养分状况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GG、SGG、POF三类土壤的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2-2,从中可以看出,PGG、SGG土壤养分含量要远远高于POF土壤,尤以硝态氮含量变化最大,其次为铵态氮和有效磷;就同类土壤的养分状况变异性而言,有机质最小,铵态氮最大。表2-2调查土样中土壤养分含量续表表2-3设施地种植土壤中养分分级频率土壤的有机质主要集中于3~5级,约占总监测样的80.37%,其中最多的是第4级,占37.38%。

优化调控土壤养分状况

PGG、SGG、POF三类土壤的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2-2,从中可以看出,PGG、SGG土壤养分含量要远远高于POF土壤,尤以硝态氮含量变化最大,其次为铵态氮和有效磷;就同类土壤的养分状况变异性而言,有机质最小,铵态氮最大。

全国土壤养分指标分级标准将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P2O5)等分别分成了1~6级,最高1级标准分别为>40g/kg、>150mg/kg、>40mg/kg;最低6级分别为<6g/kg、<30mg/kg、<3mg/kg。表2-3列出了大棚种植土壤(PGG)中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与SGG中有效氮等养分分级的频率。

表2-2 调查土样中土壤养分含量

续表

表2-3 设施地种植土壤中养分分级频率(www.daowen.com)

土壤的有机质主要集中于3~5级,约占总监测样的80.37%,其中最多的是第4级,占37.38%。与非保护地土壤相比较,保护地土壤由于大量施用有机肥(年亩施用量为3000~6000kg以上),有机质呈现增势(肖千明,1997)。土壤的有效氮主要集中在4~6级,约占总监测样的71.03%,其中,以第5级最多,占31.78%;土壤中的有效磷主要集中在1~3级,约占总监测样的90.65%,尤以第2级居多,占34.58%。SGG土壤中,碱解氮的等级分布较均匀,1~5级中都有分布。若以养分分类标准的第4级为适宜的养分指标,可以发现,保护地中的有机质、有效氮等级幅度比较大,部分土壤已达到极高水平,但部分土壤偏于低养分状态;但有效磷的等级都居于高等级水平,低、偏低的等级水平已趋于少见。这种现象说明,保护地的施肥不能采用同一标准,要针对不同的土壤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来提高特定的养分,同时对于等级水平较高的磷的投入要慎重;在肥料的配比上,要提高N∶P配比。

土壤中的有效养分的含量高度,不仅受到土壤的养分投入的影响,还要考虑养分的转化。图2-6为POF、PGG、SGG三类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全磷(AP/TP)的比值图。POF、PGG、SGG三类土壤中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052~63.493、0.323~4813.285、0.363~1032.997;AP/TP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4~0.084、0.002~0.564、0.002~0.564。三类土壤中,PGG类的最大,SGG类次之,分别为POF类值的12.85倍与6.08倍;SGG类的AP/TP最大,PGG类次之,分别为POF的2.03倍与1.81倍。

的值一般与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的数量有关,随着大棚使用的年限增加呈现增多的趋势(见图2-6)。同时,硝酸盐氮的大量存在,也说明硝化作用增强,这与土壤中氮素大量累积从而为微生物提供丰富的氮源有密切关系;同时由于硝态氮容易向下迁移,也存在污染地下水的生态风险。PGG类相对于SGG类的高的比值也说明了,硝态氮向下的趋势十分明显。土壤总磷中超出20%的比例为有机磷,只有在土壤磷酸酶的作用下,有机磷水解才能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无机磷。土壤磷酸酶的活性与土壤向作物提供有效磷的潜在能力具有密切关系。SGG类中AP/TP值高于PGG、POF既说明了磷在土壤中不易移动,又表明保护地的种植造成了土壤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图2-6 POF、PGG、SGG中的比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