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调查共涉及河北保定、河北石家庄、湖北鄂州、湖北武汉、上海五个地点,根据各地区土壤不同的深度以及不同的大棚类型,总共取样为132个,各地区取样数量如图2-2所示。考虑到保定和石家庄的地理位置接近,土质类似,将两地区类型合并分析。采样的同时,通过走访农户,填写调查表,了解采样区的施肥、灌水、设施类型、生产年限及作物种植情况等,同时调查棚内外环境条件。
图2-2 典型地区分区取样数
土壤样品于2008年3~5月采集。土样经风干、磨碎、过2mm筛,按照1∶5土水比浸提液,采用LY/T 1251—1999《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标准分析化验。用双指示剂滴定法,Cl-用硝酸银滴定法,用比浊法测定,Na+、K+、Ca2+、Mg2+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含盐量采用离子相加方法计算,电导率EC(ms/cm)采用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的DDS11A型电导仪测定(25℃时电导值),pH值采用pH/MV测定仪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的硝态氮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铵态氮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有效磷采用0.5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有效氮采用NaOH水解扩散法,全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在调查中,我们特别注意收集农户的种植经验、大棚生产的意见和建议。调查中发现,由于农户注重蔬菜的经济效益,加之蔬菜具有生产周期短,复种率高,需肥量大的特点,种植户往往通过使用大量的氮肥来提高产量,并且大多种植户没有遵循科学的施肥方法,从而导致了大棚土壤养分的急剧上升,次生盐渍化的现象不断出现,多数大棚在建成1~3年后就出现了土壤次生盐渍化,保定、石家庄、武汉、鄂州、上海崇港沿等地的大棚均都在建成后1~3年后出现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象,造成了农作物产量在不同程度上的下降。据调查,保定种植的番茄施用的有机肥量为30000kg/hm2,复合肥240kg/hm2;石家庄种植的黄瓜和番茄施用有机肥量为60000kg/hm2,施肥量已经超过了作物蔬菜对养肥理论的需求量;上海崇港沿大棚的有机肥的使用量为30000~45000kg/hm2,而作物产量只有15000~22500kg/hm2。由此可见,大量施用肥料并没有带来作物产量大幅度的提升,反而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和养分的迅速积累,不利于土壤的循环利用。在调查中还发现,种植户追肥的次数较多,平均在15次左右,且大多数习惯施用复合肥,由于复合肥中的含氮量相对较低,施用后在作物外观上表现不明显,种植户认为可能是肥料用量太少了,又加大用量,这样极易导致土壤养分的大量积累,同时还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www.daowen.com)
调查表明,引起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各个地方都有所差异,除了使用不科学的施肥方法外,耕作的方式、地下水位高低和含盐量大小等因素都会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产生影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会引起土壤养分失衡,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农户往往连续种植某种产值高的作物品种,而不注意轮作倒茬种植,导致大棚内作物栽培的种类比较单一。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失去平衡,一些营养元素严重亏缺,而另一些营养元素却大量残留于土壤中,产生连作障碍。地下水位过高不利于农田的排水,也妨碍了盐分的淋洗,易导致盐分的累积。保定、石家庄的地下水含盐量高,有助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鄂州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生与自身的土质和作物的灌溉方式有关。上海有些大棚缺少自然降雨的淋洗,盐分累积的情况比较严重。
调查还发现种植年限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种植年限越高,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可能性越大。一般揭棚的大棚,发生盐渍化现象的时间为3~5年,无揭棚的大棚,发生盐渍化的现象为1~3年。盐渍化情况的出现,对于大棚种植的影响主要有:土壤板结造成耕作困难、农产品产量及品质下降、土壤废弃等。
调查中农户对大棚中盐渍化现象防治的建议主要有:采用合理的水分调控措施、平衡施肥、合理的耕作及轮作制度,采用控制排水来调节地下水位、深耕深翻及置换表土,采用高耐盐喜盐作物减轻土壤盐渍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