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楚边境秦岭蓝武道:历史征战与地理文化

秦楚边境秦岭蓝武道:历史征战与地理文化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楚两国的边境地区即秦岭蓝武道。秦、楚两国秦岭蓝武道上的边境线很可能以秦岭主脊为界,秦岭北麓蓝田属于秦国,秦岭南坡商州属于楚国。历史上以蓝田武关为标志的秦楚大道,当时秦、楚两国各占半壁。秦国军队第一次踏上秦楚大道。至武关,秦的伏兵立即将楚怀王劫持至咸阳,最后困死于秦。春秋时期楚国即不断吞并邻近的小国,进而与北方的晋国争霸,又尝问鼎周室,俨然有侵凌中原的趋势。

秦楚边境秦岭蓝武道:历史征战与地理文化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290多年间,社会风云变幻,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480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140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下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王的宋襄公等五个诸侯叫作“春秋五霸”。对“春秋五霸” 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春秋称霸一如苏秦战国相印,更多是外交性和礼节性的。齐桓公远在山东半岛。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之后,战国的争霸较量,实质上在秦、楚两国展开。秦、楚两国的边境地区即秦岭蓝武道。

◎玉山秋意浓

◎远山苍茫

秦国的国家基础是秦穆公奠定的,秦穆公的霸业主要是东西方向。东边,“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西边,“十八年,齐桓公卒。二十年,秦灭梁、芮。……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水经注》载:“灞水古名滋水,秦穆公更名以显霸功。水上有桥,谓之灞桥。”此“霸功” 主要是灞河下游东西方向的领土扩张,不是东南方向与楚国的正面较量。《史记》记载:“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雒,问周鼎。……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秦、楚两国秦岭蓝武道上的边境线很可能以秦岭主脊为界,秦岭北麓蓝田属于秦国,秦岭南坡商州属于楚国。历史上以蓝田武关为标志的秦楚大道,当时秦、楚两国各占半壁。秦国翻越秦岭进入蓝田武关道,应该在秦哀公时代。“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秦哀公时代,楚国出现内乱外困。秦哀公三十一年(前506年),“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秦国军队第一次踏上秦楚大道。

◎蓝关古栈道

秦国的强国基础是秦孝公奠定的。公元前359年,秦国商鞅变法,国势日强。公元前340年,赐商鞅以商於(今商州区东南、丹凤县一带)之地十五邑作为食邑,商鞅(原为公孙鞅)因之称“商君”。商鞅受封的“商於之地”为武关道所横穿。历史学家们对“商於之地”的理解尚有分歧,本处取侯甬坚“商於一地”说。商鞅封于商邑表明:秦国的领土已经越过秦岭主脊,从关中扩展到了陕南商洛,蓝武道由楚国变为秦国。

公元前313年,秦国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佯将张仪免相,去游说楚怀王,说愿献出商於之地600里(300千米),要求楚与齐断绝联盟关系。“商於之地六百里”即商州、淅川、内乡间武关道所经过的一片土地。结果,楚怀王受骗,盛怒之下,于公元前312年发兵攻秦,与秦国魏章率领的军队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内丹水之北)展开激战。楚军大败,被斩甲士达8万之多,大将屈匄、俾将逢侯丑等70余人被俘。楚怀王为了报兵败之耻,倾全国兵力“复袭秦”。楚军沿武关道行至蓝田,遭秦军迎头痛击而败归。

公元前302年,楚国派到秦国做质子的太子横杀死秦国的一个大夫,逃回楚国,从此秦、楚又结下冤仇。公元前299年,秦昭王致书楚怀王,表示愿意修好,特约楚怀王至武关结盟。至武关,秦的伏兵立即将楚怀王劫持至咸阳,最后困死于秦。这又是武关道上发生的一次特大事件。(www.daowen.com)

公元前295年,秦用魏冉为相,又主动与楚修好,利用武关道援助楚国粮食5万石。公元前279年,秦与赵结盟以后就大举向楚进攻,秦兵分两路出击:一路由蜀守张若率军顺长江而下,攻巫、黔中;一路由白起率领,沿武关道攻鄢(今湖北宜城南)。白起用惨无人道的手段,壅西山长谷水为渠攻鄢,城中军民均淹没水中,“死于城东北者数十万,城东皆臭”。鄢城一战,楚军损失10万之多。次年(前278年),白起又乘胜攻楚,陷楚都郢。

楚国是春秋以来南方的第一个大国。春秋时期楚国即不断吞并邻近的小国,进而与北方的晋国争霸,又尝问鼎周室,俨然有侵凌中原的趋势。但到了战国,其作风却慢慢有所改变。春秋时期的楚国是进取的,战国时期的楚国则表现出保守的态度。为什么战国时期的楚国采取保守的态度?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楚国不再北进,大约是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春秋时期楚国所灭掉的国家,最初多在汉水流域,稍后则多在淮水流域,汉水和淮水流域的自然环境大致还和长江流域差不多,这对于楚国的发展并没有不良的影响。再往北去,黄河流域的景物却大不相同,这或者可以给楚人一个反常的刺激。久居于卑湿泽地,使用舟楫的楚人骤然徙于平原广野而改乘车马,多少是有点不大习惯的。另外一个原因,当然可以说是秦国的威胁,即以秦国之强,要计划伐楚,也要假道于韩、魏两国,好景毕竟不长,秦国不唯打通随阳右壤的路线,且可利用江汉的水道。苏代说燕昭王时,曾论及秦、楚间的情形,其言曰:“秦之行暴于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寡人积甲宛东下随(今湖北随州市),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王乃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之故,十七年事秦。”其后白起攻楚,证明苏代的话并非臆说。史念海的《河山集·四》记载,白起攻楚,先拔鄢(今湖北宜城县南)、邓县(今湖北襄樊市)五城,后攻郢,又烧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遂东至市五城。按其进军的路线,当是出武关沿汉水而下,由西而东,并未借道于韩、魏而入塞。秦既拔郢,以其地为南郡,于是楚王遂不得不徙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竹林关立交

从史念海先生以上的叙述可见秦岭蓝武道就是秦国打败楚国、统一中国的关键与奥秘所在。

秦岭蓝武道名称中的“武关”作为古代战争的象征不必说了。蓝武道依托丹江和灞河。丹江是浪漫血色,是审美的紫荆花;灞河本名滋水,春秋战国硬是让它变成灞河。灞桥、灞河、灞柳、西楚霸王与西秦霸业……蓝武道霸气之浓甚矣!在战国争霸的激烈古道战场,楚国是失败者:先是败给秦,后是败给了汉,且都是先强后弱,先胜后败,何哉?史念海先生在《河山集》中将其归于楚国的“保守态度”。《史记·楚世家》的结论是:“操作之不得……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将其归纳为理性精神和浪漫主义的“二律背反”。那么,《史记》中的“嬖淫秦女”可能仅仅是审美文化的极致样态。从紫荆花的春日盛放到楚国古墓的漆画美女,从屈原浪漫主义的理想到四面楚歌中的项羽别姬,审美消费主义已笼罩苍茫楚国,尤其是霸王项羽,好端端的江山硬是让给了老乡刘邦,自己以“霸王别姬”谢幕。审美浪漫的项羽丢了江山,审美浪漫的楚国丢了领土,一如审美浪漫的希腊败于罗马帝国一样。

秦岭蓝武道作为秦、楚两国的争霸道及见证者,是以楚国失败,秦统一天下而告终。秦楚争霸的实质是统一中国,因之,秦岭蓝武道作为秦楚两国争霸道就是中国统一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