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舟仙娥湖
灞桥驿是秦楚大道的起点。从灞桥驿往东,是汉唐长安文明的第一大道——今西安到洛阳的两京道。从灞桥驿往东南,就是秦楚大道,是唐德宗诏书明令的全国第二大道。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千米处,横跨在灞河上,是一座颇为著名的古桥。灞桥驿闻名历史,有灞柳伤别的美称和传奇。灞河原名滋水,因秦穆公以显霸业,改名灞河。从灞桥驿经过横桥渡、韩公坂、蓝田驿总共约50千米到青泥驿(今蓝田县城)。据严耕望先生考证,《长安志》卷一六“蓝田县”条亦云:县城本名峣柳城,以前对峣山,其中多柳,因取为名。《水经注》曰:“泥水历峣柳城南,魏置青泥军于城内,俗谓之青泥城。”《晋中兴书》曰:“桓温伐苻坚,遣京兆太守薛珍击青泥城,破之。即其处也。城周八里,今县城上东南一隅而已,周三里余八十步,崇一丈六尺,凡三门。”则蓝田县治即青泥城殆无疑。而《纪要》卷五三“蓝田县峣柳城”条,“今县治也”,又云“青泥城在县南七里……唐时置青泥驿”,则城驿皆在县郭南七里(3.5千米)。
◎商山四皓图(www.daowen.com)
从青泥驿沿着东南方向经过韩公驿、七盘岭到蓝桥驿(今蓝桥西北近处),大约50千米路程。蓝桥驿与韩公驿之间,秦岭高耸,是韩愈感叹“云横秦岭家何在”的地方。两驿间山岭高峻,唐代诗人或亦以七盘岭称之,故今有七盘之名。唐代多七盘岭之名,蓝田七盘岭多有名诗。吴融有《南迁途中作七首·登七盘岭二首》,此选择其一:“才非贾傅亦迁官,五月驱羸上七盘。从此自知身计定,不能回首望长安。”七盘岭往南,蓝武道的著名驿站便是蓝桥驿。蓝桥驿同样屡见于唐人诗篇,如白居易有《蓝桥驿见元九》一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又有裴航《赠樊夫人》,本注叙事云:“航,经蓝桥驿,渴甚。”从蓝桥驿越过秦岭主脊,就由西安蓝田到达了商州地界。由西安蓝田到达商州地界的蓝田关,也叫牧虎(护)关,即古之峣关。由牧虎关约100千米到达丹凤县武关,山路凡200多千米。中间有仙娥驿、棣华驿(武关以北)和武关驿等著名驿站。
仙娥驿在商洛境内。仙娥驿屡被唐人吟咏,白居易的《仙娥峰下作》:“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韩琮的《题商山店》:“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 皆指其处。仙娥驿经过四皓驿、洛源驿、棣华驿,到达武关驿。四皓驿中的“四皓”指秦末汉初(前206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ù)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须发皆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商山四皓对商州地理文化的影响至为深刻,洛南县有四皓乡,丹凤县有四皓墓。唐代的四皓驿既不在洛南县四皓乡,也不在丹凤县四皓墓,而在商州区东龙山双塔附近——由四皓隐居的商山而来。棣华驿即在丹凤县城。武关位于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秦之四塞”。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楚国即已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秦国改为“武关”。其关城建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之地。关城周长1.5千米,城墙用土筑成,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武关是秦、楚两国交通往来的道路标志,也是秦、楚两国攻守争霸的军事象征。武关距秦国都城咸阳约350千米;经过青云驿、分水岭到达商南县阳城驿,可通千里之外的楚国郢都。阳城驿也叫富水驿,即今商南县富水镇;濒临豫陕分界,目接千里楚天,即柳永在《雨霖铃》中所谓的“暮霭沉沉楚天阔”。秦楚大道通过秦岭巴山,越过灞河丹水,经过上述几十个驿程与驿站,连通着同想统一华夏的秦、 楚两个大国,聚焦了异常不同的心情、人生和国家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