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蜀楚诗韵浸长安:秦岭古道文化之旅

蜀楚诗韵浸长安:秦岭古道文化之旅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幽幽秦楚古道陕西省简称“秦”,四川省简称“蜀”,皆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蜀国”。与此类似,秦岭古道到处以“蜀道”称呼,“蜀道”几乎要袭夺秦岭古道的概念和正名。千余年来,秦岭古道便是一种有“蜀”无“楚”的格局境况。因之,在秦岭古道的两端,我们必须在“蜀道”的前面加上“秦”,称之为“秦蜀古道”。我们也必须在秦岭古道的东端,在“蓝武道”的后面补上“楚”,称其为“秦楚古道”。

蜀楚诗韵浸长安:秦岭古道文化之旅

◎幽幽秦楚古道

陕西省简称“秦”,四川省简称“蜀”,皆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蜀国”。春秋时期,楚国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楚国又是“战国七雄”之一。楚国最后固然败于秦国,但与蜀国相比,显然是既强大又历史悠久。“蜀”由四川省继之称名,“楚”却无一个省份愿意继之称名,有点奇怪吧。与此类似,秦岭古道到处以“蜀道”称呼,“蜀道”几乎要袭夺秦岭古道的概念和正名。“楚道”呢,连个影子也没有!同样有点奇怪吧?论起来,楚国和“楚道”与陕西秦岭的渊源要比蜀国和蜀道深远得多。“由于这支楚氏族一非周文王的姬姓宗室,二非周宗室的姻亲,所以在关中不能久留,就逐渐沿灞水而上,越过秦岭,又沿丹江通道而下,居于丹江。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习惯,每逢部族迁徙时,就把原居地的地名带到新居地,或以氏族名来命名新居地的城邑、山、水,所以,由山、水来说,西安市东南有荆溪,商州市有大荆川、西荆川,所有这些,与江汉地区的荆区、荆门荆州等有着内在联系,商州市周围的凤凰山、文公山、西芦山等秦岭支脉,古代统称‘楚山’。乾隆时期的《商州志》说:‘乳水’古称楚水。在方圆百里的商州盆地,周围竟有七八个楚山、楚水和荆水,它们和楚族的迁徙、过往与楚国的经营甚有关系。所以,楚人对丹江通道的开辟盖有功绩。” 陕西商洛地区有七八个山水也以“楚”命名,独不像“蜀道”那样,以“楚道”相称,究竟是什么缘故呢?是由于伟大诗人屈原仅仅写了《离骚》《哀郢》,而没有像李白的《蜀道难》那样,创作一首《楚道难》的缘故吗?

的确,李白的《蜀道难》让“蜀道”袭夺秦岭古道的正名,变得多么容易而堂皇啊。今日讨论“蜀道”的文章十有八九会半引或全引李白的《蜀道难》,也大都承认正是李白的《蜀道难》让“蜀道”占据了秦岭古道的正宗江山。虽然人们已经看到所谓的“蜀道”“称为‘秦蜀通道’更为符合实际”,但仍然免不了还要说:“陈仓故道是蜀道的北段,宝鸡为‘蜀口’。”(王开的《宝鸡古代交通志》)。天才获得了历史性的自由,后人却是历史天才的奴隶。让我们也引用一下李白的《蜀道难》,看天才究竟在历史中是怎样自由歌唱吧。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www.daowen.com)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今“蜀道”

首先很清楚,《蜀道难》的文本内容写的是秦岭古道,至于是褒斜道还是陈仓道,暂且不管。《蜀道难》本为南北朝以来的词体名。唐人随己高兴,也有作《蜀道易》者。究竟选择《蜀道难》还是《蜀道易》,完全取决于社会背景和个人兴致。所谓的社会背景,《新唐书·严武传》写得明白:“武为剑南节度使……李白为《蜀道难》以斥严武。”(《李太白校注》)唐朝大的政区为十道,剑南道为其一。“武为剑南节度使”,其权力相当于今日三个省省长的权力,即便在今天,也只有像李白那样的人敢于“以斥”吧。或若不信,至少诗句明白写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个“家”在哪里,从“侧身西望长咨嗟”稍事分析可知,李白的《蜀道难》,从自然地理看,区域是秦岭古道;从人文地理看,指向京都长安。今日那种不顾其诗思想内容,不仅无视《蜀道难》人文地理的价值取向,并且还要把它的自然地理实体——秦岭古道,移地换形到其他地方的人们,完全是以其文害其义了!借用李白在《蜀道难》中所牵挂的朋友杜甫的话就是:“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不见》)李白有知,会又一次“侧身西望长咨嗟”吧。

◎《蜀道难》立轴(沈周)

在李白的《蜀道难》中,“蜀道” 指连通成都与京城长安的秦岭交通道路,中心乃关中长安。今日,那种以四川为中心,将云贵通往成都的交通路线也称为“蜀道”的说法,与李白的“蜀道”无关。同一个词(“蜀道”)为两个概念(以京都为中心和以成都为中心)。以古人之灵气添个人之伪意,如果不是“顾左右而言他”,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今日严肃的“蜀道”(秦岭古道)研究,首先得抹去诸多无聊的蜘蛛网。李白的《蜀道难》,其“蜀道” 即秦岭的古道交通,特别是西秦岭太白山附近的秦岭古道。或曰:“西当太白有鸟道”,甚为分明。还有“问君西游何时还”之“西”,“侧身西望长咨嗟”之“西”,地望与中心参照显然是京城长安。而从“西当太白”“青泥何盘盘”“剑阁”的描写顺序看,李白的“蜀道”之旅是从长安往成都方面,因此结尾才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秦岭古道的东西两端,西端为秦蜀古道,东端为秦楚古道。西边的秦蜀古道被天才李白以《蜀道难》吟咏,以至于蜀道几从秦岭移至蜀境。而东边的秦楚古道,既为屈原《离骚》、宋玉《九辨》的心痛,也为后世楚人的历史讳忌——一直未有也不会有“楚道”的命名。千余年来,秦岭古道便是一种有“蜀”无“楚”的格局境况。今日,我们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面对地理,秦岭古道就像其他大的人类道路一样,它也必然在其两端系着两个国家、两个民族或两座城市。因之,在秦岭古道的两端,我们必须在“蜀道”的前面加上“秦”,称之为“秦蜀古道”。我们也必须在秦岭古道的东端,在“蓝武道”的后面补上“楚”,称其为“秦楚古道”。“东南方干道自咸阳东南行,过蓝田,越秦岭,出武关,至南阳郡,折南经邓县(今湖北襄樊市西北)抵南郡。这是关中南下江湘的通衢,后人称其为秦楚大道。”(《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日渐强大,四处用兵,拓疆展土,并汉水诸国后,又挥戈北上,兵威达于黄河之滨,北有南阳盆地,西有安康、汉中,遂进入战国七雄之列。由于楚据有南阳宛城,秦楚大道出下境(今河南淅川老城西)后,便离开丹水谷地,直东走向南阳盆地。”(《商洛地区交通志》)楚国无言,今忠于历史的学人皆会同意把“武关道”“蓝田道”以“秦楚大道”或“秦楚古道”相称,如同必须将“蜀道”以“秦蜀古道”或“秦蜀故道”相称一样。《老子》有言“损有余而补不足”,乃天之道也。在秦岭古道研究上,打破有“蜀”无“楚”的历史局面,既是天道召唤,也是人道诉求。

孔子的《论语》云:“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渡江汉》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楚国的灭亡,使得屈原长歌当哭之后,面对武关痛苦至极,完全失语。几千年之后,为了忠实历史,我们以秦楚古道来命名传统所谓的武关道、蓝田道,既是对秦楚古道上所有亡魂的追怀,也是对屈原的《楚辞》中苦难灵魂的回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