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区域均衡与文化交流

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区域均衡与文化交流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文化上,秦岭古道是沟通交流。现在看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的共同关系。◎商山血脉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的第二个相通点是区域均衡。秦岭北麓为“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秦岭的几大古道与现代交通干线,基本上是东西间距均匀地从西往东分布。均匀分布的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干线,似乎与天心符契,应答了天道。由于筑路技术的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秦岭现代交通动辄架桥数千米、隧道连绵。

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区域均衡与文化交流

秦岭—淮河是中国天然的南北分界线。秦岭的这种地理分界功能,经常形象地被概括为南舟北马、北雪南桃。意思是说,秦岭之南是中国的南方,河流众多,大船小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与标志;而秦岭之北是中国的北方,草地辽阔,骏马华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与标志。在秦岭的北麓还是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的一番冬景时,秦岭南坡已经春回大地、桃花盛开了,这是秦岭北雪南桃的形象代表。秦岭南坡的河流基本属于长江水系,汉江是最大支流;秦岭北麓的河流完全是黄河水系,渭河是最大支流。在很大程度上,秦岭的确是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的分界标志。

秦岭古道的功能基本上是与秦岭的分界功能相反。在自然地理上,秦岭高山是区别分隔。在历史文化上,秦岭古道是沟通交流。在地望印象上,秦岭群山,由东而西,阻隔南北,起伏于数省,犹若华夏中部的巨龙;秦岭古道,由西而东,逶迤千里,连通南北,宛如中国的血脉。虽然在历史上有过三国魏蜀两国以秦岭为核心的边境鏖战,有过宋金两国在秦岭边疆区域的紧张对峙,然而,秦岭古道最基本也最关键的意义还在于它连通南北、形成华夏中国的历史作用。

◎天路

◎深秋山路

秦岭古道由西往东著名者有五:秦蜀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蓝武道。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作为蓝武道副线暗道的华洛古道。谙熟故乡商洛地理的贾平凹在《商州三录》中写道:“从商洛进入关中,本来只有一条正道:过武关,涉五百里河川,仰观山高月小,俯察水落石出,在蓝田县的峪口里拐六六三十六个转角弯儿才挣脱而去。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西岳华山的脚下竟有了一条暗道,使这个保守如瓶的商洛从此开了后门:这就是由北而南的石门河了。”作家贾平凹说的正是华洛古道。清人毛凤枝在《陕西南山谷口考》中对华洛古道也有详论。华洛古道北起古代华州的两京道,其北段(秦岭北麓)为今202省道,沿着关中华阴县和华县交界的罗敷河谷道的正南方向前进;翻越秦岭后,沿着洛河上源到达商州洛南县,从洛南县既可单独东南行向河南西境,也可向西南方向与蓝武大道会合。从秦岭古代道路的宏观结构看,华洛古道实为蓝武道的副线暗道。华洛古道东是西岳华山,西是金堆城。西岳是仙境,金堆城是金山。“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作为蓝武古道的副线暗道,华洛道也养育着民族国家。现在看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的共同关系。

西汉高速

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有三个共同点。其一,现代交通干道(国道与省道)与秦岭著名古道基本重叠。最西边的秦蜀古道是宝成铁路的基础线路,另有212省道伴随。褒斜古道由210省道基本覆盖,眉县到太白县的县级公路且不说,傥骆古道今为108国道,子午古道今为210国道,蓝武古道今为国家高速公路通道。最东边的华洛古道前面已述,是陕西省202省道。除国家公路干线外,西边的秦蜀古道、中间的子午古道略东以及蓝武道如今分别有国家三大铁路交通线。

◎商山血脉(www.daowen.com)

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的第二个相通点是区域均衡。秦岭北麓为“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秦岭的几大古道与现代交通干线,基本上是东西间距均匀地从西往东分布。最西边的秦蜀古道距离褒斜道大约40千米;中间的傥骆古道距离子午古道大约40千米,最东边的蓝武古道到华洛古道也大约40千米。最西边的秦蜀古道、中间的子午古道和最东边的蓝武古道分别通往汉中、安康、商洛三个秦岭陕南地区。陕西省现代“米”字形公路以及穿越秦岭的宝成铁路、西康铁路和西商铁路,也都体现了区域均衡的原理。这既有大自然的造山地理原因,也是人类的自觉选择。《老子》(《道德经》)讲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均匀分布的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干线,似乎与天心符契,应答了天道

秦岭古道与现代交通的第三个相通点是沿河成路、循谷成道。“沿河溪成路是山区道路布设的规律和基本形式”(《商洛地区交通志》),以至于学界将蓝武古道称为“丹江通道”,将秦蜀古道称为“嘉陵江通道”。史念海在《河山集·四》中记述:“这些通道主要是利用秦岭的峡谷和河流。陈仓道是由秦岭北坡的清姜河(古代称扦水)而上,再由南坡的嘉陵江(古代称故道水)南下;褒斜道是循着褒水和斜水的河谷;傥骆道是沿着傥谷水和骆谷水的河谷;子午道则是越过秦岭后,由宁陕县境旬阳坝循池水南行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皆是由长安通往汉中的通道,库谷道由库谷登上秦岭,循乾祐河(古称柞水)而南。乾祐河为旬水支流,这条通道循旬水达于旬阳,再到安康。武关道则是由灞水河谷转到丹水河谷,经过商洛,通往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

现代交通与秦岭古道相比,其不同点和优越性也显而易见。由于筑路技术的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秦岭现代交通动辄架桥数千米、隧道连绵。秦岭古道以褒斜石门和古栈道著称,褒斜石门长16米,秦岭终南山隧道长18.02千米。由于现代筑路技术的革命性提升与发展(桥梁技术、隧道技术),道路建设也日新月异。210省道之于褒斜古道,西(安)汉(中)高速路之于傥骆古道,西(安)(安)康高速公路与铁路之于子午古道与西万公路,就是显著例证。尤其是西康高速公路与铁路的修建,公路距离缩短为之前的1/2,铁路距离缩短为之前的1/4。秦岭古道在过去以“蜀道难” 闻名天下,今天的交通,不必说航空,乘坐汽车也可谓“千里江陵一日还”。长达18千米的著名隧道——秦岭隧道的凿通——古代人的“凿空”之梦,在秦岭隧道真正获得体现与实现!现代筑路技术的辉煌成就,使得人们面对秦岭古道遗迹,多少表现出奢华、浪费和草率态度,石门被褒河水库所淹没即是典型例证。其他如古栈道孔被用来作为炮眼炸山,栈道石柱、石墩、石砖被随意用作民间建筑材料,更是屡禁不绝,令人感叹,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省与批评:

厚畛子西边,临河有栈道,石孔整齐排列,石桩插入其间,上棚石板,为青苔所盖。这样的栈道,傥骆道上一共有13处之多。望着那些栈道遗迹,念及‘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的诗句,一种悲壮与凝重油然而生,它们连接了历史与今天,连接了祖先与我们,触摸着印满祖先脚印的石条,过去和现在的刹那交叉使我们感到了筑路壮士怦怦的心跳和灵魂的颤动……这是进入时光隧道的桥梁,远古的默契与今天的理解由它而融为一体。我去年带朋友再去看河水边的栈道,卯在榫亡,石柱已荡然无存,只留些洞眼,泪眼汪汪地注视着苍天。(叶广芩)

◎宝成铁路桥

历史遗迹毕竟是历史,农民生活毕竟是现实。历史上早有秦陵石雕被用于灞桥建筑的记载,今日农民们用栈道遗物“修补”自己的贫困也无可厚非。包括贫困农民在内的具有现实性的文明整体与制度保障,才是秦岭古道遗存保护问题的关键。秦岭古道已经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交通的网络结构。站在宝鸡大散关遗址上,人们可以看见四道并行的奇观:宝成铁路、宝汉公路、古代栈道和清姜河道。《陕西省志·铁道志》载:“宝成铁路线路所经,82%为山岳地区,先后跨越秦岭、巴山和剑门山。过杨家湾后,接连形成两个马蹄形展线。过观音山向南再转弯向北,跨过清姜河上游,形成第三个马蹄形展线。接着穿过高山群脊,在枣园沟与灯台沟间的‘8’字形螺旋线,使线路回转360度。因此,在观音山车站可以看到三层铁路重叠的壮观场面。”宝成铁路在此是著名的三重铺轨,与宝汉公路、古代栈道和清姜河道加起来是六道并行,南是嘉陵江,北是大散关,高山绵延,列车呼啸,甚为壮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