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是区域创新的基本内涵之一。一定的地域空间即构成区域,它在空间上的含义有两个层面:一是自然含义,泛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即一定范围的土地或空间的扩展;二是社会含义,是以人为主体的政治、经济、文化辐射所及的社会和地域空间。《现代经济辞典》对“区域”定义如下:区域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划分的地球表面上一定的空间范围。它是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而形成的,并由历史奠定,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整体。内聚力、结构、功能、规模和边界是构成区域的五大基本要素。区域作为一个地理空间概念,是空间因资源、人口、产业、文化、政治等变量差异导致的空间异化。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区域属于区域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构成了区域旅游系统的环境子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因素已被新经济地理学派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受区域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资源禀赋、贸易结构、锁定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碳排放水平的重点领域和碳排放水平不同,区域低碳创新的模式也不同。旅游业方面也如此,区域生态资源基础禀赋、区域公民的社会环保意识基础是影响区域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大尺度的区域空间,区域内的资源基础也会存在多个异质空间,因此,联动创新的难度就更大。
(二)区域旅游系统低碳创新的多元性
1.基于空间视角
区域旅游的实践源于旅游者在地域上的无边界的旅游空间行为。旅游者在一次旅游行程中总是希望能到达更多的旅游点,如欧洲,国家比较多,交通方便,区域旅游自然发展;而旅游目的地为了满足旅游者的这种需要,也为了扩大旅游业的市场规模,于是通过区域旅游合作,致力于突破地理或行政上的空间壁垒,形成跨越多层次行政空间的旅游区域。
由此,区域旅游体现为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动词来用,指旅游者的跨区域旅游空间行为,可归纳为五种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一)、线型旅游(模式二)、基营式旅游(模式三)、链式旅游(模式四)和环型旅游(模式五)。[3]二是作为名词,旅游地理系统(O-D模型)将其区分为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通道三个空间要素。黄金火、吴必虎认为,区域旅游即特定的旅游目的地,由目的地区域、旅游区、节点、区内路径、入口通道等空间要素构成。[4]
吴晋峰、包浩生基于空间视角,以旅游目的地、客源地为网络节点,以旅游交通为节点之间的连线,建构了区域旅游系统的网络空间结构模型。[5]其一,从空间角度来看,区域旅游低碳化创新不仅止于一个微观节点的创新,还涉及客源地系统、通道系统和目的地系统多个空间节点的低碳化创新。其二,对于不同区域,其旅游空间结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区域旅游流的格局,尤其是区域旅游交通的结构性差异,因此,区域空间内不同节点的碳排放水平是有差异的,节能减排的动力和基础也不同。
2.基于产业视角
狭义上的区域旅游系统是指区域旅游产业系统。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既受到相关“上游”产业的制约,又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中诸多产业存在关联。黄常锋、孙慧、何伦志根据投入产出方法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阵,以及产品分配系数和戈什逆阵,识别出我国旅游业的“后向关联”产业和“前向关联”产业,提出旅游产业链并非“链状”结构,而是“网状”结构,建构了旅游“产业网”模型。[6]袁宇杰核算了这些关联产业的间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结果发现,旅游消费增长所诱发的能源消耗会对各类能源产生影响,但是其对石油与天然气类能源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单位旅游消费间接碳排放为0.449万元,其部门构成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占44.72%,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占34.55%,其他服务业占20.73%。[7]
虽然不同区域旅游产业的关联产业及其关联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区域旅游系统的低碳化创新依赖区域旅游业及其诸多关联产业主体的联动创新。(www.daowen.com)
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区域旅游系统是由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系统,这些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构成了旅游产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它们横向连接,形成区域旅游产业链,在特定空间上积聚,发展成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对于一个大尺度的区域而言,其往往存在数量不少的利益相关主体,形成了并非单一的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供需链。正如波特所言,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创新,因此,区域旅游系统低碳创新的关键也在于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低碳化创新。卞显红基于旅游产业主体视角,以特定地域内旅游产业集群内各类利益相关主体为节点,以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联结为连线,建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模型,并将其分为核心网络、辅助网络与外部网络。[8]
低碳旅游依赖于利益相关主体共同采取行动,一般认为主要涉及政府、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消费者及旅游社区等。由于不同区域产业集群成长机理具有差异,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联关系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区域产业集群低碳创新应重点发挥核心主体的作用,带动广泛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
空间、产业、利益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归属关系,利益主体要素必然归属于一定的产业范围,而产业又归属于特定的区域空间。这意味着区域旅游系统的低碳创新必须兼顾三个维度的区域旅游网络节点要素的联动。
(三)区域旅游系统低碳创新的网络基础
从网络视角来解构区域旅游系统被认为是一种最切合实际的理论视角,即区域旅游系统是一个网络系统。对于旅游核心要素构成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内部及其之间的关系网络,我们称之为区域旅游系统的内部关系网络;与其他关联要素之间的关系网络,我们称之为区域旅游系统的外部关系网络。根据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即“经济嵌入社会”,区域旅游网络镶嵌于区域网络中,是区域网络的一部分,而特定的区域网络又被嵌入更大空间的网络中。此外,网络是动态变化的。
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网络具有多重性。关系网络本身是影响区域旅游业低碳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其一,根据博弈论,区域中行为主体的创新行为决策受到网络中其他行为主体的选择的影响。其二,网络本身蕴含着不同的资源基础。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不同的网络规模与网络结构蕴含着不同程度和品质的网络资源。此外,不同区域旅游业由于成长的机制不同,以及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形成的网络基础也不同,信息和资源的分布也不同。一般而言,网络规模越大,网络异质性(网络节点类型的多样性)程度越强,获取创新资源的机会就越多,网络创新的基础就越好;在关系嵌入性的产业集群中,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为强关系,信息互动比较充分,信息和资源的分布比较均衡;在结构嵌入性产业集群中,则主要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信息和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其三,网络也是一种创新的渠道。网络是网络行为主体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分享的渠道,也是网络行为主体获取创新知识的重要来源。不同网络结构下网络行为主体在网络中地位和权力分布的差异,不仅决定了其获取创新资源机会的差异,还影响网络信息和知识的传递,从而影响创新的扩散。
就低碳创新而言,不同区域旅游系统与低碳要素(如低碳技术、生态旅游资源、低碳能源、低碳文化等)或要素主体之间既有的网络关系的差异,是影响区域旅游系统低碳化创新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区域旅游系统是一个包含多重关系网络的立体化网络系统。区域旅游系统的低碳化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创新的问题,它的重点是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低碳化创新,它是一个依赖于多空间、多主体、多产业的协同创新的过程,并且是一个创新不断扩散的过程。区域旅游业低碳创新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其网络基础、地域性特点,以及不同视角下的多元主体等主客观区域环境。对于跨行政区的大尺度区域而言,区域内还存在多个异质空间,这些共同构成了区域创新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