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上对产业集群演化的规律分析,可以将旅游产业集群演化一般性地划分为萌芽、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
(一)萌芽期
在萌芽期,旅游产业集群的孕育产生有以下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首先,旅游产业集群产生的根本前提是具有一定规模体量的旅游吸引物。没有旅游吸引物,就不可能形成旅游产业集群。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产业集群是地域依赖性的。当然,这种依赖不是绝对的,因为旅游吸引物可以是自然吸引物,如九寨沟、黄山、杭州西湖;也可以是人造的,如浙江横店影视城。应当指出的是,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依赖于是否拥有旅游吸引物,还更依赖于旅游吸引物的丰富度、规模体量。一般情况下,如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一的旅游吸引物和景点难以具备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核心旅游资源能承载的最大游客数量限制了旅游产业集群最终的规模和体量。只有具有能够超越临界规模的旅游资源和吸引物,旅游产业集群才能够产生并发展。
其次,旅游产业集群的产生需要核心产品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因此,集群产品不仅要迎合市场需求,还需要主动寻找商机和引领消费潮流。例如,德清“洋家乐”乡村度假区正是瞄准了长三角区域,尤其是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精英“深层回归自然”的需求,原生态开发、亲近自然的乡村度假产品以白领和外国游客熟悉的网络营销、互动营销积累口碑和开拓市场,迅速获得了城市高端阶层的追捧。[1]此外,旅游产业集群产生还需要较好的区位交通条件。这一方面由于旅游资源赋存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另一方面因为集群的旅游产品便于寻找潜在的消费市场。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方便游客的进入;在经济发达的潜在市场地区,水、电、天然气等基础条件也将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旅游产业集群往往产生于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或大城市周边地区。
最后,旅游产业集群的萌芽产生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投入。在萌芽初期,一般由较大型的企业或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进入,开发形成具有核心吸引力的龙头产品。在此示范带动下,一批同质企业会寻求进入区域,企图分享这块新开发的市场“蛋糕”。由于此阶段进入门槛较低,同类型企业数量逐渐上升,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但更多的是因为同类产品的集聚壮大了产品规模体量,逐渐形成了特定的产业特色,提高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在产业集群逐渐孕育产生的同时,其内部也逐渐会出现一些较为简单的小企业,它们会为游客提供相关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异质企业的出现初步具备一定的互补效应,从而逐渐产生了集群的分工协作。政府一般在集群初具规模和品牌时进入,在初期一般投资一些道路交通、标识引导等硬件性的公共服务设施,然后逐渐过渡到关注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引导、整体营销、人才培训等软件方面。
旅游产业集群的孕育产生机制如图3-3所示。
图3-3 旅游产业集群孕育产生机制
(二)成长期
旅游产业集群在此阶段逐渐产生并自我强化的成长机制。在市场的驱动下,旅游产业集群在突破最小规模的限制后,在集群效益的作用下,旅游企业和组织自发地向集群区域集中,产生了明显的极化效应,成为区域内具备集群特色的旅游中心地,显现出了明显的需求方规模经济效应。这一规模经济效应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产生了网络效应。随着市场的扩大,形成的巨大市场容量为相关企业的进入提供了市场机会,不仅开发经营核心产品的企业形成集群,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的企业也集聚繁盛,从而集群能大幅度地提升游客旅游价值。其次,由于外部效应降低了成本规模经济,降低了单一企业的运行成本,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经营成本,旅游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降低了信息搜寻、合约谈判和执行成本。最后,创新效应。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日益细化,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服务,许多未被识别和利用的市场机会得到利用,企业的“联合需求”通过交流促进建立创新机制、创造新的旅游产品,集群内的创新日益活跃,从而整体提升旅游集群。
正是在以上三种规模经济效应的驱动下,集群发展提高了旅游产品的性价比,提高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了投资回报,区域外的企业不断涌入,区域内新的企业不断涌现,旅游服务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断深化、细化,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吸引力。这种市场吸引力又进一步扩大了集群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需求。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扩张,集群效益的不断展现使旅游产业集群进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系统,如图3-4所示。(www.daowen.com)
图3-4 旅游产业集群成长驱动机制
(三)成熟期
旅游产业集群经过萌芽、成长期的发展,逐渐进入稳态的成熟阶段。在此阶段,旅游企业数量规模和产量产出基本保持稳定,各个企业开始相互学习借鉴、错位发展并加强合作。在企业协作增强的同时,整合资源及兼并重组现象也较频繁,逐渐形成了大型旅游企业主导产业发展、大量专业化旅游企业支撑的总体产业格局。
成熟期的旅游产业集群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有赖于集群内各类企业的集聚丛生和深度分工。直接面向市场的是核心吸引物群体,根据其主要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提供游览体验的传统观光型景区景点和提供休闲度假功能的各类旅游功能区。除了核心产品外,成熟的旅游产业集群区大量的客流还需要系列配套服务,依据对游客服务的关联性,可以分为直接的服务供应商和基础服务供应商。前者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紧密联系的住宿、餐饮和旅行中介服务;第二层是休闲娱乐、交通和相关维修服务;第三层是提供零售、家居和建筑等方面的服务。基础服务供应涵盖范围更广,基本包括了集群区所在城市的所有生活服务类型。
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高密度的企业布局使得市场出现拥挤现象,各类成本的提高开始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副作用。这些成本主要包括集群内旅游企业的品质竞争、区域外企业的客源争夺、集群区的资源环境承载限制等。为降低运营成本,一方面,集群内企业开始深挖自身潜力进行正面应对;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开始寻求向集聚区域外围拓展,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旅游经济扩散现象。旅游集群的扩散表现在企业投资、人才流动,以及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的传播等方面,为产业的扩大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等基础条件,推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在区域内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并由此逐渐缩小了周边地区与集群中心区的旅游经济差距,为更大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总体来看,此阶段旅游网络基本形成,产业供应链网络、旅游交通网络、旅游信息网络渐趋一体化,集群网络创新成为这一阶段产业集群成长的主要动力。此阶段旅游企业的类型、层次最多,经济结构复杂,同行业企业集聚,相关支撑机构丛生。随着行业内的企业逐渐增多,相互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积极寻求创新或迁移扩散,促进了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衰退期
随着旅游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其本身的一些负面影响更加显著。在维持一段成熟期后,可能发生服务设施老化、旅游产品陈旧、管理理念落后、旅游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导致旅游资源质量下降或旅游产业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而必然存在的内部竞争导致的“柠檬市场”、外部竞争对客源的争夺、区域资源环境限制等负面效应更加明显,这些原因共同导致旅游产业集群的衰退。旅游产业集群的衰退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相关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旅游新产品越来越少,旅游市场规模缩小,企业数量开始下降,关联企业间联系越来越少。
需要指出的是,旅游产业集群的衰退对于集群中企业的影响并非同等,在产业集群逐渐衰退的过程中,相关企业的减少具有先后层次性。[2]随着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整体减弱,集群区域逐渐从目的地变成过境地,此阶段核心吸引物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因此能够勉强维持经营,与核心产品直接相关的部分供应商也有一定的业务量,而与核心产品间接性相关的服务则首先衰退。随着集群的进一步衰退,游客量大幅减少,提供食、住、中介等服务的供应商也逐渐退场。最后,随着自驾、自由行游客较少光顾,核心企业经营难以为继,集群彻底消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