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西:打造师德高尚教师队伍

江西:打造师德高尚教师队伍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级各类学校要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的薄弱环节,着力破解涉及师德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难点问题,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思想教育是“正人心”的过程,制度建设是“立规范”的过程,二者分属“自律”和“他律”的不同范畴。

江西:打造师德高尚教师队伍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根本在教育,关键是教师。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的薄弱环节,着力破解涉及师德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难点问题,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1.坚持教育自律与制度他律相结合

在培育和树立高尚师德的实践中,不外乎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两类形式。思想教育是“正人心”的过程,制度建设是“立规范”的过程,二者分属“自律”和“他律”的不同范畴。只有人心思正,好的制度才能建立,建立起来的好制度才能得以实施,毕竟制度归根结底是要人来执行的;没有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单纯的说教会显得苍白无力,“正人心”会因此更难,而已正之人心也易在外部环境的诱导下难以长久维持。在师德建设中,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两者都不可或缺,应统筹安排、协调并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2.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教师的工作生活大多处于特定的校园之中,有形的校园环境和无形的学风、教风、校风所构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常常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对教师的成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种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同样是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对全体师生能产生强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教师的理想、信念、作风和情操产生直接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调适功能;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将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前途命运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www.daowen.com)

3.坚持师德问题的单一处置与统筹治理相结合

师德问题已是一个长期的话题,一直以来,在师德问题的治理实践过程中,总给人以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无奈,在解决某一种师德问题时,又往往会产生其他新的问题。有偿补课、性侵学生、学术造假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之所以发生,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还不到位,是对师德问题必须统筹治理的认识还不到位。而这些认识的不到位导致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我们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在面对师德问题时,存在将其原因单一化、就事论事的局限,对引起这一问题背后的其他因素未予足够的重视;在治理师德问题时,多为事后的单一处置,而缺乏事先的预防、规避和统筹规划。各级教育部门与各学校要更好地关注教师待遇,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与精神方面应有的尊重,让教师能从心底珍惜这份事业,从而把师德建设与尊师重教、尊重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教师,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在热诚服务教师的过程中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强基固本。

4.坚持实现校内规范与校外引导相结合

师德,是随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准则、规范及其应有的行为品质的总和。师德虽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但任何职业都是社会化的产物,任何职业道德都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外在体现,师德亦不例外。因此,一定社会关系及其环境与氛围对师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师德建设时,我们的眼光不应仅局限于学校校园,单纯依赖学校的教育和约束,而应跳出学校,走出校园,从社会层面去积极培育师德建设的有益环境,实现校内规范与校外引导的有机统一。具体而言,就是要积极培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引导作用。在一个尊师重教风气很浓的社会里,教师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必然会产生一种欣慰、自豪和满足感,而这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必然促使他珍惜教师岗位,严格要求自己。我们要大力加强优秀教师的宣传报道,强化教师的高尚形象,让教师这一职业成为让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