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篁岭:徽派水口林的典型代表

篁岭:徽派水口林的典型代表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篁岭坐落于“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东北部,悬于海拔600米的石耳山之上。浓浓树荫,似画坛巨匠,仅用寥寥数笔,就已然使篁岭徽州古村的形象跃然纸上。篁岭的水口林正是徽派水口林的典型代表。在篁岭,人们至今秉承着“树旺丁”的精神契约。因此,篁岭民居被称为“门外五百年,门内五星级”,它给人“讷于外而雄于内”之感。天街挑起了整个篁岭,成为全村的主通道和大客厅。

篁岭:徽派水口林的典型代表

扫一扫,听美文朗读(朗读文章略有修改)

篁岭正如其名——“篁”,我“望文生义”,即一个戴着竹帽的皇帝,没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却享有天人合一之大自在。这里是草民的“皇宫”,普通民众的乐园。无论是谁,锦衣华服也好,清新简朴也罢,都可以来到这里,融入这里,成为这天地之中的一分子。

这里其实是一个小村庄。篁岭坐落于“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东北部,悬于海拔600米的石耳山之上。100多栋古民居高高低低、挨挨挤挤、随弯就坡、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百米落差的山窝之中。小村的对面,万亩梯田大大小小、层层叠叠,一大片一大片,从沟谷到山腰,与群山拥抱着、依偎着,仿佛他们从来都是生长在一起的。晨雾起处,炊烟袅袅,村庄披上了青罗面纱,忽隐忽现,犹如3D版仙境的现实存在。

山路数拐,走近村口,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水口林随山采形、就水取势,一下子撞入了我的眼帘之中。这片树林以“天然活化石”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为主,杂以香樟、香枫、银杏、香榧、香桂、松树等,共百余株,大多树龄在500年以上,其中数棵竟达千年以上树龄。浓浓树荫,似画坛巨匠,仅用寥寥数笔,就已然使篁岭徽州古村的形象跃然纸上。

“水口”,指水流出入之洞口,也是村庄的出入口。受中国传统思想“天人感应”的影响,古徽州人对自然非常崇敬,认为草茂木繁则可生气旺盛、护荫地脉。所以他们十分用心地营造和建设水口林,将其视作村民命运和前程的象征,这也使得古徽州地界的广大山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篁岭的水口林正是徽派水口林的典型代表。在篁岭,人们至今秉承着“树旺丁”的精神契约。所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篁岭人历来乐于植树插竹。对房前屋后、周边的林木,篁岭人自古禁伐,对违者还实行“杀猪封山”的惩戒。“杀猪封山”也就是对偷伐、滥伐林木者,全村人声讨,除处罚金并通告外,还要从当事人家中拖出生猪当众宰杀,全村按人头送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方式,不断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找到平衡点,这也使得今日之村落古树环抱,从容宁静,更使得此处鸟兽栖息,连濒危珍稀鸟种黄喉噪鹛也在此安家,与人和谐共处。

篁岭
刘远庆\摄

人都说,春之媚、夏之艳、秋之旷、冬之韵。篁岭华彩万象、景色迷人,四季的色彩和魅力在这个古老的村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春天的篁岭,啾啾鸟鸣,万物复苏。在春风吹拂下,小村恰似一曲节奏明快的小调油菜花开,犹如金蛇舞动,嫩黄飘香,与梨花赛雪、桃花嫣红一道,交相辉映,绘成一幅无比浪漫、色调绝美的粉墨画卷,让人美不胜收。

初夏的篁岭,万木争荣,竞相吐翠。一抹山色耸入云霄,“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遇雨天,水倾盆而下,或成瀑流;雨过天晴,或现彩虹。蔚蓝天空、苍翠山林、粉墙黛瓦,蓝与白相间,红与绿相配,绚丽迷人。(www.daowen.com)

深秋的篁岭,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阳光把晒楼唤醒,家家户户齐刷刷开始“晒秋”,地里种的、山上长的、树上摘的,黄菊、豆角、茄子、苞米、黄豆、芝麻、番薯、油茶籽,一起恣肆地铺在晒架上。但也有有心人家,在大大的晒盘上,用鲜红的辣椒、橙黄的稻谷拼成巨幅国旗,国旗与别样的古民居交相辉映,煞是喜庆。这“晒秋人家”的原创景象,加上梯田花海,就是一场宏大多彩的视觉盛宴,撩人心魄。

篁岭晒秋

冬日的篁岭,沉静清和,万籁俱静。和煦的阳光伴着湛蓝的天空,星点的梅花尽情绽放,村子多了许多风骨和优雅。有时一场大雪,大地银装素裹,田间草垛堆白,小村格外妖娆。

确实,青山掩映中篁岭的色彩已经足够令人惊讶了,但它不仅只有这外貌的五彩斑斓,建筑才是它的厚重文化和内里所在。走进小村,目之所及,都是徽派明清古建筑。它们完整地矗立着,古巷、古宅、古桥、古井、古书院、古牌坊、古石刻、古戏台、古祠堂等一应俱全,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古思、古幽、古韵、古脉。每一栋建筑既各具特色,又风格统一。面积最大的200多平方米,最小的只有70平方米,不奢华,不做作,讲究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充分体现了徽州气派。雕梁画栋、翘角飞檐,优雅别致;水池、天井、正堂、榭阁,功能完善;门内石雕砖雕木雕,工艺精湛、小巧玲珑、隽永婉约。内里则引入现代化住房、冲洗、卫生装置,让住客倍感舒适。因此,篁岭民居被称为“门外五百年,门内五星级”,它给人“讷于外而雄于内”之感。

你看,占地150平方米的树和堂,原主人是归隐临川的知县曹鸣远。此屋天井边木柱上刻有楹联“金玉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中堂刻有曾国藩题写的楹联“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边墙上悬有唐伯虎书法《吴门避暑诗轴》。这些明志寄情的楹联书法告示后人: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有进取心,要重仁德,要心系家国,要报效社会。五桂堂,占地200平方米,原主人是明代商人曹永护,他家从祖辈而下,四代单传。他性情宽厚,待人接物温和谦恭,见义勇为,且乐善好施,常接济与人,从不张扬。其子曹希例赓续祖上善行,后生五子、二十七孙子,有曾孙、玄孙二百余人。古代讲求多子多福,因此,曹家子嗣众多被传为佳话。竹山书院,占地约200平方米,分前后堂,后堂分两层,有教学区、读书处、藏书楼和教师住的边厢,是一所乡村高级学校。书院大门的门楼砖雕是典型的徽州五凤楼格式,砖雕上分别刻有“喜上眉梢”“望子成龙”“兄弟登科”“孟母教子”四个典故,寄托着对后代子孙的殷切希望。书院的侧边墙壁上刻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此四字系朱熹岳麓书院所题写,代表着书院以朱熹“孝悌忠信、守节自重、廉洁自律、济世救命”的思想作为办学理念。几百年来,全村耕读之风鼎盛,人才辈出。这里还有清朝父子宰相曹文埴和曹振镛的古宅。曹文埴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甲第一名,后官拜户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府尹,晋太子太保,因其引徽剧进朝入宫,被尊为京剧的鼻祖。曹振镛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为道光帝师,历任侍读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晋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曹氏父子宰相,辅朝政75年,成了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篁岭虽然建筑很多,却丝毫不显凌乱,反而是肌理清晰,布置精巧,让人有仰止之感。在村子中央,有一条近400米的主街巷,被当地人称之为“天街”。天街挑起了整个篁岭,成为全村的主通道和大客厅。与之相连的有“三桥六井(塘)九巷”,三桥即步蟾桥、安泰桥和通福桥,六井(塘)即五色鱼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丰巷、担水巷、添丁巷、厅屋巷、团箕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通过“一街”连“三桥六井(塘)九巷”这一方式,这个地少屋多坡陡的小村庄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前不久,天街还获得2017年“中国特色商业街”的称号。

近年来,婺源旅游在全国声名鹊起,篁岭这个昔日摄影家眼中的宠儿,也获得了旅游开发者的青睐。2009年,篁岭采用搬迁安置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方式,通过市场运作,对全部古村产权进行收购,村民由山上搬至山下,住进交通便利、宽敞明亮的新徽派风格安置房中。山上则充分挖掘特色和内涵,对原有古建筑进行进一步的科学规划和保护,并将安置好的村民返聘回山上,完完全全保留古村文化“原真性”和村庄活态。下山的村民们都住上了设备齐全的新房,又得到了土地流转和从事旅游工作的收入,这里也成了全国“移地开发、体外造血”扶贫新模式成功的典范。同时,他们还积极引入国际度假酒店品牌,打造特色精品度假酒店和民俗文化影视村。如今,漫步在天街,两旁茶坊、名吃、书场、砚庄、古董、篾铺等徽式商铺林林总总、古趣盎然。篁岭,这座“草民的皇宫”越来越名副其实,为海内外游客所共享,他们在此访古拾趣、览胜寻芳。2014年,在“美丽中国发展论坛暨第一届最美中国符号品牌榜颁奖盛典”上,篁岭晒秋荣获“最美中国符号”,是全国15个获奖单位中唯一的一个以村庄身份获奖的,篁岭不愧为中国乡村旅游皇冠上的明珠。

篁岭,就是这样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有时像是大山的骄子,静静卧躺在深山之崖,纳天地之精华;有时又像梦幻般的人间仙境,云遮雾绕,静谧而恬淡,独自与天地往来;有时更像世外桃源,灵动脱俗,斑斓如春,成为人们争相追逐和向往的福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