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庭坚:士大夫的松柏气节

黄庭坚:士大夫的松柏气节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身傲骨,不坠名节,这就是黄庭坚贬谪生涯的精神状态,其凛然正气令人叹服!黄庭坚一生奉行“为官爱民、为友真挚、为子孝行、为长仁爱”的为人准则,不妄为、不贪欲、不自悲、不放弃,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表现了士大夫的松柏气节。

黄庭坚:士大夫的松柏气节

黄庭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师和巨匠。他一身傲骨,正气凛然,无论是做官、做学问,还是为师、为友,都人品如玉,一生淡泊名利,旷达乐观,堪称人格表率,成就了一代宗师的地位。

黄庭坚一生从政,受家庭的熏陶和家学的影响,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有着强烈的施仁政、抚黎民、建功业的思想。在宋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前往汝州叶县担任县尉一职,从此迈出仕途上的第一步。在泰和知县任内,整吏治、抗盐税、察民情,被百姓称为“黄青天”,留下“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著名诗句。泰和百姓感念其德,有很多公路、学校、商店等以黄庭坚的字号“山谷”命名。他坚持平易宽简的施政理念,关注民生疾苦,呵护百姓利益,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的从政主张,深受百姓爱戴,并亲书《戒石铭》用以自警,后来得到宋高宗的褒扬,《戒石铭》也被作为典范推行全国。

黄庭坚才华横溢,但他率性耿直的性格,使得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元丰七年(1084),因直言反对一些变法主张,他被贬为监镇官。后陷朋党之争,他始终不承认有错,也不请求赦免宽大,再次被贬。在颠沛流离的官宦生涯中,他先后被贬到涪州、黔州和戎州,最后羁管在宜州,靠朋友接济度日。“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的诗句是其贬谪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这样,他从未叹息命运不公,而是读书怡情、练字不辍。他自得其乐,还为破败不堪、风雨无遮的戍楼取了个十分雅致的名字——喧寂斋,深切体悟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境遇,是一个永远站着笑而不跪着哭的人。一身傲骨,不坠名节,这就是黄庭坚贬谪生涯的精神状态,其凛然正气令人叹服!

黄庭坚是一位大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涤亲溺器”的故事,讲的就是黄庭坚孝母。其母有洁癖,甚至忍受不了马桶的异味,他就亲自为母亲清洗便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嘘寒问暖,四处寻医问药;母亲病危的时候,他更是衣不解带,亲尝汤药,丝毫不敢懈怠,日夜侍奉在病榻前,无一刻不尽人子之道。苏东坡赞叹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涤亲溺器”孝行感人至深,向世人无声地彰显着圣贤德行风范,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www.daowen.com)

黄庭坚一生奉行“为官爱民、为友真挚、为子孝行、为长仁爱”的为人准则,不妄为、不贪欲、不自悲、不放弃,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表现了士大夫的松柏气节。黄庭坚死后谥为“文节”,“节”字之用,可见朝廷对黄庭坚气节的推崇。南宋时,黄庭坚的同乡、右丞相章鉴回乡时,深怀对黄庭坚大节的尊崇,写下了“半夜过双井,不敢见先生”的诗句。

黄庭坚生于仕宦之家,自小形成了“超世而不避世”的思想情怀,构建了“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的独特人格,形成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完美品格,即使屡遭挫折也心地泰然,贫无立锥之地仍充满乐观,以所行证所思,实践了自己崇尚本真的道德标准。

黄山谷墓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