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庐山永别:获赦而归的江西

庐山永别:获赦而归的江西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白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在李白的一生中,庐山与他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每当仕途受挫时,他被庐山召唤而来,而庐山的宁静给了他最好的安慰。李白离开庐山的第二年冬天,逝世于安徽,享年62岁。尽管如此,李白还是用他天才的情思给庐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人们对于庐山的感观,多是秀丽空灵,而李白用他宽广的胸襟,给庐山注入了一股宏阔壮观的气象。有了那些雕刻在人们心中的名句,对于庐山来说,已经足够了。

庐山永别:获赦而归的江西

乾元二年(759)春,关中地区遭遇大规模旱情,朝廷颁布了一条特赦令: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获赦的李白,立即欢喜而归,在白帝城,他乘舟顺流而下,写下著名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突如其来的自由,让李白无比兴奋,笔下满是意气风发,依稀之间,他仍是从前鲜衣怒马的少年。李白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李白再登庐山,这一次更像是一次告别。在李白的一生中,庐山与他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每当仕途受挫时,他被庐山召唤而来,而庐山的宁静给了他最好的安慰。现在李白老了,他似乎预见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要向这座山告别了。在《过彭蠡湖》一诗中他伤感地说道:“青嶂忆遥月,绿萝愁鸣猿。水碧或可采,金膏秘莫言。余将振衣去,羽化出嚣烦。”在另一首《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诗中,李白写道:“石镜挂遥月,香炉彩虹。”从“青嶂忆遥月”到“石镜挂遥月”,这“遥月”究竟是山中之月,还是李白的化身呢?“香炉灭彩虹”,这句诗再次将他与26岁那年的庐山之行连接了起来,只不过那时的彩虹,现在已经消散、熄灭了。李白离开庐山的第二年冬天,逝世于安徽,享年62岁。

李白一生中留给庐山的诗歌并不算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浔阳狱中写下的。尽管如此,李白还是用他天才的情思给庐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他的笔下,庐山是战云密布的,“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豫章行》)、“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府因赠之》)。但更多的是空灵,“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庐山东林寺夜怀》);是可以洗去内心污浊的明净,“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还有他人无法领略的壮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首写于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庐山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所有写庐山的最好的篇章之一。1961年,毛泽东曾书写此诗赠予庐山管理局诸同志。人们对于庐山的感观,多是秀丽空灵,而李白用他宽广的胸襟,给庐山注入了一股宏阔壮观的气象。这气象包容万物,延绵不绝。正是这位过客给庐山写下的五色斑斓的诗句,为庐山留下了瑰丽篇章,使秀丽的庐山从此有了丰富多彩的解读和内涵。(www.daowen.com)

李白离开了庐山,但这里的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惊才绝艳的诗人。五老峰下李白曾隐居的山谷被命名为青莲谷,谷中有李太白书堂,明代还曾在附近建过青莲寺。今天这些建筑都随着时间远去,但他的伟大诗歌必然万载流芳。有了那些雕刻在人们心中的名句,对于庐山来说,已经足够了。

(朱虹 宋佳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