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密江西仙道,底蕴韬光养晦

解密江西仙道,底蕴韬光养晦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白于天宝九载第二次游览庐山,距首次来已过了24年。李白生活在崇尚道教的时代,求仙问道已不仅是一种宗教狂热行为,甚至变成了获得声誉、进入朝廷的一条“终南捷径”。这次李白来庐山,是求仙问道,更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到了道教氛围浓厚的唐代,更多的求道之士在庐山筑庐栖隐,甚至还有不少女道士。在送妻求道后不久,李白自己也于这一年的秋天来到了庐山。6年前,他已经接受了道教符箓,正式成为一名道士。

解密江西仙道,底蕴韬光养晦

李白于天宝九载(750)第二次游览庐山,距首次来已过了24年。这时候的李白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他已经做过了翰林学士,虽然仅有两年,但也亲见了朝廷的腐败和仕途的艰险。李白曾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宠信,令同僚不胜艳羡,也因自由豪放无拘无束的性格得罪了当朝权贵。

李白生活在崇尚道教的时代,求仙问道已不仅是一种宗教狂热行为,甚至变成了获得声誉、进入朝廷的一条“终南捷径”。这次李白来庐山,是求仙问道,更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虽然庐山并非道教名山,但是因为它灵澈幽静,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求道之士在这里隐居。这也使得庐山拥有非常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三国末年,道士董奉曾隐居庐山。《神仙传》里说:“董奉者,字君异,侯官人也。……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杏林”日后成为中医医术高明者的别称,就来源于此。今天庐山莲花峰和般若峰下均有杏林故迹。

到了道教氛围浓厚的唐代,更多的求道之士在庐山筑庐栖隐,甚至还有不少女道士。天宝年间,在庐山五老峰旁的屏风叠,住着两位女真人,一位是在屏风叠北咏真洞天里修行的蔡寻真,另一位是在屏风叠南修行的李腾空。李腾空在唐代拥有盛名,因为她的父亲就是声名狼藉的奸相李林甫。但是李腾空的名声比其父要好很多,也许正是因为她很早就离家修行吧。(www.daowen.com)

天宝九载(750),50岁的李白再次与庐山结缘,多少和李腾空有关。在他来到庐山之前,他已经送自己的妻子宗氏到庐山拜李腾空为师。为此,他还专门写了《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在第二首里,李白想象自己的妻子在庐山“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紫烟”的意象再一次出现了,它将20多年前李白初到庐山时的情感与经历联系了起来。李腾空所在的屏风叠,也成了日后李白的卜居之地。

在送妻求道后不久,李白自己也于这一年的秋天来到了庐山。6年前,他已经接受了道教符箓,正式成为一名道士。这次在庐山所写的诗歌也多是与道教有关。但庐山仍然只是李白漫漫长途的一个驿站。他那经时济世的雄心壮志,也并没有随年龄的增长和现实的打击而逐渐消磨,他仍然试图寻找机会,一展自己的胸襟与抱负。正如李长之在《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里所评价的那样:“……像李白这样人物的求仙学道,是因为太爱现世而然的,所以他们在离去人间之际,并不能忘了人间,也不能忘了不得志于人间的寂寞的。”于是,李白很快便离开庐山,踏上了北上之路。

庐山五老峰
李敏\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