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安石三舍法:熙宁兴学改革的影响

王安石三舍法:熙宁兴学改革的影响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安石一生虽然没有专职任教,但他秉承举才济世的教育理念,从变法的需要出发,顺时应势创办新学,施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熙宁兴学”。改革太学,创立“太学三舍法”。“熙宁兴学”最大的亮点是王安石设立的“三舍法”,“三舍法”对北宋教育制度的形成及宋代中后期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王安石三舍法:熙宁兴学改革的影响

王安石一生虽然没有专职任教,但他秉承举才济世的教育理念,从变法的需要出发,顺时应势创办新学,施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熙宁兴学”。

一是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熙宁四年(107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了明经科而置明法科,保留了原有的进士科,但考试内容为本经、兼经和策论,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不再录用只会吟诗作赋的人,而是录用懂得经世之术的人,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人才上。二是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太学,创立“太学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学生按程度分为三等,使学校不仅承担养士任务,而且具有取仕职能,让太学养士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使学校成为选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使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顿地方学校,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熙宁四年(1071)三月,王安石分别在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设立学校,让有“经术行谊”者任教授,使地方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专门人才。三是编写统一太学用书。王安石和弟子一道对《诗经》《尚书》和《周礼》重新注释,编撰成《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统一用书与必读教材,并使其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www.daowen.com)

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为国家养“士”选“仕”。“熙宁兴学”最大的亮点是王安石设立的“三舍法”,“三舍法”对北宋教育制度的形成及宋代中后期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对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倡导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