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因变法而闻名,他领导了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他所处的年代正值中国古代北宋王朝统治的中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艰难困境和“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凭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斗争精神,矢志不移、锐意革新,努力实现其安定天下、富民强国的政治抱负。
王安石从主政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开始进行初步改革尝试。初到地方任职,他不唯上,不空想,基于鄞县地方实际,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两大问题——水利和粮食问题入手,遍访乡邻,考察民生,重视教育,兴修水利,立志为老百姓做实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县政治理的决策。“鄞县之治”成了王安石改革的试验田,取得的良好效果极大地激励了王安石。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写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他针对当时弊端,极陈当时之务,阐述自己全面改革的思想与规划,但没被仁宗采纳。治平四年(1067),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熙宁元年(1068)四月,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构想,并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获神宗赞同。他设立主持变法的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颁行新法,史称“熙宁新法”。
王安石像(www.daowen.com)
新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但主要在两个方面集中发力:一是在经济方面实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主要目的是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充裕国库,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二是军事方面实行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主要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力,彻底改变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新法艰难地推行了15年,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推行过程中,部分举措不当,地方执行中又出现种种偏差,特别是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新法遭到很多人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变法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王安石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从变法中我们看到了他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和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他在变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勇于探索、锐意创新、敢于担当的改革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