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小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在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里孕育。在学习和锻炼之余,小平同志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他在小平小道上一天又一天地走着,对“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国际环境等问题都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的萌芽,为后来的全面整顿及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1986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贝宁总统时说:“‘文化大革命’中我被打倒两次。这种经历并不都是坏事,使我有机会可以冷静地总结经验。因为有了那段经历,我们才有可能提出现行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在小平小道上,他深刻地反思着“文化大革命”。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是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和执行者,然而,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定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夫妻二人被下放劳动,同外界失去了联系。他的子女们则受到红卫兵的批斗,被迫交代父亲的罪行,长子邓朴方不堪迫害被逼跳楼自尽,以致终生瘫痪。他曾经说,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1972年,李井泉的3个子女来到邓小平家里做客,对邓小平诉说了自己的父亲如何遭到批斗,母亲如何被迫害,老二如何被毒打致死的经历。邓小平沉默无语。当地安排在邓小平驻地的工作人员要他学习《毛主席语录》,也被碰了软钉子。邓小平拒绝碎片化、片段式地学习毛泽东思想,他在1972年8月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林彪只强调老三篇,多次说只要老三篇就够用了。我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在一切领域中全面的(编者按:疑为“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只讲老三篇,不从一切领域中阐述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就等于贬低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这表明,邓小平已经在思考如何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九一三”事件后,邓小平开始谈论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和看法。1972年11月在泰和县与池龙的谈话中,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是‘左’了,被坏人钻了空子。”“林彪垮台了,我们党的日子会好点,就是有那么几个书生在胡闹。”在小平小道上,作为局外之人,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中暴露出来的党和国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看得格外真切。比如,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自我封闭等。
在小平小道上,他深深思索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小平小道3年多的时间里,邓小平广泛接触了革命老区的社会状况,对最基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社会主义本质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开始有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基本观点。有一次,一位工人家长仅仅因为孩子把买来的豆腐摔得稀烂而痛心不已,把孩子狠狠地打骂了一顿,因为那块豆腐是他下了好久决心才买来做“大餐”改善生活的。这件事给邓小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使瘫痪在床的邓朴方有点事做,邓小平曾经试图收集一些工人家里坏掉的收音机。工人告诉他:“我家只有四五十元收入,小孩有四个,最大的才读大学,还有老人,生活蛮难的,哪里有钱去买收音机呀。”“九一三”事件后,邓小平曾先后获准到樟树、井冈山、瑞金等十多个地区调研。在永新县考察时,他看到山区群众在初冬的寒风中仅仅穿着一条单裤,衣衫褴褛且大部分是自织的土布,居住的也还是土屋。邓小平同志清晰地认识到,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是检验社会主义成功的重要指标。正如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所说:“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毅然决然地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www.daowen.com)
在小平小道上,他深深思考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加快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外交流。1972年11月12日,邓小平来到江西盐矿,看到盐工们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动情地说:“你们的精神太值得学习了!大家现在的工作很辛苦,以后实现了机械化,就好了!”在走访泰和米厂、拖拉机厂时,邓小平还特意向有关负责人说:“农业机械化是个方向。要把拖拉机生产抓好。”同年12月10日,邓小平在瑞金电线厂调研,他看到工厂的工人在搬运东西时很累,就关切地说:“你们能不能搞流水线,这边进原料,那边出产品?”在小平小道,邓小平通过短波电台了解到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意识到了加强对外交流、引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是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复出后就针对工业现代化,多次强调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他就亲自前往美国、日本等国进行考察,美国、日本的先进技术设备,大量的低息、免息的资金得以进入中国。他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上世纪(即20世纪)之初就留学法国的邓小平在江西目睹了中国落后的劳动生产力,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他在瑞金考察时尖锐地指出:“和西方国家比起来,我们最少落后四十年。我们还需要努力。”1973年2月8日,邓小平在参观景德镇陶瓷厂时了解到,瓷厂正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在生产为外国人所需要的产品,邓小平不仅非常高兴,而且肯定地说:“是可以嘛。”他对景德镇陶瓷厂走外向型发展道路表示了积极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