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西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派别

江西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派别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是道教产生、发展、繁盛的福地。在江西道教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著名道教人物,出版了许多道教著作,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江西有组织的道教由此开启,张道陵成为中国道教第一人。此后,在历代封建政权的大力扶植和利用下,江西道教各门派逐步得到发展。经其后人葛洪传至葛巢甫,正式创立灵宝道派。

江西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派别

江西是道教产生、发展、繁盛的福地。从源头论,东汉张道陵在龙虎山创立天师(正一)道,江西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从发展看,江西是道教繁盛之地。早期道教主要是三派,即龙虎山正一派、阁皂山灵宝派、茅山上清派,其中正一、灵宝两派均位于江西;宋元以后,龙虎山统领“三山符箓”,灵宝派、上清派逐渐合并到正一派,自此,全国道教分为江南正一和北方全真两大道派,一直流传至今。在江西道教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著名道教人物,出版了许多道教著作,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张道陵与天师道

江西道教虽然源远流长,教派迭起,高道辈出,但从现世看,影响最大的,非张道陵在江西鹰潭创立的正一派道教莫属。东汉和帝年间,张道陵为寻找修道宝地,来到江西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遂将此山改名为龙虎山。江西有组织的道教由此开启,张道陵成为中国道教第一人。此后,在历代封建政权的大力扶植和利用下,江西道教各门派逐步得到发展。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继承祖业,开创天师道龙虎宗。龙虎宗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成长壮大,到宋时张天师已由一教之主,发展到“主领三山符箓”,元代进一步被封为“主领江南道教”。明初,天师道达到最鼎盛时期,发展到“掌管天下道教事”,民间广为流传“北有孔夫子,南有张天师”之谚,反映了其尊贵地位。尽管改朝换代不断,天师道却世代相传,至今承袭了64代,历经1900余年。

2.葛玄与灵宝道派

东汉建安七年(202),著名道士葛玄来到江西阁皂山悟道修真。葛玄既是灵宝派的始祖,又是樟树医药业的奠基人。他在炼丹过程中发现、采集和制作了大量中草药,形成了中药中的“樟帮”,阁皂山也因此而成为樟树药帮的祖山。葛玄之后又有许多道人来此采药炼丹,其中葛洪贡献最大,他撰写的《金匮药方》是中国早期医书和药材炮制的典范。葛玄在阁皂山收弟子500余人,传授《灵宝经》。经其后人葛洪传至葛巢甫,正式创立灵宝道派。有研究发现,南朝陆修静刊定《灵宝经》35卷,编成灵宝科仪多种,于是灵宝派更为盛行。直至明代逐渐衰落,灵宝派大约传承了55代。灵宝派与其他道派不同的一大特点是,大量吸收佛教教义,把道教历来以自己修炼功成得道为主的教义,发展为必须行善积德,普度众生后才能成为神仙的道义,此后,神仙便也有了救苦救难的责任,更能为一般民众所接受。灵宝派至今在江西仍有影响,如铅山县的葛仙山至今香火旺盛,方圆上百里的乡民都供奉葛玄。(www.daowen.com)

龙虎山春色

3.许逊与净明道

许逊,吴赤乌二年(239)出生于江西南昌益塘坡(今麻丘镇)。他从小博闻强识,一目十行;虽有学问,但不求功名,专事修道,希望用仙法道术,扫除人间时政弊端。朝廷闻其贤名,屡加礼命。许逊不得已任蜀旌阳(今德阳市旌阳区)令。上任伊始,他提出了“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八字方针,作为吏民共同的行为准则。从此,县吏廉洁从政,百姓民风淳朴。他离任时,大量百姓自愿背井离乡跟随他。许逊还是1700年前治理鄱阳湖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水利专家。他不仅深入灾区诛巨蟒,还教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抗御洪灾。他提出既要治水,更要治心。为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他决心弃儒从道。他收了11位弟子,连他自己共12人,号为“西山十二真君”。许逊率众人设坛传教,发扬净明忠孝之道。许逊“升天”后,他的后代在其旧居建起许仙祠;南北朝时,改许仙祠为游帷观;北宋时,徽宗崇道,改观为宫,号“玉隆万寿宫”,为许逊上尊号为“神功妙济真君”。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创立“净明道派”,作为灵宝派的一支,奉许逊为教祖。相传,许逊年过百岁,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连家禽家畜都带去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由此而来。从此每年八月初一至八月十五,百姓都会来朝拜,庆贺真君白日仙飞。万寿宫在省内、国内和东南亚共建1500多处,宫内立许真君塑像纪念,成为江西商人聚居的会馆,被认为是江西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