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禽消化特点-动物生理

家禽消化特点-动物生理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口腔消化与哺乳动物比较,家禽的口腔消化较为简单。家禽主要采食器官是角质化的喙。禽类摄食后,饲料大都先在嗉囊内储存数小时进行预消化。嗉囊的蠕动和排空可使食糜混合均匀,并将食物推向消化道后端。家禽肠道相对较短,鸡的肠道与体长之比仅有约1∶4.7,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也比哺乳动物短,一般不超过一昼夜。家禽小肠分泌的消化液包括胰液、胆汁和肠液。家禽的胰腺相对家畜较大,消化过程更为强烈。

家禽消化特点-动物生理

1)口腔消化

与哺乳动物比较,家禽的口腔消化较为简单。家禽主要采食器官是角质化的喙。鸡喙为锥形,便于啄食谷粒;鸭和鹅的喙扁而长,边缘呈锯齿状互相嵌合,便于水中采食。家禽口腔内无牙齿,采食进入口腔后不经过咀嚼,被唾液稍微润湿后,借助舌的帮助迅速吞咽。

(1)唾液

家禽的口腔壁和咽壁分布有丰富的唾液腺。鸭、鹅多食新鲜湿润的饲料,唾液腺不发达,仅分泌少量唾液;鸡通常多食干饲料,因此唾液腺较发达,可分泌较多的唾液。成年鸡一昼夜可分泌7~25 mL的唾液,pH呈弱酸性。主食谷类的家禽,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分泌主要受到神经调节。

(2)吞咽

禽类的吞咽为连续的过程,包括主动阶段和被动阶段。在主动阶段,家禽通过舌强有力的运动将饲料运送至口腔后部和咽,刺激口咽部感受器,反射性引起鼻后孔和喉门关闭,同时发生伸颈、头高举及有力的振动,使饲料到达食管的上端。在被动阶段,由于重力作用,食物进入食道,随着食管的蠕动,食物向后端移动。通常进入嗉囊或食管扩大部,有时也直接进入腺胃和肌胃。当肌胃内食糜较少时,食糜和饮水全部或大部分沿食管下行,进入腺胃后直接进入肌胃;当肌胃充满食糜时,嗉囊口开放,食糜和饮水则进入嗉囊暂存。这一过程受嗉囊-腺胃-肌胃区反射性调节。此后,随着肌胃内容物排空,嗉囊也间断地将食物排出进入肌胃,以维持肌胃内连续的消化活动。

2)嗉囊消化

嗉囊位于颈部和胸部交界处的腹面皮下,其主要功能是储存、润湿和软化食物。禽类摄食后,饲料大都先在嗉囊内储存数小时进行预消化。

(1)嗉囊液

嗉囊液是家禽嗉囊中嗉囊腺分泌的弱酸性黏液,pH6.0~7.0,可软化饲料,利于微生物的发酵,增强微生物消化作用。嗉囊腺不产生消化酶,其化学性消化全靠饲料酶和十二指肠逆蠕动时返回的消化酶。雏鸡嗉囊主要依靠细菌对淀粉和蔗糖进行生物性消化。

实践举例

鸽的嗉囊腺可分泌一种乳状液,含大量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及淀粉酶等,称为嗉囊乳或鸽乳。鸽能通过逆呕出嗉囊乳用以哺育20 d以内的幼鸽。饲喂鸽时可引起鸽嗉囊腺分泌活动显著增加。

思考:鸽嗉囊乳的作用同其他家禽嗉囊液的作用有何不同?其分泌的调节主要受什么调控

(2)嗉囊的运动

嗉囊有蠕动和排空两种运动形式。蠕动时出现蠕动波,起自食管上段,进而扩展至嗉囊,直至腺胃和肌胃。通常成群出现,每群2~15个波,每群间隔时间为1~40 min。薄群节律可随饥饿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嗉囊排空运动是将食糜推向胃部。在嗉囊即将排空时,其腹侧可产生一种周期性单一收缩,间隔时间1~1.5 min,并扩散至整个嗉囊,进而发生嗉囊的排空。这种排空运动可随进食而消失。在中枢神经极度兴奋、恐惧或出现挣扎时,可使嗉囊的收缩受到抑制。嗉囊的蠕动和排空可使食糜混合均匀,并将食物推向消化道后端。

(3)嗉囊内的微生物作用

嗉囊内的环境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其中,乳酸菌占优势,还有少量小球菌、链球菌和酵母菌等,但一般不含有严格的肠型厌氧菌。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对饲料中的糖类进行发酵并产生有机酸,包括乳酸、少量挥发性脂肪酸等。

3)胃内消化

(1)腺胃内消化

家禽腺胃能分泌含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液。胃液pH一般为3.0~4.5,呈酸性,比胃蛋白酶的最适pH高,因此食物蛋白并非在腺胃内主要消化。家禽胃液分泌呈连续性,主要受到神经和体液双重因素调节。(www.daowen.com)

家禽胃液分泌受神经反射性调节,其中迷走神经是主要的调控神经。假饲能够引起鸡、鹅胃液的分泌增加;饲料对嗉囊和胃壁的机械性刺激可以引起胃液较多的分泌。此外,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乙酰胆碱等副交感神经性药物,可引起胃液分泌量和胃蛋白酶含量增加。

家禽胃液分泌也受到化学因素的调节,其中,胃泌素、CCK是主要促分泌物质。在胃内,食物的化学和机械刺激使幽门部和十二指肠黏膜产生胃泌素,经血液循环到达腺胃,刺激胃液分泌。CCK作用和胃泌素相似,能促进胃液分泌。胰液素则对胃液的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腺胃由于体积小,食物停留时间短,因此虽然具有分泌胃液的功能,但家禽主要消化部位并不在腺胃。

(2)肌胃内消化

禽类肌胃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物理性的机械消化,通过强有力的收缩将食物磨碎。由于食物在腺胃内停留时间较短,因此饲料与腺胃分泌的消化液混合后迅速进入肌胃内完成化学性消化。

①机械消化:肌胃胃壁有发达的肌组织,内壁有一层坚韧、光滑而富有弹性的角质膜,且常常内含有通过采食进入的一定量砂砾,参与食物的研磨。这些特点都有助于肌胃利用机械消化磨碎坚硬的食物(如谷粒)等。

②化学消化:腺胃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混合进入肌胃后,在肌胃强力的收缩运动下将消化液和食物充分混合。肌胃内容物比较干燥,含水量平均44.4%,pH为2~3.5,适于胃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4)小肠内消化

小肠是家禽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主要场所,也是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家禽小肠前接肌胃,后连盲肠,全部肠壁都有肠腺,全部肠黏膜也均有绒毛。家禽肠道相对较短,鸡的肠道与体长之比仅有约1∶4.7,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也比哺乳动物短,一般不超过一昼夜。家禽小肠分泌的消化液包括胰液、胆汁和肠液。肠壁肌肉通过收缩进行一定程度的机械性消化,使饲料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物推向远端。但主要还是执行化学性消化功能。

(1)胰液的分泌

家禽胰液为透明、味咸的液体,pH为7.5~8.4。胰液通过2条(鸭、鹅)或3条(鸡)胰导管输入十二指肠。家禽的胰腺相对家畜较大,消化过程更为强烈。胰液主要成分为水,高浓度的碳酸氢盐和氯化物以及各种消化酶。其中,消化酶种类较多,含量丰富,主要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羧基肽酶以及胰核酸分解酶等。鸡的胰液呈连续性低水平分泌。

(2)胆汁的分泌

家禽胆汁由肝脏连续分泌。在非消化期,肝左叶分泌少量胆汁经肝管进入小肠;肝右叶分泌大量胆汁经肝胆管进入胆囊,在胆囊浓缩和储存。进食时,胆囊胆汁和肝胆汁排入小肠,参与消化。

家禽胆汁呈酸性,鸡胆汁pH约为5.88,鸭约为6.14。胆汁中所含胆汁酸主要是鹅胆酸、少量胆酸和异胆酸,缺乏哺乳动物胆汁中普遍存在的脱氧胆酸。胆色素中胆红素很少,主要是胆绿素,因此胆汁颜色大多呈金黄色至暗绿色。胆色素随粪便排出,而胆盐大部分被重吸收,经肠肝循环继续合成胆汁分泌。

(3)小肠液的分泌

家禽小肠黏膜分布有肠腺,其分泌的弱碱性消化液称为小肠液(pH为7.39~7.53)。小肠液主要含有肠肽酶、肠脂肪酶、肠淀粉酶、多种双糖酶和肠激酶等。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肠肽酶能把多肽分解成氨基酸;肠脂肪酶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家禽小肠液也呈连续分泌。

(4)小肠运动

家禽小肠有蠕动和分节运动两种基本类型。蠕动是由肠壁环形肌和纵行肌交替发生收缩与舒张引起的,呈波状由前向后缓慢推进运动。其主要作用是将食糜推向消化道远端。家禽小肠逆蠕动比较明显,常使食糜往返于肠段之间,甚至可以逆流进入肌胃,延长食糜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小肠运动受神经、体液、机械刺激和胃运动的影响。

5)大肠内消化

家禽大肠包括两条盲肠和一条直肠组成,其中盲肠为主要消化部位。食糜经小肠消化后,一部分进入盲肠,其余进入直肠,开始大肠消化。经小肠消化后的内容物先进入直肠,然后依靠直肠的逆蠕动将食糜推送入盲肠,再由盲肠体的蠕动将内容物送入盲肠顶部。家禽盲肠很发达,容积很大,可以容纳大量粗纤维。盲肠内pH为6.5~7.5,环境严格厌氧,适合厌氧性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家禽大肠内消化也主要依靠微生物消化。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其中乙酸比例最高,其次是丙酸及丁酸,还有少量高级脂肪酸。此外,盲肠内微生物还能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氨,并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质,还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