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氧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动物生理学研究成果

氧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动物生理学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脉血PO2为13.3 kPa,其物理溶解的O2仅为0.3 mL/100 mL,约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1.5%,可忽略不计。图6.7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该曲线表示不同PO2下,O2和Hb解离情况,同时也反映出两者的结合情况。PO2为5.3 kPa是与静脉血中的PO2相当,此时Hb氧饱和度约为75%,血中O2含量约为14.4%,即每100 mL血液流过组织时可释放出5 mL O2,满足安静状态下机体的组织氧的需求。

氧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动物生理学研究成果

1)物理溶解的运输

气体在液体中的物理溶解量与该气体分压大小成正比。动脉血PO2为13.3 kPa,其物理溶解的O2仅为0.3 mL/100 mL,约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1.5%,可忽略不计。

2)化学结合形式的运输

血液运输氧主要是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和血红蛋白(HbO2)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内。氧容量指的是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最大量。氧容量大小受Hb浓度的影响。健康成年动物每100 mL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为15 g,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1.34 mL氧,则氧容量为20.1 mL(=15×1.34)。在一定氧分压下,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气的量,称为氧含量。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氧饱和度”,表达式见式(6.8)为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的氧饱和度为97.4%,此时氧含量约为19.4 mL;静脉血的氧饱和度为75%,氧含量约为14.4 mL,即每100 mL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时,可释放5 mL氧。

(1)氧合血红蛋白的生成和解离

1分子的血红蛋白由1个珠蛋白和4个血红素(又称亚铁原卟啉)组成。每个血红素又由4个中心含亚铁(Fe2+)吡咯基组成(图6.6)。当O2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Hb中的Fe2+结合,Fe2+仍然保持二价亚铁,无电子的转移,为一种疏松的结合,而不是氧化反应,这种结合称之为“氧合”。具备以下特征:

①反应快、可逆、不需要酶催化。

②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其中铁仍为二价,该反应不是氧化而是氧合。

③只有在血红素的Fe2+和珠蛋白的链结合的情况下,才具有运输O2的机能,单独的血红素不是有效的氧载体

④1分子血红蛋白可与4分子O2结合。(www.daowen.com)

图6.6 血红蛋白分子构型示意图(仅表示了一个血红素)

HbO2成鲜红色,多含于动脉血中;Hb呈暗红色,静脉血中含量大,因此动脉血较静脉血鲜红。

(2)氧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血红蛋白结合氧的量与氧分压之间存在关联,以氧分压做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即可绘制出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这一曲线被称为“氧离曲线”(图6.7)。

图6.7 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该曲线表示不同PO2下,O2和Hb解离情况,同时也反映出两者的结合情况。从曲线可以看出,Hb结合O2的能力随着PO2升高而增加,血氧饱和度也随之增加,即Hb氧离度减少。同时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并非线性相关,而是呈“S”形曲线。

氧离曲线上段相当于PO2在8.0~13.3 kPa变动,曲线表现较为平坦,表示在这段范围内PO2的变化对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其生理意义在于:当吸入气或肺泡气的PO2有所下降时,如在高山或某些呼吸道疾病期,只要PO2不低于8 kPa,血氧饱和度就能仍保持在90%以上,血液中的氧足以供应机体代谢的需要,不至于发生低氧证。

氧离曲线中段,相当于PO2变动与5.3~8.0 kPa,这是HbO2释放O2的部分,曲线表现趋势较为陡。PO2为5.3 kPa是与静脉血中的PO2相当,此时Hb氧饱和度约为75%,血中O2含量约为14.4%,即每100 mL血液流过组织时可释放出5 mL O2,满足安静状态下机体的组织氧的需求。

氧离曲线下段,即是PO2在2.0~5.3 kPa变动,这是整个曲线变化最为陡峭的部分。其生理意义为:机体组织代谢增强,须得有相应的O2供应。当组织活动增强时,消耗O2量剧增,PO2则明显下降,甚至低至2.0 kPa,血液流经这样的组织时,其氧饱和度可降低到20%以下,血氧含量只有4.4 mL,每100 mL血液可释放氧量15 mL之多。但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中每100 mL血液释放氧量5 mL即可满足组织的需要。因此,该段氧离曲线所表示的范围,可看成有机体的氧储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