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呼吸器官及作用示意图

呼吸器官及作用示意图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以及肺泡。1)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主要包括鼻、咽、喉组成的上呼吸道和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组成的下呼吸道。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主要通过迷走神经M胆碱能受体作用,舒张则通过交感神经β2型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图6.4肺泡表面张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示意图

呼吸器官及作用示意图

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以及肺泡。

1)呼吸道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主要包括鼻、咽、喉组成的上呼吸道和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组成的下呼吸道。呼吸道由骨或软骨为其支架,虽然不具备气体交换的功能,但呼吸道黏膜和管道平滑肌具有保护和调节呼吸道阻力的作用。

(1)呼吸道黏膜

呼吸道黏膜上布满丰富的毛细血管,并能分泌黏液,尤其是鼻咽部,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温和湿润,并对吸入气体中的粉尘等异物具有黏附、清洁和过滤空气的作用。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则将异物等推送至咽喉部位,以咳出或吞咽保证洁净的气体进入肺中。同时,呼吸道黏膜上含有各种感受器,可以感受刺激性或有害气体及异物的刺激,引发咳嗽、喷嚏等保护性反射加以排除。

(2)呼吸道平滑肌

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的管壁都具有平滑肌,接受植物性神经的支配。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改变管腔的大小,参与呼吸道阻力的调节。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主要通过迷走神经M胆碱能受体作用,舒张则通过交感神经β2型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而一些体液因素如组织胺、5-羟色胺等引起呼吸道平滑肌的舒缩活动来参与气流阻力的调节。

2)肺泡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壁的上皮细胞以占多数的扁平上皮细胞(Ⅰ型细胞)和占少数的分泌上皮细胞(Ⅱ型细胞)这两种细胞构成。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间含有多层组织结构,构成呼吸膜,肺泡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则是通过此膜完成。

(1)呼吸膜

呼吸膜是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间气体完成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组织结构,主要由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液体分子、肺泡上皮细胞、间质(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6层构成,总厚度仅为0.2~1μm,通透性大,便于气体扩散通过(图6.2)。

(www.daowen.com)

图6.2 呼吸膜结构示意图

(2)肺泡表面张力及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上皮内表面在正常情况下分布着一层极薄的液体层,与肺泡气泡形成气-液界面。界面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形成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倾向,因而促使肺泡趋向回缩,同时协同与肺泡壁含有的弹力纤维的回缩作用共同完成肺的回缩。按照拉普拉斯(Laplace)定律,肺泡内有表面张力形成的回缩力(P)与表面张力(T)成正比,与液泡半径(r)成反比,见图6.3和式(6.1)。

在表面张力不变的情况下,肺泡半径变小时,回缩压力增大,肺泡趋于萎缩;相反,肺泡半径增大,回缩力则减小,肺泡则容易扩张。当表面张力相同的时候连通两个大、小液泡时,则理论上气体将从回缩力大的小肺泡流向回缩压力小的大肺泡,导致小肺泡萎陷,而大肺泡则因过度扩张而破裂。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小不一的肺泡间互相连通却互不影响,均能维持一定的充气状态,其原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结果(图6.4)。

图6.3 拉普拉斯(Laplace)定律示意图

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卵磷脂(DPPC),分子结构类似于细胞膜的磷脂结构,分子的极性亲水一端伸入液体层,非极性疏水一端不溶于水,伸入肺泡气中,改变了气-液表面结构,大大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从而减弱肺泡回缩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表面张力物质能够动态稳定肺泡容量,具有维持肺泡容积的相当稳定。再者能有效地防止液体在肺泡内积聚,因有肺泡存在的表面张力具有吸引肺毛细血管内液进入肺泡的作用,诱发肺泡积液或肺水肿,正是由于肺表面张力物质的存在,可有效避免此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防止液体在肺泡内的积聚,保持肺泡内相对“干燥”环境

图6.4 肺泡表面张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