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林寺景区的旅游发展一直徘徊不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客源却出现了不增反降的情况,据登封市旅游局最新显示,在2017—2019年期间,少林寺游客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变缓,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旅游景点的门票随意涨价
近日,河南少林寺景点的门票又要涨了,一些旅行社和游客也纷纷提出反对意见。有旅行社指出,新的少林景区门票是典型的“霸王条款”“强制消费”。正在少林景区带团的山西一家旅行社的导游张小姐说,本来三皇寨、少林武术表演是另外收费的,游客可以自由选择,而涨价后,它们都直接加到门票里,游客失去了选择自主权,这是典型的“捆绑销售”。著名景点变成“贵族景区”,不仅令旅游者望而却步,更让不少旅行社大呼吃不消。中青旅的一位负责人说,门票这样涨下去,其中的差价最终只能是由游客来承担。而作为公共资源的风景名胜区,门票涨价就要遵循公共决策机制。因此,一片“涨声”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追问声:涨价是否合理?谁有权决定它涨价?涨多少到底谁说了算?尽管目前国内各景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产权单位归属不一,有的归政府直管,有的归园林或文物部门,有的属于企业开发经营,但门票价格最终都须报物价部门核准。不少学者担心:如果这股涨价风潮得不到抑制,公共决策缺乏有效的程序和制度约束,风景区会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摇钱树”。
(二)少林寺武术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缺乏包装及宣传力度
多年来,少林寺武术文化旅游一直打的是“功夫游”牌,即突出以“武术搭台,经贸唱戏”,但其在产品营销上缺乏揭示“少林武术”所代表的博大中原文化内涵;在宣传上缺乏系统性、主流性,导致国外游客对少林武术文化旅游认识的不足。其次,对体验性的少林武术文化旅游产品设计观念不强。各景点旅游纪念产品的设计没有个性,缺乏文化内涵。去韩国、日本旅游,大家都会买一套跆拳道、柔道训练服作为纪念。而中国少林武术驰名中外,但鲜见以“少林”“少林寺”等名牌产品为品牌的训练服,在市场上很难发现让人铭记于心并送得出手的少林武术纪念品。少林武术文化旅游纪念品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而且产品应该具有收藏、鉴赏、实用和纪念价值。而现有的少林武术纪念品的生产材料和制作工艺相对单一、创意不够、品位不高,缺乏少林武术的特色和风格,缺乏准确的品牌定位,多数产品不具备收藏和鉴赏的价值。
(三)少林寺景区的旅游功能不健全,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者在少林寺景区的食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到少林寺旅游的外地客人一般是食在登封,住在郑州,而且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也几乎是一片空白。景区的收入中几乎没有食宿、购物的收入,只有门票收入占了绝大部分。
(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产品品种单一
佛教禅宗与嵩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宗与中国传统的儒、道、宗法思想发生了渗透融合。由于中国少林功夫作为从佛门中产生的一种功法也是禅与拳天然融合的产物。禅宗主张的“度人为善,禁人为恶”与《法华经》中扬善惩恶的理念是一致的。禅宗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产生了扶正去邪、用武断恶的主张,使禅宗的教义与少林武功从理论上统一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禅门武功。而少林寺也被奉为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但少林寺旅游发展与盛名不符,究其原因,一方面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寺缺少佛教寺院中烧香礼佛的清静气氛,宗教旅游发展不充分;另一方面作为“武术之源”,武术文化展示不足,客人很难真正体验到“少林武功”的深厚底蕴。现在得到较大开发利用并成功推向市场的只有少林寺旅游、文物古迹观赏旅游、嵩阳书院、中岳庙等产品,且品种不多。而且它的开发形式也比较单调,多停留在一般的观光层次,创收主要靠固定门票,仅在一些固定场所用观赏方式走马观花,缺少参与性、体验性的运作,无法让游客真正感受少林寺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对游客吸引力不强。大多数游客把少林寺当成一个中转站,早晨来,下午走,形成了一种吃在登封,住在郑州的现象。在开发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购物、娱乐方面几乎还是空白,而在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的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达50%以上,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作为综合性的旅游场所,其旅游项目开发仅停留在观光旅游这一基础层次上,以游客为主体的参与性项目较少,客人停留时间自然缩短,人均消费水平较低。(www.daowen.com)
(五)景区周围环境与寺院的整体氛围不符
景区内部城市化、商业化气息较浓,导致景区品位降低。当每天早上一辆又一辆的客车在少林寺前卸下一批又一批游客时,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大声谈论着,似乎没有想到寺院是一块清净之地,而且人们很难再找到一个可以静坐冥思的地方了。而少林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深山藏古刹,碧溪锁少林”的意境,可实际展现在游客面前的却是宽阔的马路、城市化的广场、欧式的廊柱、嘈杂的商业街,游客几乎不可能体验到那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内外环境与少林寺的整体氛围极不协调。
(六)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少林武术文化旅游是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旅游,导游的引导和作用显得十分突出,它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又要有很高的美学修养和审美素质。但目前少林寺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高,特别是某些导游人员对景点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入,解说时内容空洞、错误百出、话语粗俗,缺乏文化品位,影响了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七)宣传力度还不够强、影响不够大
对外开拓的主动性不高,对内招徕的能力不强。继电影《少林寺》后,人们就很少看到少林寺的相关影视作品和大型宣传活动,宣传力度的弱化降低了人们对少林寺的认知和期待。目前,少林寺景区的整修改造正在进行,应该及时告诉公众新整修后少林寺的变化和优势,如此才能对人们形成吸引力。
(八)武术文化旅游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
真正的武术文化旅游还没有建立,现在出现的一些所谓武术旅游,远远没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更多的是受经济利益驱动,难免带有些“原始积累”的恶习和无序竞争。单纯的“武术搭台”式的旅游节,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文化旅游,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内容。真正有特色的武术文化旅游是唯一的,不可仿制的,就像少林寺可以到全国乃至世界巡回表演,但不能同时带走嵩山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当地的社会物化文化。武术文化旅游要以它的参与性才能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品牌,才能有广阔的市场吸引力,才有更多人愿意掏钱。例如,少林寺的商标遭抢注就是例证。作为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机制都应有前瞻性,未雨绸缪,完善市场管理机制,使武术文化旅游一开始就应处在一个良性环境中,事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