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武术文化与旅游:战略思考与成果

中国武术文化与旅游:战略思考与成果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两张皮现象”,即武术与文化旅游的结合还停留在浅层次上。鉴于以上种种,我们认为开发武术文化旅游,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从战略上思考,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中国武术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在开发武术文化旅游时就是要将武术文化中能被开发成为旅游的各个要素进行提取,与旅游的诸要素有机融合。

中国武术文化与旅游:战略思考与成果

武术文化开发的构想,至今尚无人明确提出,以上所举一些事例,可以说具有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的初步意识,但从全国旅游发展来说,武术文化旅游还处在一种自然状况,由自然王国到必然王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就目前状况来说,存在的最大缺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两张皮现象”,即武术与文化旅游的结合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典型的思维方式就是什么“武术搭台,旅游唱戏”,搞形式上的“武术与旅游的联姻”,其实是貌和形离,各唱各的调,实际上还处在浅层次的“走婚”阶段,即在一定时间、场合下的苟合,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正联姻的武术文化旅游。其具体表现就是拉几个武术表演节目,搞几个博览会,热闹一阵子,效果有一点,但不是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

然后,没有建立起群众参与机制。由于“两张皮现象”的影响,各地虽然搞了一些热热闹闹的“武术旅游”,但都是一些表演性质的“武术搭台”项目,这种搭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搭起来,聪明的游客会待在家里等着送戏上门。真正有特色的武术文化旅游是唯一的,不可仿制的,就像少林寺可以到全国乃至世界巡回表演,但不能同时带走嵩山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当地的社会物化文化。所以单纯的“武术搭台”式的旅游节,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文化旅游,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内容。武术文化旅游要以它的参与性才能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品牌,才能有广阔的市场吸引力,才有更多人愿意掏钱。

最后,武术文化旅游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或者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与事业的草创阶段有关。目前,真正的武术文化旅游还没有建立,出现的一些所谓武术旅游,远远没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更多的是受经济利益驱动,难免带有些“原始积累”的恶习和无序竞争,如少林寺的商标遭抢注就是例证。作为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机制都应有前瞻性,未雨绸缪,完善市场管理机制,使武术文化旅游一开始就应处在一个良性环境中,事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鉴于以上种种,我们认为开发武术文化旅游,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从战略上思考,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www.daowen.com)

第一,提高武术的文化质量,降低游客的参与门槛。武术文化旅游的开发不是靠设计几条简单的旅游路线、建几个景点、搞几个表演项目就行,关键是要向纵深发展,要练内功,提高武术的文化含金量和可参与性。中国武术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在开发武术文化旅游时就是要将武术文化中能被开发成为旅游的各个要素进行提取,与旅游的诸要素有机融合。但是单靠发掘武术现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要通过提高武术自身的文化含金量和可参与性,为武术文化拓展新的空间,才能使之更具生命力。具体来说,可以根据旅游的特点、游客的要求,编排合理的套路。这看似是一种简单工作,其实是一种创新,有很大难度。因为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又是一种复杂难学的体育活动,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而游客的旅程一般受时间制约,如果因时间而放弃了参与性与实践性,武术文化旅游就丧失了特色,失去了灵魂,此次旅游也就没了意义。所以,必须从武术自身的改造入手,确定一个原则,即“时间不能多,武术必须练,人人易参与,文化要体验”。结合地方文化,编排合理的武术套路,如推出比较易学的简化木兰拳、简化太极拳;也可以针对游客心理,推出一些比较有观赏性的、难度不大的变体套路;还可以结合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场景文化设计出一些武术文化体验项目,如让游客扮演一回游侠;到古刹名寺做一天武僧方丈;充当一次历史场景中的现场豪杰等。要注意的是,创新必须在武术文化的含量上下功夫,利用武术文化知识的传授来弥补游客学习武术套路时间短的缺陷。总之,要把武术文化旅游由服务经济上升到“体验经济”,把度身定做的个性化消费、人性化服务与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游客感到易参与、愿参与、有体会,物有所值。

第二,立足国内武术文化素质的拓展,面向世界旅游市场。武术文化旅游现正处于起步时期,就像每一项待开发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广告一样,武术文化旅游也需要大力宣传,那种“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自然经济时代的思想,在如今市场经济下是不妥的。中国武术享国粹盛誉,但在国民中真正了解武术文化的人还是很有限,做好宣传工作的实质是提高国民武术文化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广大潜在旅游市场的重要举措。中国的市场巨大,做好了这个市场,开放的中国就会影响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宣传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有很多,如加大武术圣地的宣传力度可以与旅游营销结合起来做。目前,国人所知的武术圣地仅仅局限武当、少林、峨眉等几个名山、名刹,其实中国的武术之乡多不胜数,而且这些地方大多有美丽的风光、深厚的历史、动人的民俗,就看怎么去发掘。一部《少林寺》曾引起轰动效应,对旅游业来说,却是歪打正着,以此为鉴,能否主动出击?名人效应,也是武术文化旅游宣传的有效资源,像张三丰、陈王廷、霍元甲、黄飞鸿李小龙等,有的已经取得了成效,有的正准备发挥作用,据有关方面估计,李小龙品牌的价值将会超过10亿美元,一旦开发成功,将极大地推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建设武术文化博物馆,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更是一个提高武术文化含量的重要措施,而且效果持久。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展示窗口,不仅是这个地区、国家文明的象征,也是沟通外界的重要渠道。人们通过武术文化博物馆,可在最经济的空间和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了解武术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感受到其精髓和魅力,而且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必须有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配套开发。武术文化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悠久的历史,无论对国内游客还是国外游客来说,这都是其魅力所在。如果将这种文化魅力凝结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中,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所以在开发旅游纪念品时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武术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这是其先天优势,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挖掘其地方特色,突出其文化特性,要使自己的产品一下就能抓住游客的注意力。比如说,一把中国龙泉名剑在美国新泽西州被炒卖到3000美元,如果这把剑没有它的文化特色,大家都一窝蜂追风仿造,就不会有这种价格。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存在于创新之中的。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要积极面向世界推广中国的武术文化旅游。这必须要有一些中介作穿针引线的工作,其中最好的莫过于国外的武术团体。加强与国外武术团体的联系,可以借助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营造更好的学习中国武术文化的气氛,使他们成为武术文化旅游潜在的市场。此外,也可以通过国外的武术团体,组织国外武术爱好者来中国进行武术文化旅游。总之,我们要有世界市场的整体意识。

第三,精心打造金牌产品与积极推广普及相结合。旅游个性化的需求市场必将导致相应的市场开发,武术文化旅游是这种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作为即将兴起的武术文化旅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势,必须既要塑造出自己的金牌产品,同时又要积极做好普及产品开发。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生产,就必须有高度专业化和综合化的研究机构,做好研发工作。这种研究机构可由政府、旅游企业、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组成。整个运作可以按设计先行,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投资的原则进行。金牌产品一旦形成,就会起到龙头作用,将整个武术文化旅游乃至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带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没有金牌产品的产业其市场是不活跃的,发展也是难以持续的。除了金牌产品的塑造工作外,普及与推广的工作也不能忽视,红花还要绿叶衬,没有广阔的市场基础,金牌产品也是难成气候的。只有在良好的大环境中,才能产生金牌产品,而金牌产品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整个武术文化旅游的发展,这是辩证的关系。由于文化旅游的普及,美国使30多个州竞相开拓文化旅游项目,在美国人当中,每年有3000多万人专门为参加文化活动而旅游,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只有普及,才有市场,有了市场,也就有了金牌产品的用武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