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武术文化与旅游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与旅游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是当前武术文化发展面临的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21世纪武术文化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武术文化旅游的空间优势已现雏形,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进一步显现。所以,大力发展武术文化旅游业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人民的热切希望。武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是当前武术文化发展面临的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21世纪武术文化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武术文化如何发展,可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最理想的选择就是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联手打出一片双赢的天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武术文化旅游的空间优势已现雏形,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进一步显现。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时代和社会环境背景下,挖掘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武术文化旅游产业,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一)社会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经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我国经济占比以接近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在全国总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在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也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2015年以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50%以上。2018年最终消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6.2%。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2019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国民总收入98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2019年全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增长11.7%。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增长2.9%。其中,外国游客3188万人次,增长4.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342万人次,增长2.5%。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6573万人次,增长4.5%。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增长3.3%。国内居民出境16921万人次,增长4.5%。其中因私出境16211万人次,增长4.6%;赴港澳台出境10237万人次,增长3.2%。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居民消费总体水平提高。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对发展文化产业作了着重强调。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实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GDP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除了解决温饱问题外,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文化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消费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所以,大力发展武术文化旅游业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快和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和战略目标。它不仅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也是指导和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科学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是,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违背了“坚持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的重大成绩,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崭新论断为新时代作了基本判断。我国文化产业处在一个历史发展新时期的入口,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拿出新思路、制定新战略,才能不辱使命,取得更大的成绩。抓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现代服务业,推动文化贸易,提高国民文化修养、拉动经济增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国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仍然较弱。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末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72个,博物馆3410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89个,总流通87774万人次,文化馆3325个。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从目前来看,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能够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世界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还很模糊。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创新,特别对武术文化旅游的挖掘和创新,应该作为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布局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其重点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从改革体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尤其要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询、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注重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的引导,旅游服务业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武术文化作为一种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也将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经济增长的亮点,尤其是负载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武术,其以“和”为美的思想将被进一步发掘,为新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支持。可以说,武术文化旅游将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武术文化旅游的空间优势已现雏形

武术文化旅游的空间优势已经形成,可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武术文化的社会功能显现;第二,广阔的武术文化旅游开发市场。

从武术文化的社会功能来看,它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过去那种较单一的军事功能和防身功能在逐渐转化为健康功能、学习功能、审美功能、休闲功能,甚至还有企业培训团队协调能力的功能等。特别是它对个体自身改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能够有效地提高人的素质,所以在崇尚休闲娱乐方式的现代人中颇受青睐。武术文化的特点鲜明,非常适合现代旅游的发展,这就更能扩展武术文化旅游的社会空间。现代的游客,可以直接在现场学习武术,这样就可以参与到旅游活动的文化实践中去,亲身体验特色文化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和刺激。武术文化旅游的参与性正好能充分满足游客的这种需要。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观赏精彩的武术技艺表演,获得审美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可以亲自参与到习武的活动中,体验中国武术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特有韵味,并在运动中集力度、速度、难度、高度于一身,同时在身态、动态、节奏和神采上体验民族风貌的英武之美,也就是主动地创造高度的力与美的结合,达到内心主动创造美的满足。在健身、休闲的同时提高了自信心。如此,旅游项目自然有了可开发的潜质。

武术文化旅游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流传至今,可说是至臻至精,无论是作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还是高雅的文化教育现象,它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是基于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现代武术,在古代武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派别众多、风格各异、形式丰富的格局。它不仅进入了中小学教育的课堂,还在民间拥有很多爱好者,其中既有各类武校中生龙活虎的青少年,也有在公园广场上练习的老年人。中国武术以它的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性,适合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老少咸宜。武术因为其文化性可以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使得武术文化旅游成为一种特色的旅游形式。

(四)奥运会为武术旅游文化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雅典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希腊文化的风采,也给我们以启示:奥运会不仅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一个文化的竞争。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奥运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文化盛宴。我们可以借奥运会之机,尽力展现中国优秀文化,塑造华夏大地的积极形象,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其中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中国要走向世界,文化力量不可轻视;而文化要增强实力,就必须建立强大而有力的产业支持。奥运会是带动文化产业进步和发展的极好契机。

在奥运会的申办和举办过程中,我们当然应该更多地推出“中国创意”,把优秀的中国文化呈现给世界看。但这种呈现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或叠加,要想让世界理解和关注,就必然要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表示,北京奥运会以“最佳表现形式”展示了武术这一项目,这一举措将会对中华武术文化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与宣传作用。(www.daowen.com)

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关于奥运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学术讨论是当前“人文奥运”的研究热点之一。2020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目前各个省市也在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这都充分说明文化复兴和文化产业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必然将给予文化产业更多的扶持和帮助,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当其时。奥运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武术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五)和谐社会建设让古老的武术文化之花重放异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延续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密切联系时代大潮,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是当前武术文化发展面临的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21世纪武术文化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1.武术文化重“和谐”,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文化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武术文化独特的价值取向是和谐,全面实现武术文化的技击、养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是和谐,衡量这诸多功能的价值尺度是和谐,武术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仍是和谐。武术文化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和谐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成就了武术文化特殊的美。

1)透视自我的身心和谐

内外合一、形神兼修,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其身心和谐是武术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心者神之主,身者心之躯”,武术文化视人体生命为一大系统,将人作为一个整体而追求心身皆益的整体和谐;“心身交益须修身”,武术是人体的运动,外练以养形为先,以其外而达于内,促使人体内精气流通,气血旺盛;“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武术文化非常重视心、神、意的主导作用,突出精、气、神,强调形神兼修;以心身统一、形神兼修为练功原则,长拳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为练功八法,形意拳视“易筋、易骨、易髓”为三步功夫,南拳讲究“以形为拳,以意为神”,太极拳强调“心静体松,身心合修”等。透过技术的种种外在表现形式,武术文化更为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心灵哲学的内蕴,通过身心合修,达到心灵的觉悟,完成身心和谐,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追道求理、德艺双修,规范、引导和谐人生,武术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武术之道,体现于技艺合道的最高境界,表现为通过习武练拳而获得的一种超越人生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万物生化之理的感悟和体验。在道的追求过程中,武术不再是好勇斗狠的手段,也不仅是一种健身、自卫和观赏的生存性活动,而成为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求道”的方式和手段。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练习者对武道的感悟不断加深,同时对自身的磨砺和完善也日益精进。武术文化还非常重视对武德的提倡和规范,尚武崇德、德艺双修历来是武林人士的追求目标和价值标准。传统武德中的尊师重道、济贫助弱、重义轻利、公平竞赛等内容,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热潮中,仍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2)融入自然的和谐意蕴

物我合一、师法自然,强调人与万物的和谐相通。武术文化以师法自然为法则,主张师万物,法天地,从大自然的生化衍变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武术技法取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动作、攻防意蕴,融入拳术的技术之中,在丰富拳技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万物的欣赏和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意味。东汉时期,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特性创编的五禽戏,少林拳的龙、虎、豹、蛇、鹤五拳,形意拳的燕、蛇、鹰、熊等十二形,以及螳螂拳、猴拳等,这些融自然物我为一体的拳术,是物我合一、师法自然最形象的表征,是人对自然美的形态模仿。表现生命、表现自然,实际上是崇尚生命、崇尚自然,是追求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共鸣、统一与和谐,这种和谐追求在现如今仍有积极意义。

2.构建和谐社会与武术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武术文化的科学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出发,对21世纪武术文化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表达了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对它的开发和利用同样也能借鉴“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思想。

目前,我国经常参加武术锻炼的人口有6500万左右。对上海市区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社会调查显示:在518名参与体育锻炼人群中,参加拳术、剑术、练功十八法、气功等项目的人占练习者总数的70.1%,而其他项目仅占29.9%。这说明了人民群众对武术的由衷热爱和迫切需要,同时也表明了当代武术大众化的发展特点。作为现阶段国内群众体育运动发展主要方向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无疑给予了武术融入人民群众健身热潮并借此发展的良好机遇。

武术文化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是因为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能较好地结合不同的时代特点并适应相应的时代需要。这种适应形势,不管是主动性的还是被动性的,都保障了武术文化能够历经不同的时代而经久不衰,并且通过对不同时代特点的良好的适应,武术文化在蜿蜒前行中又不断地吸收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内蕴,保持着自身体系的充实和完善。武术文化的这种发展特点,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与时俱进。如果说由于种种特定因素的影响,武术文化在历史上一些时代的被动性适应形势是某种意义上的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环境中,武术文化的适应形势毫无疑问应该是积极、主动、充满发展热情与创造活力的与时俱进。“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21世纪武术文化发展中展现创造活力,重要的是要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

作为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各自代表“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共同构成了人类体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近代以来的人类体育运动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作为联系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一座桥梁”促进了民族间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武术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武术的技术传授中无不体现着东方伦理的道德观”,从和谐价值观出发的关于武德的种种规范对于现代的西方人都极具吸引和启发。不同的民族文化存在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整体,武术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是属于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武术文化只有坚持并发扬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好地被其他民族文化所接受;如果一味地向其他民族文化靠拢,而忽略了自身的特色,武术文化的存在以及武术申奥的意义也就被淡化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给武术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