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朝时期的敦煌:敦煌上下两千年

明朝时期的敦煌:敦煌上下两千年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朝统治敦煌约277年。遂弃敦煌以后,嘉峪关通哈密之路成为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干线,敦煌失去了屏蔽河西和中西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这是因为宋元以来日渐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经由河西、敦煌的陆路通道在中西交通中的地位明显下降。敦煌在沙州卫和罕东左卫管辖时期,成为以游牧业为主的蒙古族活动区域,使敦煌早在汉代就形成的以农耕为主,畜牧为副的生产方式退回到汉代以前的水平。

(1368年—1644年)

明朝统治敦煌约277年(1368年—1644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元的都城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元顺帝北逃,占蒙古、西域,称北元,和明对峙266年,到公元1634年被皇太极所灭,归属后金。洪武五年(1372年),派冯胜率大军经略河西,占领肃州,并修嘉峪关城,在瓜州、沙州一带击败元河西守军残部。明军并未在敦煌设防,很快收兵东还,只在肃州西筑嘉峪关“以为国门”。遂弃敦煌以后,嘉峪关通哈密之路成为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干线,敦煌失去了屏蔽河西和中西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直到洪武九年(1376年)才设肃州卫,公元1397年设罕东卫,隶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由陕西布政司管,没有政权建制。这是因为宋元以来日渐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经由河西、敦煌的陆路通道在中西交通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加之明朝边防重点在北方,防御被推翻的元势力,其都城先在南京,后在北京,敦煌的战略地位和元代一样,其得失对全国没有大的影响,已远不及汉朝“敦煌危,则河西不保,中原不宁”的地位了。永乐二年(1404年),沙州的蒙古族酋长困即来、买住再次“率众归来”,明成祖遂下令在敦煌设沙州卫,任命困即来、买住为指挥使,但并未得到明朝军队实质性支援。公元1446年,甘肃镇将任礼率兵至沙州,将沙州卫下属百姓强行迁往嘉峪关内。嘉峪关设游击将军驻守千人,“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春三月,徙沙州卫之众……至是沙州遂空,已为罕东所居”。沙州卫废。公元1479年,明廷又在沙州卫故城设罕东左卫,仍任早已居留在敦煌的蒙古族的只克为指挥使。“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闭嘉峪关沙州废。”嘉靖七年(1528年),罕东左卫的余部不堪吐鲁番的进攻又在帖木哥和土巴的率领下,逃离沙州,归降明朝。从此敦煌为吐鲁番占据。敦煌在沙州卫和罕东左卫管辖时期,成为以游牧业为主的蒙古族活动区域,使敦煌早在汉代就形成的以农耕为主,畜牧为副的生产方式退回到汉代以前的水平。加之沙州卫和罕东左卫的军民终日忙于抵御各方面的侵扰,又地处交通不便的边荒,所以在这百余年中经济萧条,文化上谈不到有任何建树。接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吐鲁番占据敦煌,在敦煌流行了一千多年的佛教,几乎绝迹,被佛教徒视作为圣地、极盛一时的莫高窟,由此败落,“佛像毁坏、龛亦为沙所埋”,一片满目凄凉的景象。在明一代的277年中,敦煌未置行政州县管制,仅两次设置军事机构卫共93年(1404年—1446年,1479年—1528年)。先是蒙古族的游牧地,后终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吐鲁番部族占据,成其游牧地。(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