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敦煌历史文化发展:西夏统辖与宗教影响

敦煌历史文化发展:西夏统辖与宗教影响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夏统辖敦煌后,仿宋制,敦煌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将瓜、沙二州的统治中心由沙州移至瓜州,州以下仍设县、乡、里行政机构。因此,西夏时期是敦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转折点。西夏统治者既信奉巫术和多神教,也笃信佛教,作为佛教圣地的敦煌仍受到人们的重视,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都招致无数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

敦煌历史文化发展:西夏统辖与宗教影响

(1068年—1227年)

敦煌历史上的西夏时期,自北宋神宗熙宁元年至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068年—1227年)被蒙古汗国灭亡,159年,正处于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

西夏为党项羌元昊建。党项羌原居今青海东南部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隋前,鲜卑族慕容部西迁青海,征服羌族,建吐谷浑国。唐初,李靖灭吐谷浑,党项羌降唐,以其地为西戎州都督。后遭吐蕃攻掠,遂被迫迁移到甘肃东和陕北,迁到夏州(今陕北横山一带)叫平夏部。唐末,党项羌部首领拓跋思恭出兵助唐镇压黄巢有功,遂为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据有银州(银川)、夏、绥等五州(均在甘肃东、陕北)。之后,北宋与党项羌或互市或互攻,战事不断,双方均有损失,公元10世纪末,北宋赐党项羌首领赵姓,党项羌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向西扩展,攻占凉州,又与吐蕃、回鹘互攻。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赵元昊称皇帝,国号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公元1048年,赵元昊死,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西夏再克瓜沙,沙州回鹘政权亡。西夏统辖的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固原)北控大漠”,包括银川、甘肃东部、陕西西北部、河西等17州。西夏社会已封建化,创制西夏文为“国书”,与汉文通用,官方文书一律用西夏文,有西夏货币天授元宝、天盛宝钱等。

西夏统辖敦煌后,仿宋制,敦煌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将瓜、沙二州的统治中心由沙州移至瓜州,州以下仍设县、乡、里行政机构。西夏一代,对外战争频繁。沙州和西夏的其他地区一样,徭役、兵役负担繁重。敦煌作为西夏与西域联系的西大门,还担负着沉重的防卫任务。西夏长期与宋为敌,又不准西域各国经过敦煌向宋朝贡,对经商者又课以重税,这就迫使西域各国使者、商人避开西夏辖区,改由塔里木盆地南沿经青海进入中原。而从事东西经商最活跃的回鹘人则多使用从中亚到蒙古的草原之路。从南宋起海上丝绸之路日趋活跃。从此敦煌逐渐失去中西交通枢纽、中西经济交流中转站和中西文化交汇点的重要位置,其商业和文化也逐渐衰落。因此,西夏时期是敦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转折点。敦煌的“盛大辉煌”,持续近1200年而衰落,这正是由历史的必然到必然的历史。(www.daowen.com)

西夏统治者既信奉巫术和多神教,也笃信佛教,作为佛教圣地的敦煌仍受到人们的重视,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都招致无数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在这些地方修建寺院,新建、重修石窟等活动也仍然盛行。因此西夏留下的洞窟不少,但多为重修。莫高窟第97、491窟,榆林窟第2、3、29窟是西夏新建洞窟的代表,明显受到汉文化和吐蕃密宗佛教文化的影响。必须指出西夏在我国民族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西夏文化是与汉、吐蕃、回鹘、契丹、女真文化交流中,吸取了它们的经验而形成了自己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化,至今仍使人感到亲切。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汗国灭亡,敦煌被蒙古汗国占有,此时距忽必烈定大都(北京),建立元朝尚有44年。

①黯嘎斯:古族名。汉称坚昆,魏晋称结骨,唐称黯戛斯,生活在今叶尼塞河上游,从事畜牧农业,有文字,今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唐贞观二年(629年)内附,唐以其地设坚昆都督府,隶属于燕然都督府。公元710年后受东突厥、回鹘统治。公元847年破回鹘。约10至12世纪,大量黯嘎斯人迁徙至天山西部,与当地居民融合为今日我国的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