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策环境依附对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生成和发展的影响

政策环境依附对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生成和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2.1.1 国家层面政策指向国务院办公室2013年2月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形成”的国民休闲旅游发展目标。

政策环境依附对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生成和发展的影响

政策建议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对关键影响因素加以干预和引导,强化正向因素的作用,弱化甚至规避负向因素的影响,从而推动旅游发展[16]。毋庸置疑,政策性牵引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逻辑走向,为时代发展增添了内在动力。而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桥梁[17]。从现行政策来看,上至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下至地方政府以及体育、旅游规划与发展部门,均对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的战略布局给予了政策支持,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的发布与落地为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的打造提供了重要的外源环境支撑。

从政策发布的时间轴线来看,相关助推性或引导性政策密集出现于2013年以后,出现时间不长,还处于政策“下沉”与实践运行的衔接期与反应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发展水平,前行的道路依然非常漫长。对政策的窥视利于对“顶层设计”的政策性引导形成深刻认知,便于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发展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利用落地政策为其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

4.2.1.1 国家层面政策指向

国务院办公室2013年2月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形成”的国民休闲旅游发展目标。重点体现积极发展自行车旅游、自驾车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医疗养生旅游、温泉冰雪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旅游休闲产品的六大亮点,并提出了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等主要任务和措施。

国务院2014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主要任务中明确指出: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展体育旅游服务。

国务院2014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推动体育产业纵深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2016年5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旅游总消费规模的近15%。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代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等9部门2016年11月发布的《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和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逐步实施的契机下,我国的水上运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之势,而海洋、江河、湖泊为载体水上运动产业的重要载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2016年12月发布的《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积极引导旅游投资方向和领域,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支持建设一批满足大众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并将“全国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到2020年,实现旅游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元;旅游消费总额达到7万亿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超过10%;旅游就业总量达到5000万人,旅游业就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率超过10%,实现每年约200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精准脱贫”作为发展目标。

国务院2016年12月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发温泉、冰雪、滨海、海岛、山地、森林、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旅游度假区和国民度假地。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进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

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12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是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盘活体育资源、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提出: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运动和旅游休闲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体育旅游总体供给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加强合作,创新工作方式,形成工作合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培育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持续优化体育旅游供给体系,不断提升体育旅游在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充分发挥体育旅游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等10部门2018年3月的《关于印发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试验区的范围为防城港市全境,布局三个功能区: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区、北部湾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十万大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北部湾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整合海岛海湾、京族风情、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湾休闲渔业等滨海旅游资源,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品牌。

4.2.1.2 省级层面政策指向

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指引下,不同省市也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与优势,推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广西也不甘落后,顺应国家发展浪潮,立足区域优势推出了相关的扶持和引导政策。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海洋、水利地质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演艺旅游、休闲农业、工业旅游和康体旅游等。(www.daowen.com)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提道:“以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为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贸流通、健康养生、家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并提出了旅游发展规划。”

2016年10月发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广西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完善。休闲度假、养生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文化旅游等产品有待拓展。着力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以沿海地区旅游转型升级为重点,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首府休闲、养生、娱乐和健身旅游圈,把北部湾建设成为开放度高、集聚力强、特色鲜明、服务一流和生态良好的中国—东盟旅游枢纽。休闲度假以滨海休闲度假为重点,综合发挥江河、湖泊、山地、森林、乡村等休闲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温泉度假、森林度假、乡村度假等系列产品的开发。统筹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加强城市旅游功能配套和特色旅游城镇建设,构建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打造滨海度假旅游品牌。以北部湾南亚热带海滨风光、中越边境风情和人文历史为特色,加快北海银滩、涠洲岛、三娘湾、茅尾海、江山半岛、京族三岛和北仑河口的旅游开发。充分利用海滩、海水、海岛资源优势,扶持发展帆船帆板、赛艇、海钓、沙滩排球、马拉松等海洋体育运动产品,大力发展游艇俱乐部等运动休闲产业。鼓励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大力发展海洋观赏表演类体育运动和海上休闲运动。加大对海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北部湾海洋体育产业基地和海洋运动休闲生活示范区。培育海洋体育骨干企业,创办北部湾特色海洋体育运动会,承办国内国际体育重大赛事。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体育交流与合作,整合开发海洋体育旅游产品,延伸海洋体育赛事、旅游产业链

2017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健康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7—2019年)》,计划中欲以体育休闲旅游为突破口,推动体育健身休闲运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山水、气候和生态资源,积极开发户外运动产品、线路与服务,建立户外运动救援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户外运动项目体育产业。

2017年4月落地的《“健康广西2030”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动北部湾国际滨海健康旅游区等产业集群的建造。建设一批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产业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打造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时出台的《关于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的决定》也提到了“培育壮大健康产业”,为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

2017年6月出台的《广西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欲根据全区体育资源及运动传统的分布,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科学构建产业结构,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形成布局合理、良性互动的“一轴三沿、六区协同”的产业格局,而其中的三沿指沿海(沿北部湾海岸线)、沿边(沿中越边境)、沿江(沿红水河—西江)三个区域,沿北部湾体育产业区,包括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滨海城市,辐射玉林市,主要以健身休闲、滨海体育为主,重点围绕滨海体育旅游、互联网+体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色体育文化等发展。规划中国还提出了“北—钦—防沿海骑行运动聚集区”:依托沿海公路景观、连接中越边境城镇,发挥四季皆宜骑行的独特优势,建设具有海岸线景观特点、环北部湾独有的清新空气和东南亚异国风情的骑行专线,形成骑行运动集聚区。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重点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品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体育+”工程,加快体育产业与旅游、健康养老养生、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影视传媒、科技、培训、信息工程建筑、会展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2017年6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17〕80号)。意见指出:结合体育休闲旅游开发,在北海、防城港、钦州海域,建设沙滩球类项目的运动场所和适宜帆船、赛艇等停靠的设施以及适宜海钓、露营等项目开展的场所。

2018年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了《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7号)。方案中表示坚持融合发展,丰富旅游要素供给,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融合。

体育旅游发展已经成了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广西也为此进行了精心的布局,广西沿海区域作为广西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相关体育、休闲、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无疑给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为“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助推力。

4.2.1.3 市级层面政策指向

除了广西省级层面政策发布,市级层面同样进行了相关的部署和规划,钦州、北海、防城港在省级政策的引导和指向下,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助推滨海旅游和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的《钦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钦政办〔2017〕94号)提出到2020年将滨海新城建设成为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重点发展游艇、水上运动、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娱乐,将三娘湾建设成为滨海风情休闲旅游度假区。同时,钦州将建立旅游产业全域化的“一区三带”格局(如图4-2所示)。

一区:钦州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三带:滨海休闲度假带、钦北山水生态观光带、灵山浦北民俗风情体验带。“三带”中的滨海休闲度假带,是以钦州沿海为地理范围,以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七十二泾、钦州湾等区域为主要内容,以游艇旅游、海岛度假、滨海养生等为主要功能,以打造环北部湾地区一流的滨海休闲旅游带为目标,重点发展茅尾海、七十二泾、三娘湾、麻蓝岛、沙角、沙井港黄金海岸海滨浴场和钦州保税港区国际商品直销中心等项目。在《钦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提道:“积极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加强与东盟国家体育交流与合作,打造滨海体育品牌,提升钦州国际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主体运动休闲产业体系,成为促进钦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2013年9月北海市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后,相继出台了《中共北海市委员会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北发〔2013〕10号)、《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的通知》(北政发〔2013〕47号)、《中共北海市委办公室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旅游项目责任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北办发〔2013〕51号)、《中共北海市委办公室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重点旅游项目表(2013—2017年)〉的通知》(北办发〔2013〕52号)等一系列助推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对北海旅游环境的营造以及北海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北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主要的规划文件,成为近几年北海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导向,规划中强调以吸引留住游客为目标,开拓多种体验型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积极培育滨海休闲、沙滩体育等休闲业态,建设潜水基地、休闲垂钓基地、露营基地等休闲度假基地;争取启动国际游艇俱乐部建设,逐步将银滩西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的高端滨海度假休闲娱乐区;同时还提到了以北海银滩为中心,完善大型海滨浴场、海上摩托快艇、海上跳伞、沙滩足球等方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休闲度假、娱乐、疗养、观光等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在《北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中进行了区域空间的布局,确立北海市“一带,两极,三区,四组团”的“1234”的战略定位,为北海市旅游发展构建了空间发展架构:一带:滨海旅游发展带;两极:涠洲国际休闲度假海岛、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区: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合浦历史文化旅游区、白龙珍珠文化旅游区;四组团:星岛湖休闲旅游组团、客家文化旅游组团、石湾温泉旅游组团、铁山港工业旅游组团。

防城港市在《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阐述了整合防城港三岛三湾、京族三岛、北仑河口、竹山等滨海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打造北部湾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以及整合打造北部湾生态体验旅游品牌规划设想。

从相关政策与规划中不难看出,广西沿海三市明确并肯定了滨海资源在旅游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认识到滨海休闲体育所蕴藏的巨大发展空间,并在此方向上有所动作。这些引导性的政策和规划均为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承载空间,为互利共赢的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