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滨海旅游而言,广西不仅有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新加坡等临近东南亚国家的竞争,还有国内的福建、广东、海南、山东等省份滨海区域之间的角逐,由于这些区域滨海旅游资源同质性显著,滨海旅游产品的可替代性风险也将长期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广西滨海旅游主要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导的传统旅游上,虽然不断出现向摩托艇、海泳、海钓等滨海体育旅游产品转向趋势,但占比不高,吸引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一些零星的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产品是伴随着传统观光游而衍生和延续的,并未形成主流和独立的产品服务形态,影响力依然趋弱。
各种滨海景点沿着广西海岸线零星分布,无论是有了一定滨海旅游历史厚度和人气积累的北海市,还是处于奋力赶追状态又蕴含潜在爆发力的钦州市和防城港市,滨海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产品的供给很大程度上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滨海资源与创新性、时代性旅游产品的衔接与整合密度仍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这也造成了消费者重复性消费活力的丧失。如广西滨海旅游与钦州的海文化、蚝情文化,北海的客家文化、疍家文化、南珠文化,防城港的京族文化、边关文化等本土文化的粘连度不高,核心文化竞争力突显性不强,融合层次、内容、形式均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对附带休闲、体育等元素的旅游产品开发没有形成潜在发展认知并付诸实践,开发热情显著不足。在调研过程中,一些如香蕉船、摩托艇、沙滩放风筝等滨海休闲体旅游项目嵌入式的形态依附于滨海旅游景点生存,但日常经营状况(非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略显冷淡。此外,在每年会举办相关滨海旅游文化节庆的庆祝活动中,虽然出现了部分具有参与性或表演性的滨海休闲体育项目,但多数项目仅是浅层参与,影响力孱弱,更存在着为了活动的丰富性牵强拼凑进行“虚假融合”的嫌疑。如在某市传统开海节仪式中出现沙滩足球比赛,沙滩足球赛事主题与传统的民俗节庆并不具备显著的同质文化联姻性,简单强行拼凑使得二者格格不入。
不可否认,在经济的驱动下,先进的开发模式与旅游产品被相继模仿,形成“旅游产品标准化”的局面,造成大量旅游目的地出现同质化倾向[8]。总体而言,广西现存滨海休闲体育产品多沿袭了传统旅游产品的发展逻辑,停留在易操作、低成本的粗放、重复开发的状态,如海泳、海钓、沙滩排球、海上摩托艇等产品都易于模仿,操作简单,投资所需要的资金相对不太高,容易复制和取代,并不具备核心的竞争力。不少相似的滨海休闲体育产品在广西沿海三市的滨海区域全面铺开,更多是在相互重复和模仿基础上的适度变迁,缺乏“新、特、奇”等时代元素的注入,产品的外在吸引力有所欠缺,对区域旅游的整体带动效应显著不足。以现今广西沿海热度较高的海钓为例,海钓需要必要海钓的鱼竿、鱼钩、鱼饵等专业装备,这些装备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够轻易地获得,就连海钓渔船的租借也变成了一件非常便利的事情。由于简单易操作,容易获取,海钓也被快速地复制并蔓延开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海钓服务堪忧、恶性竞争、无证经营、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www.daowen.com)
此外,滨海旅游有一定的季节性,按照气候与旅游活跃度的规律,滨海旅游一般于夏季旺盛春秋季次之,冬季则为淡季,而季节性的思维在滨海休闲体育旅游活动也有所体现,如游客往往喜欢在比较炎热的夏季进行海泳体验,而广西沿海鱿鱼活跃期处于每年的4-6月份,是游客钓鱿鱼活动开展的重要“窗口期”。冬季,沿海地区温度较低,必然对正常滨海休闲体育活动开展造成一定影响。除了上述对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影响,资金压力同样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如高端游艇项目需要大量投入资金而难以轻易复制,但对一些中小型的体育旅游开发企业来说,他们并不具备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背景,对相关业务也只能望尘莫及。在走访调研钦州蚝情广场时,偶然发现广场岸边停靠着一艘豪华游艇,询问得知,并非旅游公司或企业所有,也不开展旅游业务,而是某大型企作为广告宣传所用。
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的重要支撑,只有形成创新而富有竞争力的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以优质服务积极助推相关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有序而持续的发展。优质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打造无疑成为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核心要义。因此,如何立足广西沿海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合理地建立科学、创新、强竞争力的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序列,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反馈与优化,打造符合大众需求的滨海休闲体育旅游服务体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须臾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