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围棋起源与中国尧舜时代有关

围棋起源与中国尧舜时代有关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棋作为产生艺术灵感的源泉,只是其功能中很小的一部分。关于围棋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这种说法的中心意思在于,制造围棋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智能并纯洁性情。因此笔者认为,围棋很有可能产生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围棋,也称为弈,下围棋有对弈之称。南北朝的皇帝,多有围棋的癖爱。

围棋起源与中国尧舜时代有关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廊中,琴、棋、书、画这四大艺术不仅源远流长,更可以称得上是璀璨夺目的明星。其中的“棋”,也就是围棋,是四大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博弈阴阳,挑战头脑风暴;对决双子,尽显铁腕玄机。弈棋作为一种高雅的象征和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和绘画的题材,这在古今文献资料中有着大量的记载,而围棋的功能曾经一度被发挥到极致。围棋作为产生艺术灵感的源泉,只是其功能中很小的一部分。围棋不仅仅有益智、健身、娱乐的作用,而且从哲学意义上讲,它对个人的方法论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的影响。围棋从起源至今,伴随着人们走过了富于喜剧以至于浪漫色彩的历程,不仅帮助人们发挥出具有创造力的能量,更见证了许许多多生命形态的沉浮甚至是悲壮。了解围棋起源的现代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树立民族自豪感,并能热爱围棋,研究围棋,提高围棋技能,挖掘潜能,陶冶性情。

关于围棋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最早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是战国时代史官编撰的《世本·作篇》中的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东晋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说舜帝认为儿子不够聪慧,也曾经研制出围棋,利用它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宋人罗泌的《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尧帝娶妻富宜氏后生下了儿子朱,可是这个儿子行为不好,尧帝很难过,就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这种说法的中心意思在于,制造围棋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智能并纯洁性情。不过《世本·作篇》中曾有“乌曹作博”的记载,围棋曾经以赌具的面目出现,认为“夏人乌曹为了赌博而制作了围棋”。乌曹乃是夏桀的臣子,其人好赌,似乎也就从一个侧面旁证了夏桀的暴政。唐朝人皮日休在其《原弈》一书中说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创造的。他的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这样一来,围棋却又成了寻欢作乐得工具、耍弄权术的伎俩了。客观地讲,从围棋自身特点来看,从一开始的布局到中盘攻守,确实反映了远古军事活动的特点,同时,围棋仅有黑白两色并且是不分等级的,这也蕴涵了原始社会民主精神。因此笔者认为,围棋很有可能产生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尧舜二帝以棋教子之说,诚可信服。关于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就是考古方面的成就。在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彩陶罐上,就绘有纵横十至十三道的棋盘条纹图案,这和尧帝的造围棋之说有时间上的巧合,相信这种巧合不会出于偶然。此外,从围棋产生到现在的整个历史事实上看,它带给人们的积极影响是主流的,这也和当年尧舜教子的初衷具有同一取向。

我国古代的政治局势始终处于动荡的时期,各种战事连续不断,随着军事知识的积累,围棋逐渐被当作一种没有硝烟的、棋盘上的战争,从这个角度来看,围棋和兵法确实是相通的。围棋和调兵遣将有许多相似之处。围棋分黑子和白子,黑子181枚,白子180枚,棋盘横竖各19路,共361个交叉点。黑子先行,但由于黑先手的缘故,所以黑棋要向白棋贴一定的目数,以此表示公平的原则。

这一原则从确立那天起,就在无情的搏杀中注入了温馨的精神含义,并升华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以此为基点,我们在这里引出本书的主旨,那就是青少年学习围棋的根本性意义。

战争的需要客观地加速了围棋的发展,两汉时期就已经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了,《隋书·经籍志》还将棋谱收入了兵书。有了上面那些推断和考古学家的发现,围棋故乡当然就是中国。围棋,也称为弈,下围棋有对弈之称。但现在所说的弈,已经指得比较广泛了,象棋、军棋、跳棋等均可成为弈,而古时的“弈”其实是围棋的专用名称。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定义:“弈,围棋也。从丌,亦声。”“丌”的古文字为两人举手握棋对局的象形。弈即围棋这一论点还可以在《论语》、《左传》、《孟子》中发现论据。“围棋”一词也是发展而来的。西汉末杨雄在《方言》中说:“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可见,西汉年间,弈已成了围棋的别称,很多地方已经叫围棋为主了,当时只有北方部分地区仍然称弈。到了东汉,围棋已经在书面语中普遍使用,如马融著的《围棋赋》、李尤写的《围棋铭》等。围棋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除了“弈”和“围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名称。晋朝时,曾有人称围棋为“坐隐”和“手谈”。不过到了最后,还是这个概括了围棋奇着妙法的“围”字被保存并沿用至今。(www.daowen.com)

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说,围棋以赌具的面目出现这一观点还是可信的,《广博志》中关于乌曹作围棋的记载应该是事实。另外,除了《左传》、《论语》、《孟子》以外,刘安的《淮南子》、扬雄的《方言》等古籍也都有关于围棋的记载。汉朝的刘去、刘洵、班固、马融,三国时期的曹操孙策、陆逊、孔融,两晋时的司马炎、王导、谢安、谢玄,都是有名的围棋爱好者。南北朝的皇帝,多有围棋的癖爱。南朝曾三次诏令“品棋”(评定棋艺),效法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结果取得等级的“登格者”竟达278人,这表明南朝围棋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三国时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围棋理论,并开展过关于围棋意义和作用的争论,以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围棋兴盛的时代。上述过程,使本来生于中国的围棋开花结果,播撒种子并又在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我国曾出土过许多与现代围棋棋盘极其相似的棋盘,因年代久远,甚至有人认为是原始社会的棋盘。沉睡于地母怀中数千年的棋盘,以点点斑痕见证了当时落子狂杀的铁血狼烟,更以沉睡地下亲吻地脉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中华民族开启心智张扬生命的人文情怀。尽管铁的事实摆在那里,但个别出于某种目的而歪曲历史的人如日本松井名夫,在其《围棋三百年史》的“发端”一篇中妄谈:围棋与象棋有它们共同的祖先,就是中亚西亚的一种“盘戏”。它流传于西方成为国际象棋,流传于东方而受到中国天文及其他科学的影响,改良成为十六道的围棋。这种说法显然是没有根据的。回顾历史,从《左传》、《论语》、《孟子》等书中很容易了解到,围棋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广为流行,甚至出现了闻名于诸侯列国的围棋高手。众所周知,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交通问题成为东西方联系的最大障碍,中国和西域各国还没有任何交往,直到西汉时,才有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和中亚细亚诸国才有了文化交流。而在有可能使像围棋这样的启智性工具成为文化交流对象之前,围棋在中国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了,怎么可能会是“舶来品”?关于这一点,在后面的文章中客观的考证性叙述,会使我们更坚定地这样认为。

早在春秋时,孔子就已经提到围棋了。湖南省湘阴县挖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随葬品里就有围棋盘一件,大小呈正方形,纵横各15道。在内蒙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也挖出了围棋方桌,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桌上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13道,布有黑子71枚,白子73枚,共144枚。另有黑子8枚,白子3枚空放着。想必是墓主人生前好弈,临终时也舍不下一盘残局,带到九泉之下琢磨去了。还有上文提到的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彩陶罐上的围棋棋盘图案等等。这些只是众多考古新发现中的几件古物,但足以说明以下几点:首先,不容置疑的是,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其次,从出土棋盘的10、13、15……直至今天通用的19道线的发展过程看,围棋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天里突然创造出的奇迹,而是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棋子由少到多,着法由单一到多样,逐渐被改进和丰富,最后形成今天这种格局的。发展变化过程时间跨越数千年,凝聚了无数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

在我国古代,围棋手的等级称为“棋品”。因受人品、言品、书品等“九品制”的影响,棋品也设“九品制”。“九品”的称谓,最早见于张拟《棋经·品格篇》“大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明清以来,有国手、二手、三手、四手之分,每手又分先后,与九品制相似。日本围棋效仿中国的围棋九品制,称为九段。现在,围棋九段之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通用。

围棋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充满妙趣的智力竞技活动,是我国广大的劳动群众智能的结晶,也是我国目前的体育竞赛项目之一。我国的围棋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一千年前传入东亚一些国家,近几十年中又远传欧洲、美洲许多国家。近年来,我国围棋爱好者人数之多和棋手棋艺水平之高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门棋艺,中国的围棋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演变时期。这些知识,对青少年了解历史,学习和提高棋艺,将会大有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