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STEAM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及实施》

《STEAM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及实施》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践研究中,发现项目教学法很适合STEAM课程的教学。STEAM教育是跨专业的,项目教学法也是针对跨专业开展的,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STEAM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及实施》

在实践研究中,发现项目教学法很适合STEAM课程的教学。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PBL学生们主动地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在美国被中小学普遍采用,锻炼了美国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动手能力,计划以及执行项目的能力。除此以外,对项目的选择也让中小学生更早和更深入地面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些能力则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孩子缺少的应对来自世界、面向未来挑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STEAM教育是跨专业的,项目教学法也是针对跨专业开展的,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分为确定任务、计划与实施、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几个环节。本篇以项目教学法为参考,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五环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某个结果,学生在得到结果后再进行展示和评价。所以本教学模式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通过项目式学习,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出现。据统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达到90%。本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本校本课程“五环节”教学模式设计的出发点。

一、STEAM课程教学模式简介

“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一种整合课程模式、一种创新课程模式,其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各种项目的设立引导学生设计好学习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查询相关资料制作创新作品,整个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自我规划意识、小组合作及创新意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每个环节的侧重略有不同,即中、低年级更侧重让学生动手模仿,想法创新;高年级则倾向于学生的自我创新,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制作出来。如图所示。

“五环节”教学模式图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最终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施行“五环节”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展示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通过教师的引导,要达到明确本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第二,分析环节则是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的学生进行引导,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会有所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以讲述为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以引导为主,通过带领学生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第三,设计环节是引导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同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以讲授为主,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

第四,制作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把相关想法落实到实际学习实践中。

第五,汇报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现力。

整个教学模式可以称为“三主”,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项目主线。在引导学生学习、合作、创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STEAM课程教学模式各环节分析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都不可缺少,只有每个环节都做扎实了,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现就每一环节进行分析。(www.daowen.com)

(一)展示

学习成果的模糊性展示(随年级升高模糊性越强)。学生刚开始接触这样的学习方式,还不习惯,需要教师引领。教师在课的开始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做什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以直接展现作品,哪怕最后所有的学生做的都很雷同也没有关系,经验的取得在最开始就是以模仿为主,没有模仿到的经验的积累,后面将想法落实是不可能实现的,创新也需要一定的经验为基础,否则就是空谈。当学生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后,具体的展示可以一带而过,甚至可以省略,这也是依据学生特点进行的设计。

(二)分析

带领学生分析完成该学习成果需要的环节步骤(随年级升高引领性越强)。分析是一种思维过程,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把整体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分析的环节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后面的若干个环节,分析的越透彻、全面,设计才会更完美,操作才会更容易,汇报也会更精彩。一般分析要考虑内容本身的特点,它带给我们的知识量,还要考虑相关内容和它的融合,自身的一些特点等等。可以说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由于低年级学生缺少相应经验,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一步步完成分析环节,个别比较困难的地方,不妨以讲授、演示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当然,不排除有个别考虑问题比较周全的学生,他们可能会成为这一环节的引领者,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引领或者让该生引领其他学生的方式,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以引导为主,毕竟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进步,此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对学生是一种很好地锻炼。对于某些不合理的地方,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及课程内容的情况,适当进行引导。有时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重新再来也是必要的。毕竟在以后的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反复地尝试一件事情是常有的事,此时的挫折是为了以后应对更大的挑战,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设计

设计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规划、周密计划、以某种感觉形式表达出来。造物是人类最基础的创造活动。设计就是进行造物活动之前的计划。我们通过教学也是引导学生造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对设想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把创意融入其中。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对每一部分进行分析;接着按照分析的要求进行构思、制定方案;最终实施操作、通过检验。总而言之,设计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将想法落实到实处之前的一个设想。

(四)制作

即把设计落实到实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巩固知识。通过实际动手制作,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会有所增长。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神经是连接动作与思维的物理桥梁,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通过实际制作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感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潜力得到发挥。通过动手制作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发现事物的很多秘密,形成求知意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跃跃欲试。良性循环带动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学以致用。制作中会面对很多材料,用到很多工具,学生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工具、加工方法,发挥材料优势,利用好材料。

(五)汇报

本环节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内容包括相关的文字性材料、幻灯片、图片、最终的作品等;展示形式可以是演讲、表演、剧场等,只要把自己小组的作品演绎到最好就是成功。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小组成员的表现力。这种能力对于一个人成为一个社会人具有重要意义。汇报中的各个方面也是学生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汇报本身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汇报的听者也是评价人。评价会从几个方面进行:实用性、创新性、外观是否美观。每一个评价分为三个等级,由教师和学生不记名投票给予评价。根据评价,学生获得成长。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如何改进。

▲流程表的使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可以设计流程表对学生进行引导。(见附录Ⅰ)流程表涉及到每个环节,并且加入反思环节。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及结果进行进一步认识和检验。反思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进步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得以提高。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才能发现不足,经过改进,认识才能深刻。反复的思考是每一个人必须要有的意识,必须要具备的技能。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究问题及其答案,将自己的思维、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反复反思,会进一步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会更佳。这样,学生的体会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学生的素质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录Ⅰ:流程表

学生既有独立完成的部分,也有合作完成的环节。后期以合作为主,但是合作是建立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的,没有独立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也就没有独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独立会走得快,合作会走得远,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完美。所以,课程的开始阶段以个人操作为主。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能够独立做些东西了,能够有一些领悟了,再做分工。每个人就好比是这个项目的一个支柱,只有每一个支柱都坚实了,项目才能更优秀。每一个学生的独立锻炼就是让每一环节坚实的基础。当每个人对整个流程、整个教学模式都了如指掌后,角色的分工就容易了许多。由于学生需要全面发展,所以分配的角色会轮换担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阶段的培养任务,夯实基础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搭建有力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