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就是“服务”,这既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也是一种道德准则。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真诚爱学生、全心全意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在服务中去完成各项教育管理任务。
“服务”就要改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师生在平等友爱、同娱同乐的交流中共同愉快地受教育。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陶行知先生说,“要当好先生,首先应当好学生”。每个人在社会大课堂里都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时时在教育别人,也时时被别人教育。对每个人来说,接受教育、改革创新是永恒的课题。教师应强化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意识,在服务中激励学生树立创新志向,激发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才干,提高创新素质,同时又要虚心向学生、向社会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要消除死板地要求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的独断做法,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觉产生要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内动力,由学生自愿去做该做的事,进而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不断地成长进步。
“服务”就要既当“经师”又当“人师”。教师应通过“育、教、管、导”树立自己的师表形象,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所谓“育”即明“理”;“教”即明“动”;“管”即明“规”;“导”即明“向”。要把教育目的、任务、内容、途径一并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不仅懂得“为什么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的”,而且明白“做与不做的利弊关系”。教师在引导、激励学生“如何做”的过程中要坚持检查、督导、总结,及时扬长避短,确立新的近景目标和下步具体实施方案。如果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能深刻理解德育只有在外因转化成内因时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只有将德育目标科学有序地转化成德育对象的主体意识时才能产生良好实效,那么,教师就起到了智高为师的“经师”作用;如果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能通过教师的“身教”感悟到高尚人格的魅力和道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深远影响,那么,教师也就真正起到了德高为范的“人师”作用。(www.daowen.com)
“服务”就要为提高学生素质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才华的人际环境、健康和谐的班级环境、钻研探索的学习环境、清馨静谧的生活环境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各种有利条件。弘扬创新精神、调动创新积极性,形成创新氛围,激发、督促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发挥特长,勇敢地探索新问题、新领域。这是当今评价教育质量和服务效果的重要依据。
“服务”就要严格要求,逐步实现总目标。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坚持严格、严谨的态度和作风是原则性、科学性及事业心、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高尚职业道德的外化——教不严,师之过。但“严”也不能随心所欲,首先必须严之有“理”,要按照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坚持有重点地进行教育训练,使学生形成自我约束力;其次要严之有“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健康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第三要严之有“序”,对智商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有明显不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形成可持续的训练机制,使学生科学有序地达到既定目标;第四要严之有“望”,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看到光明前景,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差距,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教师的要求化作具体实践,努力向“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总目标奋进;改善师生关系是一个紧迫而严峻的课题。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只有在教育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观念指导下严格实践,才能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不断地创造新的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