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德育新探:传承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

学校德育新探:传承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学校教育,在“以德治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教育实践中,继承和弘扬儒家道德的优良传统,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要转变观点,要继承和发扬儒家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真真正正地实施素质教育,双肩担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学校以德治校,有两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是继承和开放儒家传统的教育遗产,二是将师德的养成纳入制度建设的轨道。

学校德育新探:传承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从我国的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江泽民同志把道德建设作为治国方略,提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意义十分重大。作为学校教育,在“以德治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是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道德教育无非三个途径: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中的主干。学校在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要以“四有”新人为自己的根本目标,成为道德教育的大本营,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可以这样说,学校实施“以德治国”,就要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而在教育实践中,继承和弘扬儒家道德的优良传统,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其一,教师以德育人。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人生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引导和保障,或者不能攀登科学高峰,或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不能为社会谋幸福,甚至有可能危害社会。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会做人,做有道德之人、有为之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

教师要转变观点,要继承和发扬儒家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真真正正地实施素质教育,双肩担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应试教育使基础教育产生严惩的畸变,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把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变为筛选出少数或部分升学苗子、淘汰多数人的选拔性教育,从而背离了教育或教学的宗旨。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点,只重智育和分数,较为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教师要弘扬优秀的道德传统,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把我国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素质教育的德育之路。

其二,教师以德修己。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教会学生做人,首先自身得会做人。正人先正己。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导因素。加强师德过程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优秀教师在学识渊博、教育得法之外,当有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出于对社会、对学生负责任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教师要从儒家道德教育传统中吸取营养成分,加强自身建设,克服职业道德中存在的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不爱岗敬业、教育不育人、体罚学生、歧视学生、歧视后进生等。只有教师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才能随之提高。(www.daowen.com)

其三,学校以德治校。学校以德治校,有两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是继承和开放儒家传统的教育遗产,二是将师德的养成纳入制度建设的轨道

儒家的道德传统资源能够经现代性转化,与现代生活同步,已经让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教育所证明。改革开放后,我们恢复了孔孟学说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学说地位,但为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儒家道德资源仍然没有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在这个问题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把儒家的道德教育资源与现代社会性的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要重视教师个人修养,教师要能自律,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但,这远远是不够的。还必须高度重视师德的制度建设。这个制度应包括奖励和惩处机制。奖励,激励教师提高个人的修养水平;惩处,在行政上予以道德行为的约束。这个奖励和惩处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个良好的制度,必定能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之一是,我们未能从传统的儒家道德教育中吸取富有建设意义的资源的和养料。从反思传统中吸取儒家道德教育的建设性的资源和养料,我们今天的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才能温故知新,获得新的更强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