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制订很重要,而计划的执行也同样重要。当计划者和执行者是同一个人的时候,遇到困难及显示出计划的不足时,通常不会张扬出来,会默默地寻求解决的途径。然而,当计划者和执行者不是同一个人时,其间所产生的差距,非但必然,而且相当显著。通常有下述三种现象,导致两者出现矛盾而互相指责,影响计划的顺利执行。
(1)计划者缺乏执行的实际经验,常常在时间分配、项目实施的前后次序以及人员配置上,产生若干误差甚至错误。若是执行者存心找碴儿,或者实情实报,就会公开暴露计划者的弱点或缺失,以致计划者颜面无光,反过来指责执行者“不善驶船嫌溪窄”,因而会强词夺理,死不承认计划有误。这其实是一种恼羞成怒的反应,会导致双方难以协调。
(2)计划者和执行者具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标准,特别是条件的配合度、执行的度以及细节的通融度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使得双方面看法不同,而引起争执。计划者所考虑的配套措施,执行者常常加以低估,因而觉得在现在情况下难以推行。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对于细部做法的变更程度,也常常产生不同的反应。类似的情况,往往不断出现,导致双方互相批评,彼此不信任。
(3)执行者不完全了解原计划的主旨,因此在轻、重、缓、急等方面,都掌握得与计划者设想的不同。彼此都没有恶竟,结果却十分懊恼。即使计划者费尽苦心,反复将计划的目标、目的和意义、价值等要旨告知执行者,也未必获得良好的回应。因为执行者常常自以为是,而实际上却不能充分了解计划者的真正用意。沟通不良,甚至沟而不通,形成莫大的障碍。
这些常见的状况,如果不能妥善化解,势必造成计划良好,而执行不力或不顺的恶果。不力指执行者不用心、不愿意全力配合,甚至于故意出纰漏,让计划者难堪。不顺指执行者很用心,也愿意全力配合,却由于认知的差距或者对计划的主旨不完全了解,以致执行过程中相当不顺利。不论不力或不顺,对计划者和执行者双方面都有害无利。计划是为了付诸实施而存在,工作做得好包含善于计划以及善于执行计划。惟有两者都好,才能有效达到目标。
因此,执行者的使命,既不在于批判计划的好坏,也不在于找出计划的缺失,更不是盲目地按照计划去执行。执行者的使命,应该是“站在落实计划的立场来执行”务求确实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计划的执行者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计划是会变化的,要换位思考。一提起中国式的经营、中国式的管理、中国式的思维,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要么是保守、刻板、僵化,要么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实际上中国人的智慧里从来不缺乏灵活性。(www.daowen.com)
长期从事工程项目施工的人都知道,按原计划不折不扣的执行计划,是不多见的。因为计划和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几乎很难找到例外。就算计划者具有实际执行者的丰富经验,事实上也很不容易掌握(预测)每一个细节,总有与实际不符的地方。所以执行者经常抱怨计划完全是纸上谈兵而毫无价值。站在制定计划者的立场,执行者必须调整批判、挑剔的心态,要想到,内外环境时刻都在变迁,计划者再怎么用心,也难以完全掌握接踵而来的变数。虽然执行时有些困难,正好发挥自己的实力,因而坚定决心,想办法使计划落实,而不是愤怒地指责计划的不切实际,或者消极地抵制原有的计划。这时候执行者不但不会存心找碴儿,而且不愿意公开暴露计划的弱点或缺失。认识到这一点,执行者用心思考权宜应变的方法,并且深入分析、比较和调整,使计划更为完善,而有利于执行。相信计划者对执行者采取这样的态度,必然很受欢迎。同时对执行者所做的各种调整,也都很乐于接纳。彼此互信、互谅,自然不生嫌隙。
2)为了达到互相理解,执行者与计划者应该经常沟通。沟通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最好方法。既然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执行计划,达到目标,提高绩效,执行者应经常主动与计划者沟通。良好的沟通,使计划和执行之间的种种落差比较有调整、补全的可能,使计划很好地执行。
两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中国社会,如果大家只凭同事的关系,很容易公事公办。彼此就事论理,结果都很没有面子。最好平时多和同事建立一些私交,把某些同事先变成朋友。有了这种朋友的情谊,将来谈起公事时,比较方便,由情入理,彼此都有面子,更能够进一步深入地沟通。同事会斤斤计较,本位主义十分明显;朋友则比较宽容,有事好商量,居于互相照顾的情分,不至于存心找碴儿、出洋相。透过同事间的朋友关系来谈论公事,由于其中的友谊情分在发生作用,讨论起来,比较容易互动。遇到问题,也比较方便当面请教,或者提出异议而不至伤害感情或恼羞成怒。
计划者和执行者还应该明白“功没、过存”的道理。一方面知道功劳就算存在,也会很快被遗忘,甚至被翻案;另一方面必须养成“有成果,功劳归于另一方”的习惯。“功劳终究是让出来的,不是争得到的”,计划者和执行者互争功劳,必定双方都得不到认可,变成双方都没有功劳。计划者将功劳推给执行者,而执行者也懂得把功劳归于计划者,结果双方面都获得肯定,大家都有功劳。因此在执行过程当中,对于计划的缺失或弱点,不宜公开宣扬,应该互相隐瞒,尽量私底下协商,共同谋求解决、补救的方法。在主管面前,尽量支持对方的见解,将更有助于私下协商。但是,双方面都必须在有效落实计划目标、使计划顺利施行的共同理念下,才不致掉入欺骗的陷阱。对隐瞒和欺骗的差异性,应该用心区别,否则很难分辨清楚。
总之,执行者的基本心态,必须以尊重计划,看得起计划者为出发点。然后站在落实计划的立场,审视内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相关变数,依据“不争功,不诿过”的原则,凡事采取由情入理的方式,和计划者透过私人的朋友情谊,再来谈论公事,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3)目标实现原则。灵活多变是中国式管理的优点,同时,善变又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计划是会变化的,但是,作为执行者而言,除非外部基本条件发生变化,国家政策发生变化等不可抗拒的外因,执行者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计划的不变。就是变化,也不可偏离项目的宗旨和目标,而是对路线的修正。执行者不论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是否参与,有无不同意见,一旦形成正式计划,就应坚定信心,要相信,只要有心把项目做好,自然会随机应变,创造出有利于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需要强调的是,对项目的执行者来说,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里程碑事件。设置里程碑的目的是在计划中选取某些时点,从而对项目的进展状况加以测量、沟通,做到一目了然。分阶段树立一些明显的目标,尽力实现目标,到达设定的里程碑,这是人的天性。因此,里程碑可以被当作外部的显著目标加以利用,有利于有效地推动项目进展。另外,当里程碑事件达到预定的目标时,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鼓舞士气,激励大家更加努力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