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体制下,制约项目管理的因素比较多。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项目沟通的广泛性、多变性,沟通与协调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职能。同时,工程项目管理又受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影响,需要面对的问题和矛盾很多。如征地拆迁问题,施工临时占地问题,工程所在地当地资源(原材料、设备、人员等)的垄断问题,农民工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给项目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能否有效地沟通与协调成为工程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关键因素。
案例3:河北省某发电公司粉煤灰场事件
某发电厂工程属国家“十五”时期重点项目,是经过河北省某市六届市委、市政府的艰苦努力争取到的河北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这是利国、利民、利地方的好项目,可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工作失误以及承包商的极端行为,而演变成了对发电公司、对当地政府更对承包商造成重大影响的恶性流血刑事案件。
事件的起因是工程的征地补偿。该项目自2000年筹备,2001年1月25日动工。在建设过程中,征用了某市某镇10个村子的大片土地。其中,该镇某村村南近400亩土地将作为发电公司粉煤灰场。2004年春节后,因为该村认为政府的征地政策不透明,造成征地纠纷,使已经开工的粉煤灰工程被迫停工。从此,当地政府、承包商及该村村民对峙了一年多,最终于2005年6月11日发生了由承包商策划组织数百名不明身份者手持凶器对该村村民武装袭击,造成百余人受伤、6人死亡的恶性流血案件(被称为“6.11”事件)。此案件震动全国,惊动了中央领导。(www.daowen.com)
此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社会影响是恶劣的。对于承包商来说,因工程没有完成,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纵观事件的整个过程,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加剧的因素,有国家有关土地政策等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当地政府与承包商没有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主观上认为手持“国家重点工程”这把尚方宝剑就可以玩“硬”的,工作粗暴;因不重视沟通和信息公开,客观上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当地农民认为不公正、政策不透明,从而失去了村民的基本信任。
当然,对于承包商来说,有些政策性的规定限制左右不了,但是,面临那样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协调、协调、再协调,配合政府多做说服工作,决不能火上浇油,更不能干违法的事情。这一事件对承包商来说,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值得工程界深思和反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