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耗氧速率可用系数SOD表示,它是指水底沉积物氧化和生物呼吸作用引起的上层水体溶解氧的消耗速率,单位为g/(m2·d)。一般情况下,底泥对河水溶解氧的平衡影响很小,但对已污染的河流中的溶解氧影响是很大的。底泥作为一个稳态的污染源,对水体溶解氧的消耗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某些河流,底泥耗氧速率可能会占总耗氧速率的50%以上,在一些感潮河流,其比例甚至可达到90%。
河道底泥是多种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宿的载体、蓄积库,被吸附的污染物在条件改变后又可能重新释放,是重要的河道内污染源。有机沉积物具有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和络合的活性作用。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腐殖质,占70%~80%。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通过化学和生物降解以及微生物的合成作用而形成的。腐殖质以外的20%~30%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类物质、多糖、脂肪酸和烷烃等。有机质虽然只占沉积物的很小一部分,占2%,但从表面积看却占据了90%。
由于潮汐的影响和水体污染严重,本市大小河道底泥中沉积物较多,并含有多种有机物,对河道水体的影响不容忽视。据1999年作者对全市河道底质的调查,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河段占12.6%,13.9%的底泥还受到各类重金属的严重污染。目前国内外对底泥疏浚的争论很大,包括对苏州河底泥的疏浚问题,形成了需疏浚与不需疏浚两大派别。国外专家认为通过水体的长期流动可形成相对的稳定底泥表层,而国内则担忧在治理过程中会加重水体污染。据黄浦江主要断面的底泥耗氧试验,动水的底泥耗氧速率与静水的比例,在吴泾江段为18.7~58.9,南市江段为4.8~17.5。底泥耗氧量与流速成正比,流速越大,耗氧量越大。在内河或低水位时,会加速水体的污染。因此,在引清调度过程中必须对内河底泥进行疏浚,在调度时要提高水体的水位,水深不能太浅。
SOD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实验室测定和现场测定法两大类。一般而言,底泥耗氧问题主要在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流中,如黄浦江、苏州河等河道,而黄浦江上游或已经经过疏浚的河道耗氧则不严重。据研究,黄浦江米市渡—吴泾、吴泾—杨浦、杨浦—吴淞口的底泥耗氧系数分别为0.54、0.89、1.39 g/(m2·d)。而苏州河则上下游SOD差异甚大(见表5.11)。(www.daowen.com)
表5.11 上海地区河流水质模型研究成果(SO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