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是和的第二个内容。
平,平衡、协调。这个意思出自西周晚期史官伯阳的一句话:“以他平他谓之和。”(《国语·卷十六·郑语》)“他”指事物,两个“他”即为不同事物。这句话的意思是,以一个事物去协调另一个事物就叫作和。也可以说,事物之间的平衡就是和。
什么是协调呢?我们都知道,凡是事物必有不同,各有各的要求,一定存在着矛盾,要想和平共处,都得到发展,就要满足对方的需要,同时调整自己的需要,这就是协调。博弈家称之为妥协,说我们的生活由一连串妥协构成,人生就是妥协,成败就在于对这门艺术运用得如何。
楚汉相争,刘邦在战斗中负伤,退到成皋休养。此时韩信攻占了齐地,派人对刘邦说:齐国诡诈多变,属于反复无常的国家,而且它的南边又靠着项羽的根据地楚国。希望让我暂时代理齐王去镇抚这个国家。刘邦大怒,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朝思暮想地盼望你来帮我,你想的却是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地里踩刘邦的脚,凑到他耳边说:现在形势对我方不利,哪里能够做到禁止韩信称王!倒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善待他,让他自行去镇守齐国,不然的话,会发生变故。刘邦自己也醒悟过来,改口骂道:堂堂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是真正的王者,做什么代理王!不久,刘邦派张良带着印信前去封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去攻打楚军,最后终于击败项羽。(《资治通鉴》卷10)
郭子仪 (清)王墀 绘
此时刘邦最盼的是得到援军,而韩信最希望的则是王的头衔,两人的需要全然不同,而只有对方才有能力满足自己的要求。结果是大家各让一步,互相交换,刘邦给韩信一颗王印,韩信率军加入战斗。(www.daowen.com)
类似的事件天天都在上演。趁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弱,吐蕃、回纥联手入侵,包围了泾阳(今属陕西)。唐军前往退敌,统帅是郭子仪。他决定采取分化的办法,拉拢回纥打击吐蕃,从而瓦解敌军。为此郭子仪只带领几个骑兵去见回纥首领。几个首领见到郭子仪,下马跪拜。郭子仪拉住回纥统帅药葛罗的手,责备道:你们回纥对唐朝有大功,唐朝待你们也不薄,为什么要背弃两家盟约,侵入我们的土地呢?药葛罗说:有人欺骗我们,说大唐皇帝去世了,郭令公您也去世了,中土没有了君主,这样我们才来到这里。现在我们知道天子在长安,令公您又统领大军,我们怎么敢跟您交战呢?
郭子仪说:吐蕃不讲道义,全然不顾两家的情义,趁着我朝内乱,吞噬我边境,掠夺我人民,抢走的财物多得运不完,抢夺的牛马家畜排起来长达好几百里。这都是上天赐给你们的,你们应该收下它们。如此一来,你们既维护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又可以获取大量财物,这样的好事上哪里找去!机会不可错过啊。药葛罗说:我们愿意为令公尽力,攻打吐蕃。吐蕃首领得知消息后,连夜逃走了。(《资治通鉴》卷223)
回纥为利而来,这是明摆着的事,要让回纥退兵,就得满足他们的这一需要,所以郭子仪用财物来打动对方。这些东西虽然是唐朝百姓的,但已经在对方手里,要收回来就得动武,而国家时下困难重重,无力征战,索性做个顺水人情,权当劳军费用。
平,或者说协调,是达到和的一条有效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