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合-融合、团结与争雄:春秋晏婴与齐景公的对话

合-融合、团结与争雄:春秋晏婴与齐景公的对话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是和的第一个内容。合,融合,不同的事物合而为一。春秋时期的名臣晏婴与他的齐国君主齐景公有一场对话,专门谈合的问题。团结即为合的一种常见形式。于是悼公命令荀偃担任中军主帅,范匄担任副帅。于是悼公任命赵武为上军主帅,韩起为副帅;栾黡为下军主帅,魏绛为副帅。双方使者怒气冲冲地离去。于是魏国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与之争雄。

合-融合、团结与争雄:春秋晏婴与齐景公的对话

合是和的第一个内容。

合,融合,不同的事物合而为一。

春秋时期的名臣晏婴与他的齐国君主齐景公有一场对话,专门谈合的问题。那是齐景公风尘仆仆地打猎回来,晏婴陪他说话,这时一个叫梁丘据的大夫赶来拜见。景公感慨道:只有据跟我融合啊!晏婴不以为然,道:梁丘据跟您不过是一致罢了,哪里说得上融合?景公不解,问:一致跟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有,大不一样,晏子答。他打比方说:融合就像烹饪羹菜,光有鱼和肉不行,还要加醋、酱、盐、梅子,厨工按一定比例把它们调配合适;这还不够,还要架上柴火,升火烧煮;这样也还不够,烹制中还要尝尝味道,如果淡薄,就加些佐料,如果过重,就加水稀释,直到味道适中为止。这样的羹菜您吃到口里,不仅味美,还使人心平气和。

说到这儿,晏婴话锋一转:君臣之间也是这样。一件事情提出,君上认为可行,臣子认为其中尚有不可行之处,或者君上认为不可行,臣子认为其中尚有可行之处,都是相互补充不同意见的,使决定更加完备,这样的决定才能造就政事平和

接着晏婴把话头拉回到梁丘据身上:梁丘据的做法不是这样,一件事情,君上说行,梁丘据就说行;君上说不行,梁丘据就说不行。这就是一致。他不是用水和佐料去调和鱼肉,不是用柴火烹煮食物,而是用水去兑水,这样的食物谁肯吃呢?就跟弹琴总是演奏一个调子一样,谁肯听呢?(《左传·昭公二十年》)

晏子的例子很生动,也很有说服力。他告诉人们,融合是不同事物(不同意见)合为一体,形成新的事物,是质变;而一致是相同事物(相同意见)的简单相加,是重复,没有质变。就是说,融合是创造,如同1+1大于2,本身即是一种能量、一种效率

团结即为合的一种常见形式。

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悼公在绵上(今山西省翼城镇西)这个地方打猎并检阅军队。晋君命令范匄(gài)担任中军主帅。范匄辞谢了,说:荀偃比我强。我很早就了解荀偃,曾经给他当过助手,知道不如他贤良,所以请命令荀偃担任这个职务。于是悼公命令荀偃担任中军主帅,范匄担任副帅。接着悼公又命令韩起担任上军主帅。韩起辞谢了,推举赵武。悼公命令栾黡(yǎn)担任这个职务。栾黡说:我不如韩起。韩起举荐赵武,请国君您还是听从韩起的吧!于是悼公任命赵武为上军主帅,韩起为副帅;栾黡为下军主帅,魏绛为副帅。(www.daowen.com)

晋国的民众因此非常团结,由此晋国才能享有安宁,一连几代都仰赖这个成果。晋国是天下盟主,晋国安定了,各国的诸侯也就和睦了。(《左传·襄公十三年》)

团结或者说融合就是这样开辟新局面的。

陆抗 (清)潘锦 绘

团结就是力量。

春秋末期,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周威烈王分封三家的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国君主,是为赵烈侯、魏文侯、韩景侯。韩国想攻打赵国,派使者魏国借兵,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想攻打韩国,也派使者到魏国借兵,被魏文侯用同样的话回绝了。双方使者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跟自己讲的话与跟对方讲的话一样,都来朝拜魏国。于是魏国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与之争雄。(《资治通鉴》卷1)

三国时,吴国镇军大将军陆抗上疏道:臣听说德行相等的条件下,人力多的战胜人力少的;人力相等的条件下,团结的制服不和的。此乃战国时的六国之所以被秦国吞并,楚汉相争时的楚军之所以屈服于汉军的原因。(《资治通鉴》卷79)

团结或者说融合可以合弱为强,变强为更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