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庸之道:君子音乐的生发之气

中庸之道:君子音乐的生发之气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1章)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在谈中庸之道时引用过,我们说,是以心为例讲中。(金文)和字陆逊(清)潘锦绘子路弹瑟,传进孔子的耳朵,孔子听出乐声中含有北方寒荒之地的音调。君子以把握中庸为根本,以维护生命为基础,因此君子的音乐温和而不偏激,充满生发之气。弹奏这样的音乐,平和中正的情感不会出现在心头,温良恭敬的举动也不会表现在身上。东汉末年,江东一带强盗猖獗,吴王孙权部下右都督陆逊率军平息了各地强盗。

中庸之道:君子音乐的生发之气

和是什么?

中庸》这样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第1章)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在谈中庸之道时引用过,我们说,是以心为例讲中。喜怒哀乐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就处于中的状态。这里接着讲,心意产生出来,以中庸之道给予节制,就叫作和。

对这句话,朱熹的说法是:“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中庸章句集注》)节,竹节,界限;中节,中间的界限。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还没有被触动而形成情的时候,心保持它的本性,无所谓偏向,处于中正,故而叫作中。一旦心被触动形成喜怒哀乐的具体意识,如果把它框在中间,那么具体意识就处于正位,没有偏向,故而这时候的具体意识就叫作和。这样看,中与和其实是一个东西,也可以这样说,中正是和的本质。

可见,儒家的和的观念是从中的角度来讲的,和是中庸之道的运用,二者为一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金文)和字

陆逊 (清)潘锦绘

子路弹瑟,传进孔子的耳朵,孔子听出乐声中含有北方寒荒之地的音调。孔子叫着子路的名字道:大家说得对,仲由就是缺少见识啊!这时冉有随侍在侧。孔子叫他近前,说:你为什么不对仲由讲一下先王制定音乐的精神。就是贯彻中正平和的声音和节奏?这样的音乐发源于南方的中原之地而不是北方。因为南方主生,是生育之乡;北方主亡,是杀伐之域。君子以把握中庸为根本,以维护生命为基础,因此君子的音乐温和而不偏激,充满生发之气。弹奏这样的音乐,忧愁悲苦的感情不会出现在心头,粗暴荒淫的举动也不会表现在身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音乐是治世的音乐,而治世的音乐带给人的是安详和乐。

顿了顿,孔子继续说:小人的音乐就不同了,把偏激作为根本,把强力作为基础,因此音乐高亢尖利却又细微,充斥着杀伐之气。弹奏这样的音乐,平和中正的情感不会出现在心头,温良恭敬的举动也不会表现在身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音乐是乱世的音乐,而乱世的音乐带给人的是暴戾杀戮。(www.daowen.com)

孔子又说:从前虞舜制作的《南风》乐章,很快兴盛起来,直到现在天子和诸侯们还在演奏和效法;商纣王制作的北方寒荒之地的音乐,很快便灭亡了,直到今天仍传为笑柄。仲由不过一介匹夫,不搞清楚先王制作音乐的精神,所奏之乐流露亡国之音,怎么能够保住七尺身躯?

冉有把这番话转告给子路,子路醒悟,不再弹奏这类曲子。(《说苑卷十九·修文》)

这是通过音乐来阐释和。其实和原本便来自音乐。和字的禾指粟子,俗称小米,代表善;口表示以声音相应,意思是不同的音调协调一致。孔子这里把中正与平和放在一起讲,只有音调中正才能达到平和。

人际关系也一样。

东汉末年,江东一带强盗猖獗,吴王孙权部下右都督陆逊率军平息了各地强盗。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说:陆逊随意征用民众,所到之处无不带来骚扰。陆逊返回,在孙权面前称赞淳于式是好官。孙权问:淳于式告发您,而您却举荐他,为什么?陆逊答:淳于式的本意是民生,正是出于这一点才告发我。要是我再诋毁他,这样你诋毁我,我诋毁你,势必扰乱大王视听,所以不能助长这种风气。孙权说:这实在是长者胸怀,一般人是不能做到的。(《资治通鉴》卷68)

陆逊不偏不倚,站在公正立场上,所以能够做到与他人和。以上谈了和的本质,下面谈和的具体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