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从位置讲中庸的功能,叫各就各位;这节从职责讲,叫各司其职。
《中庸》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第14章)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地位应该做的事;处于贫贱地位,就做贫贱地位应该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边远地区应该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患难之中应该做的事。
譬如皇帝,《中庸》这样规定:“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第28章)不是天子,就不要去张罗议订礼仪之事,制订法度之事,考订文字规范之事。这些事务专属天子职权,不要说老百姓了,就是大臣也不得染指。当然,皇帝也不能去从事大臣的工作。
三国时,魏明帝曹睿突然出现在尚书台门前,尚书令陈矫迎出,跪下拦住去路,问:陛下要去哪里?明帝说:我想看一看公文。陈矫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是陛下您应该亲自察看的。要是我不称职,就请现在罢免我——请陛下返回。明帝惭愧,登车回宫。(《资治通鉴》卷72)
如果有谁建议君主去管具体事务,不是寻开心就是耍阴谋。战国时期,有人告诫齐国君主齐宣王,年终财政结算至关重要,应该专门拿出几天时间亲自审核,否则便无法知道官吏是否营私舞弊,以及政事的得失,宣王认为很对。相国田婴听说了,立即报请宣王听取汇报。田婴让官吏准备好全年的财政账目和凭证,一一对宣王说明。不想这一听就没完了,吃完午饭继续听,累得宣王连晚饭都不想吃。田婴劝他再坚持一下,说:臣子们一年到头日日夜夜辛勤工作,丝毫不敢懈怠,您做个榜样,对官吏也是鼓励。没办法,宣王只好硬着头皮晚上接着听,不大功夫就睡着了。趁着他睡熟,官吏们偷偷用刀刮掉竹简上的项目结算,当着君主的面完成了一次舞弊。(《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后来齐王一听说账目就头疼,便把账目全部交给田婴办理,结果齐国的大权渐渐转移到田婴手中。
聪明人绝不上这个当。(www.daowen.com)
唐朝玄宗时,姚元之担任宰相,奏请依照顺序提拔任用郎吏。玄宗双眼望着殿堂的屋顶,一言不发,姚元之重复了好几遍,玄宗好像没听见。姚元之惊恐万分,赶紧退出。宦官高力士进谏道:陛下刚刚执掌天下,宰相上奏言事,应该当面表明态度,您为什么不回答呢?玄宗说:我让姚元之总理政务,如有军政大事可以当面奏闻,共同商议;郎吏是小官,这样的事也要打扰我吗!高力士把玄宗的话转达给姚元之,姚元之这才放下心来。听说了这件事的人无不叹服玄宗深明为君之道。(《资治通鉴》卷210)
(明刻)唐玄宗
东汉光武帝时,马援任陇西太守。他务求以恩德和信用治政,宽厚对待部属,任用官吏职责分明,自己只是总揽大局。马援天天会客,宾客故旧挤满大门。有时下面官吏前来汇报公事,马援总是说:这是丞、掾的职责,怎么来麻烦我!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头子吧,让我得以随意游乐玩耍。只有豪强侵犯小民,狡诈的官吏违背制度法令,才归我这个太守管。
郡守驻地旁边的一个县有人报私仇,官民受到惊吓,纷纷传言羌人造反,百姓逃进城内避难。县令亲自上门,请求关闭城门派出军队。侍从入室报告,马援正跟宾客喝酒,大笑着说:羌人怎么敢来侵犯我!去告诉县令,回去好好待在县衙。要是实在太害怕,可以躲在床底下。后来事态逐渐平息,全郡上下无不佩服。(《资治通鉴》卷43)
做好分内的事,就是中正。手伸得过长,不光累人还惹人讨厌,当然也很难成事,因为你根本不了解情况。外行可以领导内行,但顶替不了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