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强之道:大学中庸导读》-实现道统传承的关键

《自强之道:大学中庸导读》-实现道统传承的关键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尧舜禹以来,圣人代代承袭,像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君主,皋陶、伊尹、傅说、周公、召公这样的臣子,都以承接前人来实现道统的传送。道统,传承根本道理所形成的系统,有作为的圣王、贤臣、大儒都是这一链条上的环节。王者以仁德教化民众,霸者以势力威慑民众,强者以暴力胁迫民众。质证鬼神而不被鬼神相疑,是知道天理;百世后圣人出现而不被圣人相责,是知道人意。只有那些道统的至诚者才有资格坐在治理的高位上。

《自强之道:大学中庸导读》-实现道统传承的关键

(明刻)傅说

关于道统,朱熹从尧、舜、禹谈起,说他们是天下大圣人,又以天下治理的大道理相传承,大圣人行大事业,“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中庸章句序》)。自从尧舜禹以来,圣人代代承袭,像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君主,皋陶、伊尹、傅说、周公、召公这样的臣子,都以承接前人来实现道统的传送。像我们孔夫子,虽然没有君主和大臣的职位,但其继承以往的圣王贤臣的精神、开辟影响未来的学说等功德方面反而胜于尧舜这样的君王。

道统,传承根本道理所形成的系统,有作为的圣王、贤臣、大儒都是这一链条上的环节。这种相传有如孝道,“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第19章)。孝,就是善于继承前人的志向,善于延续前人的事业。

那么这个志向和事业是什么?从根本上说,就是真心实意地以民为本,实施教化。

舜,在上文中的“无为而治”谈过他的治理,他的办法是通过自己的演示使民众接受仁义教化。历山一带的人相互侵占田界,舜到那里去耕田,一年后田界就恢复正常了;黄河边上的打鱼人相互争夺水中高地,舜到那里去打鱼,一年后大家就谦让年长的人了;东方的夷人制造的陶器不结实,舜到那里去制造陶器,一年后制出的陶器就耐用了。

禹,我们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治水英雄,以无边的爱心,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辛勤劳动把民众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为此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加一个大字,称大禹。其实他的功绩不只是治水,还有教化。禹曾在苍梧山下遇到一个被绳索紧紧捆着的罪犯,他抚摸着犯人的脊背,哭了。助手益认为罪犯理当受罚,奇怪禹为什么为他落泪。禹答:如果治理得法,民众就不会犯罪;治理不得法,原本善良的人就会走上邪路。舜把安顿天下的重任委托给我,而眼前却出现这样的事,这说明我德行不够,不能感化民众,心中很是惭愧,因此落泪。(《吴越春秋·卷第六·越王无余外传》)

商汤也是一位满怀仁爱的君主。他看见猎人四面张开大网捕捉野兽,口中祷告道:让天上飞落的、地下钻出的、四方跑来的野兽统统落入我的罗网吧!商汤命令猎人抑制人的贪心,撤去三面网,效法自然界中的蜘蛛,只做一面网。把祷词换成:野兽啊,你们想从左面逃的就往左边去,想从右面逃的就往右边去,想从空中逃的就往高处去,想从下面逃的就往低处去,我只获取那些命中注定撞入罗网的生灵。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认为商汤的仁德达到了顶点,连禽兽都受到庇护,于是纷纷归顺,臣服的国家有40个。(《吕氏春秋·异用》)(www.daowen.com)

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继承了这个传统。周文王曾咨询姜子牙(吕望)应该怎样治理天下。姜太公回答:致力于王业的国家使民众富足,致力于霸业的国家使武士富足;仅仅寻求自保的国家使大夫富足;走向衰亡的国家使国君富足,情况越糟的国家富足的人越少,穷困的人越多。文王道:说得好!太公提醒说:听到好建议却不实行,不吉祥。当天文王便开仓放赈,接济失去家室的鳏夫、寡妇,以及没有儿女的老人和孤儿。

周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周武王继位。武王也咨询姜子牙应该怎样治理天下。太公答:爱民而已。武王接着问:怎样做才是爱民呢?太公说:有利于民众而不是去侵害,成就民众而不是去败坏,保护民众而不是去杀戮,给予民众而不是去掠夺,提高民众的欢乐而不是去制造痛苦,助长民众的高兴而不是去触发怨恨,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也是使用百姓的根本原则,其实质不过是首先爱护他们罢了。什么是侵害?民众失去生业就是侵害;什么是败坏?干扰农时就是败坏;什么是杀戮?严刑酷法就是杀戮;什么是掠夺?横征暴敛就是掠夺;什么是制造痛苦?没完没了地征发劳役就是制造痛苦;什么是触发怨恨?劳民扰民就是触发怨恨。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爱儿女,哥哥爱弟弟,听说他们挨饿受冻便难过,看见他们劳累受苦便悲伤。(《说苑卷七·政理》)

对于治理,刘向曾分出三种方式,即王者、霸者、强者。王者以仁德教化民众,霸者以势力威慑民众,强者以暴力胁迫民众。(《说苑卷七·政理》)。尧舜禹汤文武诸王走的是爱民教化的道路,他们是圣王,故而他们的治理方式便叫王道。他们一代继承一代,忠诚地贯彻这条路线

《中庸》说:“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感,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第29章)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没有悖谬之处:立于天地而不与天地之道相悖,质证鬼神而不被鬼神相疑,百世后圣人出现而不被圣人相责。质证鬼神而不被鬼神相疑,是知道天理;百世后圣人出现而不被圣人相责,是知道人意。所以君子的做法能够成为世世代代都遵守的天下大道,君子的行为能够成为世世代代都执行的天下大法,君子的言说能够成为世世代代都奉行的大则。

正人先正己,要教化民众,自己首先必须过硬,所以道统的代表人物都是圣者。这就告诉有志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大德者必受命”(《 中庸》第17章)。只有那些道统的至诚者才有资格坐在治理的高位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