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的关键词是治,既是治自己(修身),也是治别人(家、国、天下)。我们这里谈的别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百姓、民众。
治理者一定要对百姓真诚,越真诚越好。《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第32章)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纲,为天下确立根本,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这种至诚是全方位的,自然包括诚挚地对待百姓。
战国时期,孟尝君派使者前去泗水一带采买石头。泗水沿岸盛产的美石,很是抢手。人们问使者要这些石头干什么?使者回答:我们君主被封在薛邑,将在那里举行宗庙祭祀,要用到磬(qìng)这种高雅乐器。磬是用美石制成的,没有你们的美石,就做不出磬来。所以君主命令我来向你们购买美石,我敬请诸位给予帮助。泗水人听了非常高兴,向他们的父老禀报,然后举行隆重的斋戒礼,驾驶10辆车子把美石送到孟尝君那里。孟尝君盛情款待泗水人,然而却把美石随便堆在朝堂外面。后来建造宫殿时,用来垫木柱的脚石不够,孟尝君吩咐用泗水石来代替。
孟尝君宴客(明)陈洪绶 绘
泗水人知道了这件事,前去责备孟尝君,说:我们那里的石头,是天地生成的。从前大禹治水的时候,命令夔(kuí)前去采集并推荐给宗庙,用来作为声音的标准,使八音和谐。从此,这种美石成为当地的上等产品,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智慧,人们从来不敢轻慢它啊。君主您派使者来向我们索取的时候,我们害怕君主的威势,不敢违背,又听说君主将要把它用在祭礼上面,我们就答应了。可如今君主却用它来做柱脚石,我们实在不敢相信。说完,泗水人没有告辞就走了。
孟尝君门下的宾客也都离开了,返回各自国家。诸侯们也瞧不起孟尝君,秦国和楚国合谋讨伐他担任国相的齐国。孟尝君十分惶恐,亲自请来泗水人,将美石迎进庙堂,用它做磬。直到这个时候,宾客们才回来,诸侯的军队也才撤离。(《郁离子》)(www.daowen.com)
百姓不可亵渎,必须以诚相待。为什么?
春秋时期,齐桓公狩猎,来到麦丘。遇见一个老人,问他多大年纪了,答83岁。桓公说:高寿啊,有福气!以您的高寿为我祈福吧。老人说:祝愿主君万寿无疆,轻贱金玉,以人为宝。桓公说:好啊!大福不单,吉言成双,请接着为我祈福。老人说:祝愿主君学无止境,不耻下问,以贤者为伴,能够听到劝谏。桓公说:好啊!大福不单,吉言成三,请接着为我祈福。老人说:祝愿主君不得罪臣下和百姓。桓公怫然变色,道:我听说过儿子得罪父亲,人臣得罪君主,从来没听说过君主得罪人臣的。这句祈福跟上两句不搭配,您换一句。
老人行了个礼,说:这句话是上两句的统领。儿子得罪了父亲,可以通过姑姑、妈妈、叔叔出面调解,获得父亲的原谅。人臣得罪了君主,可以通过君主的近臣说情谢罪,得到君主的赦免。然而君主得罪臣民,情况就不同了。从前夏桀得罪商国以汤为首的臣民,商纣得罪周国以武王为首的臣民,就是君主得罪臣下和百姓的例证,是没有谁可以进行斡旋的。时至今日,夏桀和商纣的罪行也得不到谅解。
桓公道:说得好,国家有福,社稷有灵,使我今天在这里遇到了您。说罢搀扶老人上车,亲自驾驶返回,给老人很高的礼遇,并把麦丘封给他,让他参与国政。(《新序·杂事第四》)
治理者一旦得罪百姓,就走到头了,因而不可以不真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