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下的构成与意义:大禹治水及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

天下的构成与意义:大禹治水及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下便是由中央与四方、中土与四土构成。这种统治结构便是天下。文化的天下起源于大禹治水这一宏伟历史事件,来自周朝的记述。统一的意识、统一的风俗、统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此形成,这种共识就是文化的天下,它构成了华夏文化、中华文化的源头。这句话的大意是,有国家的灭亡,有天下的灭亡。他们走的是保天下继而保政权的道路。这也是《大学》提出的平天下的一次集体实践。

天下的构成与意义:大禹治水及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

天下是外治的第四个环节,是把修身成果推向外部世界的第三步,或者说是个人的第三个大实践。

那么什么是天下?天下是一个很大的词,粗略可分出三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地域。汤推翻夏朝的桀,成为共主,他的活动以“商”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故而他的王朝称为商。“商”的故址在现在的河南商丘,由于它是活动中心,被称为“中商”。有了“中”,便自然出现“四方”,即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方落实在可见的物质上就是土地,于是又出现了“四土”。天下便是由中央与四方、中土与四土构成。四方极大、极远,存在着许多不同于商族的族群,从遗存的卜辞看,仅知名的就有79个之多。这个天下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人群上都很模糊。

另一层意思是统治。商朝把其治理分成“内服”与“外服”两大部分。内服指的是商王自己的体系,主要是中央的官员及属下臣民;外服是各地诸侯,主要是臣服于商族的其他族群。这种统治结构便是天下。这个天下比地域的天下要精确得多,更靠谱一些。周朝继承了这种划分,称内服为“邦内”,外服为“邦外”;同时又进行了细化,即所谓的五服。邦内为一,叫甸服;帮外为四,分侯服、卫服、要服、荒服。后两服已不属华夏族,要服是蛮夷,荒服是戎狄。上文说的把妒贤嫉能之辈放逐四夷之四夷,指的就是要服和荒服。据说从周王朝所在的中央往外推,每服是500里。照此推算,周王朝的国土半径就是2500里,显然想象成分不少。虽然如此,但毕竟可以量化为数字。

再一层意思是文化。文化的天下起源于大禹治水这一宏伟历史事件,来自周朝的记述。周人非常崇敬大禹,提出“禹迹”一说。所谓禹迹,可以理解为大禹为了治水奔波四方所留下的足迹,也可以理解为他率领民众治水的事迹,还可以理解为在治水基础上划分的九州,总之是以人的活动来界说天下。治水是一项突破族群、地界和时间的浩大而长期的工程,族群领袖出让相当一部分治理权由大禹统一掌握,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权也就逐渐演变成行政权力,而由治水所联合起来的各族群也就逐渐演变成国家。统一的意识、统一的风俗、统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此形成,这种共识就是文化的天下,它构成了华夏文化、中华文化的源头。这个天下是心理上的,但生命力远比统治意义上的天下强得多,不因政权的更迭而变化。

顾炎武(www.daowen.com)

明末清初志士型学者顾炎武曾这样议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日知录·卷13·正始》)古代国家政权以姓氏和朝代为标识,譬如当时坐江山的姓朱,国号明,故而亡国叫易姓改号。这句话的大意是,有国家的灭亡,有天下的灭亡。如何区分二者?回答是,政权姓氏的改变和国号的更换,叫作亡国;仁爱弃绝,道义阻塞,以至于任由人心向禽兽堕落,致使人与人相互为敌,叫作亡天下。顾炎武讲这句话时正值清朝取代明朝,故以灭亡说事,其意义当然不限于其时,而是涵盖整个历史。顾炎武的意思很明确,天下是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这是简说,当然不只是仁义。确切地说,这个核心应该是以仁义为代表的价值体系。

顾炎武继续写道:“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为,保天下为第一位,之后才是保国号。国号自有他们君臣操心,而保天下则由每一个人担负起来,别说你是小老百姓,小老百姓也有责任。后来梁启超将这个意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末太平军席卷半个中国,曾国藩民间起兵,亲拟讨伐檄文,历数洪秀全、杨秀清罪状,核心是以所谓耶稣之说(《圣经》)取代数千年的礼仪人伦,也就是以异质文化取代中华文化。此言一出,读书人坐不住了,纷纷聚众响应。在他们看来,太平天国不仅要灭亡爱新觉罗氏的大清国,同时也要灭亡中国文化的天和华夏族群的种。这就是湘淮军骨干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的原因。他们不是进士、举人就是秀才,至少也是名动一乡的学士,其中还有点过翰林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和淮军统帅李鸿章就是。他们走的是保天下继而保政权的道路。

这也是《大学》提出的平天下的一次集体实践。它告诉我们,平天下主要是维护和光大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

具体到《大学》所说的天下,地域的、统治的和文化的三层意思都包含,我们取文化的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