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的一个重大方面是理财。
《大学》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第10章)生财的最大道理是:从事生产的人要多,进行消费的人要少;从事生产的人要勤劳,进行消费的人要节约,做到这一步,财富就会年年充足。其实就四个字:开源节流。
这里的关键是作为“食之者”“ 用之者”主体部分的社会上层,不仅人数及其消费量要控制,还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不与民争利。对这一点,《大学》格外强调,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第10章)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应该以道义为利益。出现了统治者不去追求道义而去追求财货的现象,一定有小人从中作祟,统治者却视其为善,致使国家成为被其利用的工具,这必然导致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即便请出贤人治政,也无可挽回了。所以说国家不能以财货为利益,必须以道义为利益。
唐朝高宗时,裴匪舒任少府监。此人有经济头脑,善于谋利。当时宫苑中养了许多马匹,裴匪舒便给高宗出主意,说出卖马粪每年至少可以收入20万缗钱。高宗拿不定主意,咨询太子少傅刘仁轨。刘仁轨回答:利润的确很丰厚,然而恐怕后世会说唐朝皇家卖马粪,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高宗便断了卖马粪的念想。(《资治通鉴》卷202)还是这个裴匪舒,武则天当政,他又打起了长安禁苑的主意,打算种植蔬菜瓜果,出售盈利。苏良嗣说:从前公仪休任鲁国宰相,拔掉园中的葵菜,遣散家中织帛的妇人,禁止家人与百姓争利,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大国的君主中有谁出卖蔬菜瓜果的。裴匪舒的建议没有被接受。(《资治通鉴》卷203)裴匪舒就是《大学》说的那号小人。
对于让利于民,《大学》引用了孟献子的一句话:“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孟献子这个人我们在谈修身时提过,是春秋时期鲁国贤大夫,曾关儿子仲孙它的禁闭令其反省。这句话的意思是,养得起马匹车乘的人家,就不要再去喂鸡养猪牟取利润,留出机会让不如自己的人家去做这事赚钱;祭祀活动中用得起冰的人家,就不要再去饲养牛羊牟取利润,留出机会让不如自己的人家去做这事赚钱;拥有上百乘兵车的人家,就不要再设置聚敛钱财的家臣。与其手下有聚敛钱财的人,还不如有盗窃府库的人。这是说搜刮比盗窃还坏。
南北朝南齐武帝时,西陵戍守主官杜元懿上书,说要是由他来管理牛埭渡口,每年可多交400多万税钱。齐武帝把这项建议交付会稽郡讨论。会稽行事顾宪之说,现行的税收标准已经偏高,这个杜元懿却贪图眼前小利,进一步加重民众的困苦。一旦采纳杜元懿的办法,如果照章征收达不到预定目标,他害怕朝廷责问,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勒索百姓,这样必为朝廷招来怨恨。古书上说:“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是说,偷窃国家财产所造成的损害要小些,而搜刮民财所造成的伤害更大。我听说为政讲究方便适宜,所谓方便是对国家而言,所谓适宜是对民众所说。朝廷的政策如果对民众不适宜,那么最终对国家也不会方便。(《资治通鉴》卷136)(www.daowen.com)
也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御史中尉王显对治书侍御阳固说:我当太府卿之时,府库充盈,您以为何如呢?阳固回答:大人把百官的俸禄扣去四分之一,各州郡收缴的赃款和赎金,也一点不剩地运到京师,一概入库。由此而充实府库,怎么能够说得上是充实?况且,人们说“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怎么可以不引以为戒呢!(《资治通鉴》卷147)
治国当然要求富,但并非财富越多越好,这里也有一个亲民问题。治国必须向民众倾斜,以惠民为底线。
惠民不是只对民众有利,对统治者也有利。《大学》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第10章)君子,统治者。是以统治者首先要谨慎小心地修养德行。有德行才能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能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使用财富。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反过来,把德行视为外在的末梢,把财富视为内在的根本,就会与民争利。因而聚敛财富则会造成民众的离散,离散财富则会带来民众的集聚。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别人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应你;财富在民众的怨恨中而来,也会在民众的怨恨中而去。
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中行寅(荀寅)将要出逃,认为是主持祭祀祷告的人不虔诚造成的。祷告官说:过去先君中行穆子只有简陋的战车10乘,却不因为实力单薄而发愁,担忧的是德行和道义的不足。如今您有漂亮的兵车100乘,从来不担忧德行和道义的欠缺,唯恐实力不够。于是便加紧修造车船,修造车船就要加重税赋,税赋加重了,民众就会不满,或公开指责,或私下诅咒。既然祷告可以使您的封国受益,那么诅咒也可以使您的封国受损。我一个人祷告,全国人诅咒,一个人敌不过一万个人,国家不灭亡才怪!中行寅满面惭愧。(《新序·杂事第一》)
战国时期,公仪休担任鲁国的国相。鲁国君主去世,他身边的大臣提出关闭城门。公仪休说:没必要!水中的产品我不收税,山中的产品我不征赋,严刑苛法我不发布,我已经把不安分的心关闭了!何必再关闭城门呢?(《说苑卷七·政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