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成果在齐家领域的推广不只是言传身教,还包括秩序的确定。秩序的确定主要是以孝、慈、悌、贞四个准则来确定家庭成员的位置,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这四个准则实际上是四条道理,属于认知,是内修的收获,用于家庭实践就变成齐家纲要。如果说言传身教是齐家的软件,那么纲要就是硬件,二者构成了齐家之道。
孝用来规范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确立双方的家庭位置。周朝建立之初,伯禽和康叔封到京城拜见辅佐朝政的周公。伯禽是周公的长子,康叔封是周成王的弟弟、周公的侄儿。不想见面没说几句话,便被老人用手杖打了出去。第二次上门,又挨了一顿打。第三次硬着头皮去,迎接他们的还是手杖。兄弟俩苦恼极了,猛然想起贤人商子,便去找他讨主意。商子让他俩到南山的阳面去观察一种名叫桥树的树木。兄弟俩见到了桥树,它高大挺拔,枝叶朝上。回来说给商子,商子告诉他们桥树就是父道。商子又让他俩到南山的阴面去观察一种名叫梓树的树木。兄弟俩见到了梓树,它生机盎然,枝叶下垂。回来说给商子,商子告诉他们梓树就是子道。第二天,两人去见周公。进入院门,小步快走;登堂入室,跪下行礼。周公起身近前,抚摸他们的头,说了几句慰问话,接着拿出食物给他们吃。(《说苑·建本》)象征父道的桥树生长在阳面,叶子朝上;象征子道的梓树生长在阴面,叶子朝下;阳主阴,上主下,说的就是子女对父母的遵从。
与孝相对应的是慈,慈是对长辈的要求。西晋怀帝时,胡人攻陷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丧乱。当时郗鉴在家乡避难,常常饿肚子。乡邻仰慕他的人望,各户轮流供他吃饭,郗鉴便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子一起去。乡人受不了,告诉郗鉴只能供他一张嘴。郗鉴只好独自去各家吃饭,每次嘴里都含满了食物,两个腮帮子鼓鼓囊囊的,回来后吐出喂给孩子。就这样郗迈和周翼活了下来,跟着郗鉴渡江逃到南方,后来三人都成了东晋重臣。(《世说新语·德行》)不是亲生已然如此,要是放在父母身上,恐怕更尽心。
悌也叫弟,是对兄弟姊妹之间关系的规范,其根本要求是和睦。春秋时期,卫国有兄弟俩人,哥哥叫急子,弟弟叫寿子。他们是国君卫宣公的儿子,急子为前夫人所生,寿子为现夫人所生。现夫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君位,诬陷急子。卫宣公听信一面之词,决定除掉大儿子,便派急子出使齐国,安排人在半路上进行截杀。寿子获知这一阴谋,便跑去见急子,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哥哥,劝他赶紧逃命,谁知急子死活不听劝。寿子便把哥哥灌醉,将急子的旗号插在自己车子上,走上了去齐国的大道。急子醒来,发现情况不对,立即追赶,狂奔到埋伏地点,叫道:要杀的人是我。然而晚了,寿子已然遇害,埋伏者又杀了急子。这件事导致了一场卫国内乱。(《左传·桓公十六年》)史书记载这件事,就是让人们学习他们的兄弟亲情。
尉迟敬德(清)刘源 绘
贞是夫妻之间的规范。贞,坚守正道,不仅是对女方的要求,男方也适用。唐初名将尉迟敬德很受太宗皇帝赏识。太宗对他说:我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你,如何?尉迟敬德叩头辞谢说:我的妻子虽然卑微,但跟我同甘共苦多年。尽管我才疏学浅,但也听说过“富不易妻”的古训。太宗只好作罢。(《资治通鉴》卷195)(www.daowen.com)
以上孝慈悌贞四个规范,或者说齐家纲要,形象地讲,构成了家庭关系的骨架,即两横一竖。两横是针对夫妻关系的贞,针对兄弟姊妹关系的悌;一竖是针对父母子女关系的孝与慈。只要这个骨架不动摇,家这座房子就会牢牢地矗立在那里。齐家就是搭建和理顺这两横一竖。
齐家纲要不只是家庭伦理的准则,同时还是亲人之爱的准则。
前面内修部分讲过情与理的关系,说情往往造成偏差,需要正心,用理给予纠偏。齐家领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大学》说:“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第8章)人对自己喜欢的亲人、对自己讨厌的亲人、对自己敬畏的亲人、对自己怜爱的亲人、对自己轻视的亲人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会形成感情上的偏向。能够知道所偏爱的亲人的短处,知道所厌恶的亲人的长处,全天下都很少找到。怎么办?《中庸》主张“亲亲之杀”(第20章)。杀,收敛。必须收敛亲人之爱。怎样收敛?《中庸》接着说:“礼所生也。”(第20章)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亲人之爱放到礼中去,也就是放进家庭秩序中去。这是通过礼制来解决感情上的偏差。礼其实就是理,二者是一个东西,只不过形态不同罢了。
确定各家庭成员位置的孝慈悌贞四个规范的本质就是礼,或者说是家庭礼制,亲人之爱只有符合这个礼才是合理的,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使人享受天伦之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