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是外治的第二个环节。从八目的平台上看,齐家是把修身成果推向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或者说是个人的第一个大实践。
齐家的齐,篆体字写作,麦穗形象,上面的一颗颗麦粒排列整齐,井然有序。这告诉我们,齐家就是整治家庭(家族),使全体成员都处在各自位置上,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在古人心目中,家是第一位的。
《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第20章)这里的两个并列的亲,一个指的是亲爱,另一个指的是亲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仁就是爱人,以爱亲人为首要。《中庸》的这句话来自孔子所说的“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广泛地爱所有人,但首先是爱亲人。孟子也说:“亲亲,仁也。”(《孟子·尽心上》)爱亲人就是仁爱。在古代,亲是个血缘概念,指有血缘关系的人,最近的是父母子女,其次是兄弟姐妹,再次是同宗同族。强调亲人之爱实际上就是突出家的地位,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属于家庭,同宗同族属于家族,二者合起来,就是古人所说的家。我们这里主要谈家庭。大家都知道,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亲人之爱又是仁爱的核心,可见家在古人心目中有多么重要了。
人们为什么把家摆在首位?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是社会角度,一个是个人角度。关于社会角度只提一句,家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社会细胞。我们这里谈个人角度。
就个人而言,家对个人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家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所。
东汉末年有个王祥,他就是二十四孝中那位寒冬腊月卧在冰河上给母亲捕鱼的大孝子。他不光是孝子,在治国上也有一套,晋武帝时官至太保。王祥尽孝的那位母亲其实是继母,姓朱。她这个母亲根本不够格,打小就虐待王祥,支使他干超出年龄的重体力活。王祥做不动,朱氏就拿鞭子抽他。王祥娶了媳妇后,朱氏又把虐待扩大到儿媳身上,拿她当奴隶使唤。王祥有了名气,朱氏妒火中烧,竟然在酒里下毒,多亏朱氏的亲儿子王览将酒杯抢过去,王祥才没送命。当时天下大乱,王祥守着父母30多年不出来做官,母亲朱氏去世,他悲伤得身心交瘁,拄着拐杖才能勉强站起来。(《资治通鉴》卷77)面对如此恶劣的家庭环境,王祥全心全意尽一个儿子的责任,他为什么不走?又为什么尽一切力量给予维护?原因很简单,家是人来到世上的终身依靠,他不能没有家没有亲人。顺便带一句,王祥、王览的后人很是了得,东晋时发展成江南大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氏,指的就是他的家族。王家名人辈出,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一位。(www.daowen.com)
其次,家是个人情感的寄托之处。
西汉明帝时,楚王刘英谋反,受到牵连被捕入狱的有500多人。严刑之下,人们纷纷承认有罪,唯独门下掾陆续和另外几个人,怎么打也不松口。这时狱卒拿来一盒饭菜,陆续看着竟哭了起来,哭得非常伤心,不能自制。审案官奇怪,如此硬汉,今儿这是怎么了,便问其中缘由。陆续告诉他,自己的母亲从家乡来了。审案官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陆续说:我是从菜上看出来的,母亲切的肉方方正正,葱也一寸长短。(《资治通鉴》卷45)陆续为什么如此伤怀?因为触动了真情。
再次,个人与家休戚与共。
父亲遭殃,儿子也跑不掉。东汉末年的孔融,是孔子的24世孙,从小知书达理,聪明过人,《三字经》说“融四岁,能让梨”。长大后,善诗文,厕身“建安七子”,名满天下。他看不惯曹操,语言多有冒犯,被按上个罪名逮捕入狱。当公差到孔家抓人时,孔融的两个儿子,一个9岁,一个8岁,正在院子里玩琢钉游戏。他俩一点儿都不害怕,没事似的照样玩。孔融对公差求情:罪责由我一人承担,能不能放过我的儿子?听到这话,儿子不紧不慢地插嘴道:父亲看见过被打翻的鸟窝下面有完好的鸟蛋吗?果不其然,没多久两个儿子也被带走了,全家死于非命。(《世说新语·言语》)个人与家福祸一体的道理连小孩子都明白。
最后,家是个人快乐的源泉。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父母健在,兄弟没有祸患缠身,这是第一件乐事;为人处世堂堂正正,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人,这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能够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是第三件乐事。三件乐事中,家庭之乐排第一,比儒者终身追求的通过后两件事所达成的立德、立言、立功所获得的乐趣还优先。
除此之外,家对个人的价值还有诸多表现,譬如爱的能力。人来到世界上,第一个接触的是父母。正是从父母那里,个人体验到了什么是对别人的关爱,由此学会关爱父母、亲人,进而把爱扩展到他人、社会。
总之,家的价值非常重大,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家是人的根。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庭观,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把齐家列入八目,也就是个人自我设计的一个基本方面、个人的第一个实践领域的原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